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疫中带娃

这周是我和孩子们宅家生活的第三周。三月第二周的时候,弟弟流鼻涕和夜里哮喘,(医生说是过敏和轻度感冒),我给两孩子请假不去学校了,担心让别人恐慌是新冠肺炎,请假在家待了三天,给学校打电话,怕他们担心,谁知学校秘书一个劲儿的要求他们去上学,她说如果没有特别情况,还是要上学,哮喘药可以带到学校。我很犹豫,因为当时硅谷这边的疫情已经开始上升,有七十多例确诊了,按咱们中国人的谨慎,学校早就该停课了。秘书追问我这周到底送不送孩子上学,她强调一周不上学,孩子会拉下很多功课的,而且四月份就是加州的水平测试考试了。

她这么说,我心里考量来考量去,又给学区办公室打电话,学区办公室总机把我转到负责PR(公共关系)的女士,她说的和秘书一样,问她新冠肺炎的问题,她立刻嘴紧了,啥也不肯说。我挂了电话,还是决定让孩子待在家里。

不过我看着两孩子,想着其他娃都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俩可别拉下功课,于是赶紧给他们排课程,正觉得做小学老师不容易呢,那周周五收到学校通知:”停课了!“ 我们正式进入了在家大眼看小眼的日子。

(宅家的娃们占据了电脑)

这种生活对于所有的父母都是考验。我今天下午带孩子散步,路过一家,窗口里坐着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那个妈妈头发蓬乱,一脸烦恼,又路过一家,看不到人,但是听到里面至少有两个娃在尖叫,叫嚷声直穿透紧闭的门和窗。而我自己的两个孩子走在前面,在辩论待会儿回家应该看啥电影,“Ninja(忍者)!”“Stargirl!”。短短一截路就是现在美国数百万不能上学的娃和父母的缩影。

纽约时报前天一篇报道说因为有这么多娃在家,娃在家受伤的机会大大增加,因为精力充沛的娃们总要把能量消耗掉才能安静下来。我觉得他们应该到我家采访一下,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我儿子宅在家里,已经练会了五个篮球高难度动作,能够连续颠八十八次羽毛球、做二十个俯卧撑、和我打五场羽毛球比赛,还精力满满。

儿子上一年级,学校老师没有留啥作业,布置的每日日程表规定上午学习一个半小时,下午学习一个半小时,但是一年级的小豆丁也和大人一样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呀!我只好给他加任务,每天学了一样再学一样:阅读(i-Ready网站、Scholastic)、数学(Kahn Academy)、科学(Mystery Science)、写作(随便写,写啥都行)、读书、乱画(Youtube上的Mo Willems的每日涂鸦)、手工、中文(微信上的教科书)。。。。。

(儿子很喜欢的Mo Willems涂鸦节目)

我隔离前从图书馆借了书。但是孩子们读书速度太快,两周读完了把借来的几十本书都读完了,而且很不幸,图书馆关门了!图书馆怎么能关门呢?!对于我们书虫,图书馆绝对和超市、政府、警察局一样是essential business,我们根本没想到图书馆会关门。书读完了,只能依靠电脑学习。学校通知说可以向学校借Chromebook,但是数量有限,不能保证大家都有。我们学区是加州的典型:贫富不均,有30%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依靠学校提供的免费早餐和午餐,这些孩子会比我们更需要Chromebook电脑,所以我没有向学校申请电脑,于是家里两台电脑,他和他姐姐各占一台,我只能抽空用用。

这样频繁的上网,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儿子开始熟悉键盘了。他前天用google找到一个卖书的网站,想下载书,当然他没有信用卡,就下载不了,于是点击页面上的客服聊天,开始和客服先生聊起来,眼睛梭巡着键盘寻找字母,用一根手指头戳来戳去打字,请求客服帮他打开书籍下载,可怜的客服先生耐心的等他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出来问题,两人还真的聊了半天,最后客服终于搞明白了和他聊天的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家伙,留下一句” Ask your mother to contact us. (让你妈妈联系我们)”,关了聊天,弟弟瞪眼睛,还又点开聊天,找另一个客服,还好被我及时发现,关了网页。

然后昨天他从一指禅进阶到二指禅了。昨天他看姐姐用电脑写作文,他也要求用电脑写。他打开Google Docs,开始二指禅,左边食指管左半边键盘,右边食指管右半边键盘,戳了一个小时,写好了两段话,得意洋洋的来回读了三遍。

(弟弟的中文作文,很反映他现在的生活)

在他学习的各种网站中,他最喜欢的是mysteryscience.com, 这个节目会根据一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探讨科学,还有可以在家做的活动,每次弟弟都认真的看下来,和我一起做,昨天我们做了一个条形图,画出他在地球、月亮、火星、土卫一、木星上能够跳的高度。

他做的最溜的学习任务是写英文作文,他不太爱写,每次让他写,他都先深深叹气,坐在桌前,打开他的作文本,看看写到第几章了(他把所有的作文不管是不是相关联的,都按章节顺序连下来,目前他在写第九章),然后歪着头开始写下一章,写着写着就乐了,刷刷一气写完,再反复欣赏几遍,然后要求我再欣赏几遍。前天他的写作内容是写笑话,他写了几个,颇为得意的是其中一个:

 “What do you see when you look up at the sky? (你抬头看天,能看到啥?)

Bird poop! (鸟粪!)”

而姐姐就好办多了,她十岁,已经习惯了上网课,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五年级的老师要求也严格多了,留了一堆作业和活动给他们。她喜欢的是CNN的每日十分钟新闻播报(https://www.cnn.com/cnn10),她原来在学校同学们就每天看,然后讨论,在家延续了这个习惯,有时候弟弟也会凑到她身边,听一听。她还喜欢在epic(https://www.getepic.com/)上听书,她窝在沙发上,专心的听她的书,很乖很安静。

‍但是再乖的娃,也会有吵架的时候。吵架的内容一般是因为家庭运动到底谁赢了,我们每天进行羽毛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后院场地很小,我们发明了自己的比赛规则,但是违规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两个孩子就会面红耳赤的叫嚷:“你碰到我了!”、“你出界了!”、“你推我了!”,然后齐齐转头看我:“妈妈!她(他)犯规了!我赢了!”“不是,我赢了!” 这种时候,我会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报道:一个女人说她和老公在疫情爆发前正在闹离婚,抢着要两个儿子的监护权,结果疫情爆发了,儿子们和她在家几天,她就想把他们打包送到老公家里。可惜我无法把两个孩子打包送到任何地方,只能按捺脾气,进行调解。调解的多了,我开始失去原则,和稀泥,“好啦,好啦,你们两个都赢了!”

有时候,三个人心情都会比较低闷,我们就会把学习放一边,出去放松一下, 来一趟field trip。反正大家都窝在家里了,高速上一点都不堵车。去海边跑跑,去山上走走,再多的不高兴海风一吹就吹散了,三个人带着晒红的脸蛋和满脚的沙子回家。

昨天我们去了Natural Bridge 沙滩公园,睡前聊天,弟弟叹气,”今天很开心,可是明天又要学习。“ , 聊天的气氛开始低沉,我赶快转移话题,“想一想,等我们以后回苏州了,你们想吃什么?” 两个孩子有精神了,把以前不太热衷的食物都想起来了,“饺子!“、”油条!“、”豆腐脑!“、”羊肉面!”、“卷饼!”,弟弟发出流口水的声音,我又赶快打住:“不说了!不说了!快点睡吧,不然越说越饿,睡不着。” 两个孩子闭上眼睛,努力睡觉。

吃是宅家生活的一大难题。三个人在家,食物消耗量极大,尤其是弟弟,才六岁,吃的比我和他五年级的姐姐都多!没到一周,冰箱开始空了,于是加紧订食物,Costco网站以往是当天送货,但现在网购激增,没有人手能送货,我半夜起来刷,刷到半夜两点半终于网站接受订单,但要一周后才能送货。

有了食物,还需要做。我和许多宅家父母一样发掘了做饭潜能,三周内中西结合:鸡蛋卷饼、奶酪饼、煎饺、炸春卷、炖羊肉、各种沙拉、意面、三明治、烤鸡、烤鱼。。。但是孩子们还是吃腻了,他们开始自己上场,两个人都学会了一样简单又吃不腻的食物:煎奶酪三明治。切点黄油,在平底锅里化了,放一片面包,加上两片奶酪,再盖上一片面包,热20秒,反过来再热20秒,香喷喷黄灿灿的三明治就好了!配上一杯牛奶,营养足够。

今晚,我们收到了两周前订的中国餐厅外卖:夫妻肺片和凉拌鸡丝,我仔细消毒了包装盒,再倒到干净盘子里,微波炉热半分钟,据说可以降低病毒活性。

两个孩子大快朵颐,我在旁边用热水和肥皂洗手,自言自语:“也不知道这么麻烦有没有必要?”

女儿看我:“也许并不值得?”

儿子毫不在意,吃得很香。

这就是十岁和六岁的区别,女儿对这次宅家的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她会打开冰箱看看食物够不够,提醒我们不能吃太多,记得哪天食物应该送到,如果很晚没到,她会有点担心,她会和我们分享她读到的重要新闻。而弟弟则傻乎乎的吃到打饱嗝,开心的练他的二指禅。

我呢,则觉得自己很幸运,有电脑、有网络、有食物、有阳光和海滩,还有两个让我生气让我开心的小猪头陪着我度过这次疫情。

--

这篇流水账又写了一天,中间无数次中断,好在完成了。写完看到新闻,美国新冠肺炎人数已经超过十二万,但不管怎样,生活和写作还会继续,我们互相陪伴,共同度过。

(0)

相关推荐

  • 6月13日火箭班打卡:放假是考验大人的时候

    文丨月方 2021/06/14 茜茜妈妈七年级 6.13号打卡今天帮女儿收拾房间的时候看到一个小便条,好像喜欢班里的一个男生.之前帮她收拾房间的时候也看到过,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所以只是从侧面讲 ...

  • 致 父 亲

    第116期 编者按:在当前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斗中,作出奉献和牺牲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白衣战士,还有我们的人民警察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现推出汕头朗读者周美芳朗诵录制的作品<致父亲>,以 ...

  • 坐不住的孩子跟学习难结缘

    弟弟一家是农村人,春夏秋三季忙于农活和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就在大街上和村里的其他家的孩子东家走,西家窜,饿了有时回家吃一口,有时在小伙伴家蹭一顿,再不就到商店中买些小食品吃.冬天弟弟和弟媳没事做了 ...

  • 和孩子们玩一下

    此刻有三个孩子在我身边,他们跳来跳去.爬上爬下. 顽皮得像一只只猴子. 孩子总是精力旺盛的,我喜欢和孩子玩,孩子们好像也喜欢我. 本来挺累的一天,腻在孩子们中间瞬间能充满能量的,孩子的天真烂漫,活力无 ...

  • 小小说||柱 子

    柱  子 村西头二傻子家的柱子考上大学了! 消息在这个西部贫困的小山村里炸开了锅.正常人家的孩子都考不上的重点大学,二傻子的孩子考上了.按照正常思维二傻子的儿子能不傻就烧高香了. 柱子刚出生时,爷爷奶 ...

  • 郭巨埋儿

    东汉时期,有一位孝子姓郭名巨,字文举,原籍河南省林县,后来因为家贫,流落到河北省内邱县. 郭家有兄弟三人,郭巨是长子,还有两个弟弟.父亲过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些财产,但是郭巨想到自己已经成年,有独立生活的 ...

  • 民国才女(41)张幼仪,努力,为了拒绝被伤害的人生

    张幼仪1900生于上海人.祖父是县令,父亲是名医,哥哥是金融巨子,浙江商会会长.应当属于豪门名媛. 张幼仪早年就读于苏州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5岁时奉父母之命和18岁的徐志摩结婚.1918年儿子徐积 ...

  • 这10部零差评优秀纪录片,国庆一定带娃看,让孩子认识中国有多美

    中国,在这些非常专业的镜头下,展示出我们平时很少见到的美,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朴实动人.我感觉,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看了以后都会内心有特别的感动.无论怎样,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它原来如此美丽,也值 ...

  • 带娃是社会生活中最苦、最累的活,全职家长是危险指数最高的职业

    育邻梦 生命是被自然赋予了繁殖.生长.部分躯体损伤自愈功能的物质组合形态,是地球区别于宇宙其它星球的根本.但是,任何生命诞生之后都不可能随意长大,它们必须从外界摄入其它物质才能成长自己. 人类是自然生 ...

  • 【随笔】疫中情绪

    我二月初搬到加州居住,儿子女儿到新学校上学,刚刚上课几周,加州的疫情也开始了,刚开始大家还不以为意,商场里人来人往,博物馆里挤满了孩子,但是硅谷一带感染人数越来越多,成为加州疫情的重灾区,上周学校宣布 ...

  • 【随笔】疫中在家的孩子:自由、自控和成长

    疫情像浪潮一样,拍打过来, 打破了原本把每一天连接起来的计划和期待, 我知道明天.后天.大后天会怎样,但我不知道下个星期.下个月.下个季节会怎样,我尽量在这种不正常的生活为我和两个孩子建立正常和秩序. ...

  • 【随笔】疫中读诗:婚姻的真相

    隔离在家,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书,其中一本诗集里的一首诗让我莞尔,也让我想到所谓婚姻的真相.相信经历过隔离在家的已婚朋友们,突然与外界隔离,只和伴侣孩子朝夕相处,可能对婚姻也有新的看法. -- 将如何结束 ...

  • 农村相亲找不到女孩了,现实中能娶到二婚带娃的,估计都得笑出声

    农村相亲找不到女孩了,现实中能娶到二婚带娃的,估计都得笑出声

  • 512印度新冠封国52天,复工人群密集多不带口罩.印度疫中日记105

    声明:(本文原创作者:纪律,授权本公众号连载) 105, 5月12日 512印度新冠土封国52天,宝英机电开始复工,街头人群密集,很多不带口罩. 印度今天确诊病例67152人,新增病例4213人. 5 ...

  • 13年英语教学经验分享,如何带娃在生活中自然高效的英文启蒙?

    这是我2015年写的一篇文章,当时安可2岁半,发布的时候没有标原创.时隔3年,今天再次发出来,和大家共勉. 1 一个人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这个人的思维.昨天我看一本美国人写的词汇书.他在前言 ...

  • 职场二宝妈:从英语“小白”到生活中自信大胆、随时随地带娃启蒙,这样做,你也行!

    郑老师寄语 所有孩子出生时起点都一样,都有语言天赋,能不能从小自然习得英文,关键看父母能不能抓住孩子语言启蒙敏感期! 苗苗妈妈是职场妈咪,同时育有两个孩子.虽然平时工作很忙,自身英文不好,但她深知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