你家孩子被文化荼毒了么?弟子规里隐藏的3大糟粕!(内附必读新弟子规)
大家都知道,经济的繁荣,与之相伴的是,更强势的文化影响力与自信。
所以很多人开始热衷搞“国学”教育,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精华or糟粕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弟子规》。
很多幼儿园、小学,把《弟子规》当做必读必背丛书,许多父母以小孩能背出《弟子规》为荣,甚至还有政协委员提议把《弟子规》纳入中小学必修教材,这样的伪国学复兴,让我痛心疾首。
我之反对把《弟子规》当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出于三个理由:过时、含糊、教条。
01
—
过 时
批评《弟子规》的炮火,主要集中在它的“入则孝”和“出则悌”。
很多对国学极其热爱和维护的人,都不否认“入则孝”和“出则悌”这两大部分所强调的愚孝和愚忠,与时代严重脱节。
连《人民网》2015年都连发两篇文章批评对《弟子规》等所谓传统文化的跪拜式教育。
据考证,《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顺治年间山西一个叫李毓秀的秀才。
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弟子规》之类,一直被我党当作阻碍先进生产力的文化糟粕。
其再一次在华人文化圈兴盛,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佛教界***的大力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路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弟子规》还被当做伪满宣扬“孝为先”奴化教育的证据。
02
—
含 糊
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耕文化,更写意,而非写实,体现在语言上即语义含糊、不说透,导致很多时候指代不清,笼统粗略。
你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也可以,所以出现很多诡辩,不求甚解。而西方文化更加倾向于表述具体、规避不确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
很多所谓的大师喜欢只讲只言片语,留下巨大的空白让其他人去琢磨其中的“深意”,美其名曰“参透”。
如《弟子规》中的“非圣书 屏勿视”,到底什么是圣书?什么又不是圣书?交代不清。
哪怕从时下的《小学生行为守则》,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表达模糊(见下图)
03
—
教 条
知乎上有人统计过,《弟子规》中出现了43个“勿”、8个“必”、4个“须”、3个“莫”。大都是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对孩子的单方面要求。
《弟子规》一共380个短句,总字数多达1080字。
通篇读下来,这1080个字仿佛在我眼前构造了一个具体的人:
他安静,顺从,行事小心,从不高声讲话;他恭恭敬敬,动辄鞠躬,几乎没有抱怨,他对人友爱,对己严苛,生活简朴,唯恐被人指摘错漏,他对上从不忤逆,对下恪显尊贵,从不介入是非,也从不乱管闲事。
总的来讲,这是一位完人,却不像是个活人,而是个套中人,他永远活在别人对他的评判里,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让别人说他是懂理、不逾矩,但他没有自己的原则、责任和理想。
他不仅不是活人,还是位“故”人——一个始终处于“老态”的人,一个永远在别人身后张望,看哪条路走得人多,便将其作为自己的路的人,然后,他还要用这些人生经验去教育自己的后代,所谓“训蒙”。
我很难说清楚这种感觉,我不能说忠孝悌信礼义廉耻都是错的。
但是,只要想到,要将一个蹦蹦跳跳、一脑子鬼主意、喜欢卖萌整天问东问西的小孩儿,变成那样一个老气横秋的夫子,一个事事看别人眼色来决定做与不做、用长辈意识替代自己主见的人,我就像心里像爬进了蛆,不只不愿意,还有些恶心。
大部分家长让小孩背诵《弟子规》,其实并不考虑小孩是否真正理解,只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传统文化,一种来自成人的虚荣心,懒得去做过多思考。
就如同一些“红脖子”美国人对待《圣经》的态度类似,你只需要牢记,不要思考其中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理性,更不要质疑。
所以很多人认为,要求背诵《弟子规》的人,和原教旨主义基督徒一样,非蠢即坏。
部分《弟子规》的支持者认为,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弟子规》中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如“便溺回 辄净手”、“借人物 及时还”。
但是,就如同有一颗苹果,将近一半都发霉变质了,那你是把整颗苹果扔掉,还是依然吃看上去没坏的另一半呢?
而且,那些可取之处,其实都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修养的细节有关,完全有更好的替代。
比如接下来,我分享的这33条《新弟子规》,虽然也包含一些祈使句,但是更具体实用,也更合时宜,2-12岁的男孩女孩都适用。
而且脱离于意识形态,普世共通。建议家长们打印下来,贴在家里或让小孩背诵。
04
—
新 弟 子 规
1. 向别人询问事情,说“请”。
2. 当接受东西时,说“谢谢”。
3. 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勿打断大人们的交谈,说话要轮流,不要随意打断还在说话的人。
4. 当你需要他人的注意并开启谈话时,用一些礼貌用语作为开头,如“不好意思”、“你好”、“打扰一下”。
5. 当你不确信可不可以做某件事情,最好先征得同意,这样可以避免以后长时间的悔过之痛。
6. 不要评论他人的外表,除非是受人欢迎的好评。
7. 当别人向你问好,要有回应,并也向对方问好。
8. 当你到朋友家玩时,记住进门要向长辈打招呼,在别人家吃饭,要主动帮忙摆桌、收拾碗筷。离开的时候要表达感谢,说再见的时候不要背对着别人。
9. 门若是关着的,请敲门等候回音,再进去。
10. 当你打电话或加别人联系方法(如微信)时,先介绍自己。
11. 收到任何礼物,都要感恩,并及时说“谢谢”。在互联网的年代,还能收到手写的“感谢卡”,尤显珍贵。
12. 不可以说脏话。这些脏话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大部分人都觉得它们无聊又粗鲁。
13.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给你起不好的绰号,你也不要给人起不好的绰号。
14. 不要因任何原因取笑任何人。取笑别人说明你很软弱,与别人合伙来欺负别人非常残忍。
15. 即使一场表演在你看来很乏味,仍然要尽量安静地坐到最后,假装你是感兴趣的,因为表演者在尽全力。
16. 若不小心碰撞到别人,立即说“对不起”。
17. 咳嗽或打喷嚏时,请遮住嘴。不要当众挖鼻孔。
18. 当你穿走门道时,看看你能否为他人扶门。
19. 不要在不宽的走道和别人并排慢慢走,会挡住其他需要赶时间的人。
20. 当父母、老师或邻居在做事情时,若你经过,询问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若他们说“可以”,则去帮助他们——你很可能会从中学到新东西。
21. 当别人帮助你时,说“谢谢”。帮助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尤其是对老师而言。
22. 用餐时,将餐巾纸放膝上或者桌边,需要时用纸巾擦嘴。
23. 吃饭不要发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也不要用筷子或勺子敲碗,这样会显得很粗鲁。
24. 如果是和长辈一起吃饭,长辈未动筷子,自己不要先夹菜,不要转动圆桌,只顾着吃自己爱吃的菜。
25. 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以外)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26. 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27. 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28. 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拣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29. 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30. 在吃自助餐的时候,吃多少,装多少,任何食物和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31. 必要时可以遵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内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32. 每个人都和他的名字长相一样都是不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33. 别人和你说话或者为你服务时,请放下手机、摘下耳机,尤其是在餐厅和服务员。
有没有发现以上33条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不教条主义?
我始终认为,文化中去掉糟粕的精华,应是普世共通的!
非要为了所谓的民族自信,把《弟子规》、《二十四孝》、《女德》这些个陈腐的东西再次从棺材板里挖出来当作所谓的“国学”。
这不是自信,而是病到骨子里的自卑!
这些国学中的糟粕被大肆的宣扬与普及,家长、老师、学校和有关部门不应该警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