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篆字探究
宛城县西门口,住着一户黄姓人家,黄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一,四十年前,曾与曲四海一家避祸于西陲伏牛山中,天灾虽可怕,却不及人祸;天灾有限,而人祸却殃及城鱼。黄老先生,三十五岁,才添得贵子,视若珍宝,黄曲两家,在山中比邻而居半载,六岁半黄郎曾在曲家门前的沙地,给上了六年“卧龙小学”,十二岁,就跟本家三叔领的曲家戏班,走南闯北七八年的曲四海,露了一手,只见还不到四海腰高的黄郎,在黄沙中,以食指代笔,左右开弓,不一会儿的功夫,黄沙中,开出朵朵或三瓣,或五瓣,深浅不一,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梅花篆字。1939年底,日军占领了宛城,听说,鬼子要搜山,黄曲两家,互道了平安,从此断绝了音信,这一别竟是四十载,曲四海做梦也没想到,1967年文革时,他还同黄郎,蹲过同一所监狱,只不过未曾谋面而已。
黄老先生,名体泰,字安康,戊戌变法年人,在宛城西门口以教私塾,卖字画,代写书信为生。自贞观三年,会写梅花篆字的黄氏远祖为避灾祸,举家从长安搬迁隐匿于宛城以来,到黄体泰老先生这辈,已历五十五世,黄郎乃黄氏梅花篆字第五十六代传人,此技从不外传,为了世代传承,永不断根,每代只传长子一人。并且对外故意把梅花树的遒劲枝干改变为纤柔的藤蔓,把梅花改为蝴蝶花,以避杀身之祸。
黄郎十六岁那年,因文笔出众,被国立河南大学文学系破格录取,毕业后,留校做了五年的大学讲师,1958年,与刚成立的音乐系人美歌甜的冯岚老师,喜结连理;1959年,文学艺术园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随着电影《陈三两》在全国的上映,曲剧一夜间唱响了黄河两岸,“双手能写梅花篆字”,这个一直用来形容某人才学高深,却消失已久的“绝技”又重现于江湖。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样的“能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而大多数都是靠自己的臆测,在篆字中添几朵梅花,或用梅枝构成几个篆字而已,黄郎最恨这些沽名钓誉之辈,连夜双手开弓,写了十大张近五百字的梅花篆字,寄给了刚成立不久的省文联书画组,怀孕近九个月的冯岚,见丈夫还有这种绝能,心中对他的崇拜又多了一层。黄郎不仅文学高深,对音律还颇有研究,夫妻俩常在校内文声苑小礼堂,琴瑟和鸣,羡煞堂内堂外或闭目,或驻足侧耳倾听之人。女儿梅莺出生后的第二天,黄郎收到了省文联的聘书,真可谓双喜临门!
然好景不长,没过两年,省文联就被解散了,黄郎也被某位自称能双手写梅花篆字,当红的人物,以莫须有的罪名,投进了监狱,1968年的冬天,冤死在了狱中,人死了还不放过,造谣说是畏罪自杀,冯岚将七岁小梅莺,送回宛城西门口,黄郎老家,嘱托给了黄老爷子,回到省城的第二天,穿戴一新在与黄郎初识的杨湖边,投湖自杀,奈何桥下,做了对同命鸳鸯。
曲四海,第二天一大早,骑车近半个小时来到西门口,东打听,西打听,终于在一处叫卧牛坡的小石岗上,找到了黄老先生的住处,黄老先生不在家,骑车去乡下给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写对子去了,家中只有一位哼着小曲,身后拖着一条又粗又黑,有一米多长麻花辫,看上去有十七八岁,瓜子脸,丹凤眼,俏中带刚的姑娘,姑娘怀里抱着搪瓷洗脸盆,正准备下石岗,去涧里漂洗衣衫。
八十一岁的黄老爷子,等从乡下赶回来时,孙女梅莺想唱戏的魂,早被曲四海勾走了,女大不中留,这话一点不假。不到一年,黄梅莺就成了宛城县曲剧团的台柱子,因“扮相美、唱腔美、表演美”,被观众誉为“曲剧小皇后”,每当她拿起双杆毛笔,在两个解差扯着的白布上,左右开弓,写出“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梅花篆字”时,台下总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欢呼声!
一年多来,荀来运,黄梅莺,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朝夕相处,相互佩服,心弦合一,渐生情愫;两人相恋,已成了宛城街谈巷议,剧团却秘而不宣的秘密。怎奈造化弄人,一次去省城参加曲剧汇报演出,小性的荀来运,见黄梅莺的一位忠实青年戏迷,在省剧团大门口送了她一束鲜花,心里憋了一口气,汇报演出完,回到宛城,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但凡有些能耐的人,都有些执着、执拗、偏执吧,梅莺倒没怎么着,来运竟喝了农药,人虽抢救了回来,脑子却坏掉了,整天在剧团的大院内背着装曲胡的帆布包,对着天空傻笑,好像天上有什么神仙要来接他似的,傻子在城里是待不住的,乡下倒很适合他,曲四海将来运送回了老家。安慰着狗蛋的爷说:来运这孩子,感情上受了挫折,在家养养,散散心,说不定过些日子就好了。狗蛋的爷,点着头说:是是,来运这孩子那都好,就是心眼小,做事啊,一根筋!曲四海临走时,留了些钱,在石板桥头洒落了几滴老泪。
梅莺,听说来运喝了农药,给爷爷留下十二个梅花篆字——生是荀家的人,死是荀家的鬼,投了白河。
八十四岁的黄老爷子, 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又一次为黄氏梅花篆字的命运,再次抉择!
黄老爷子慈祥地抚摸着狗蛋,羊羔的头问:乖,你看姥爷车篓里有啥好玩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梅花也被人称作“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长寿、顺利、和平、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