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中华文明始祖及儒家思想之源,这部著作功不可没
中华文明五千年,华夏始祖黄帝传。大家都知道华夏人文始祖追溯至黄帝,可是是谁又是哪都著作理清远古的错综关系呢?
司马迁《史记》中的本纪从五帝开始,五帝又从黄帝开始。黄帝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据各地出的土古先民遗址来看,我们中华广袤的大地上,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黄帝肯定不是我们的最早先民。仅见于各种典籍记载的早于黄帝的古部落领袖,就大有人在。
如早于“五帝”的有“三皇”,但“三皇”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天皇、地皇、泰皇,有的说是伏義、神农、祝融,有的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有的说是天皇、地皇、人皇,莫衷一是。为什么司马迁舍弃“三皇”要以黄帝为本纪之首?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本着求实的精神考察历史,《史记》因而被誉为“实录”。黄帝之前一切传说荒诞不经,无从考释,而黄帝的存在却有《尚书》、《五帝德》、《帝系姓》、《世本》等典籍作确实的佐证,再加上司马迁做过相关的实地调查,证明为黄帝作纪,于历史来说是符合其一贯的实录精神的。二是从黄帝开始,实现了天下一统,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中华民族多民族大一统的社会文明真正是从黄帝开始的。一部《史记》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以黄帝开始,显示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史德,又显示了作者辽阔的视野。
司马迁从纷繁的历史传说及文化故事中为中华民族寻找到了文明的始祖,于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帝、三代、秦、楚、汉这一在当时来说是最明晰不过的中华民族发展的顺序表。
黄帝之后一直至汉代的大一统,都是黄帝大一统事业的延续,中华大地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大一统境内甚至周边的各民族都有着统一的血缘,这一观念正是中华各民族维护大一统、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至今还起着这种巨大的精神作用。
黄帝之后,是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的本纪,如果说黄帝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用武力统一了天下,其功业主要体现在武功上。而黄帝之后的四帝,其功绩主要体现在德治上,他们不仅敬德、爱民,最使后人赞颂的是他们的让贤精神,赞颂他们把这种让贤精神还形成了一种“禅让”制度。
这种让贤的精神在唐尧身上体现的尤为感人。“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权利莫大于得天下,而五帝得天下却为了利天下,将天下交于能利天下的人,如果不是这种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然而尧舜之后,情况就相反了,许多帝王得天下是为了利自己,不惜“天下病”,天下大权成为自己的和有财产,并想将它在自己的家族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司马迁不仅对具有让贤精神的尧舜怀有崇敬之情,而且描写尧舜让贤,暗寓着对秦、汉帝王恃权专制、不恤下民的愤慨。
五帝的时代,是我国原始部落大联盟的时期,国家的雏形开始孕育,文明制度正在孕育形成,原始共有制的观念仍大量地保留,举贤任能、平等和顺、天下为公,高扬着德治的旗帜。如黄帝“修德”,“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尧考察舜,不惜“妻之二女,观其德”,都把德视为至高的修身治国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周代提出“敬德保民”的德治思想,以及后来儒家标榜的仁政思想,都是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