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一 · 七言(十一)
有等好人無知覺,一時昏迷事做錯;
旁邊有人暗提醒,洗心滌慮急改過。
此人後來有出息,也能修仙能修佛;
還有一等至愚人,自知是錯反做錯。
此人不但不超升,越活年大越墮落;
世人不正發在外,奸盜邪淫人都聞。
我的不正藏在內,身外實在人難尋;
我將天下人哄遍,就是難瞞自家心。
大約報應逃不脫,地獄裏頭紮下根;
對友若不說實話,違背天理不算人。
長春老祖至長安,長安遇著後統軍;
吃齋已畢回下處,一夜走失三回身。
次日老祖慟啼哭,自覺福小枉為人;
心上提另加恒志,人不能行他頂真。
這是丹經有的話,並非餘輩胡亂雲;
有身一日恒一日,有身一時恒一時。
平常用恒不為奇,遇難逢魔加恒志;
老祖來到龍門洞,淨身病魔遭飛石。
三次大魔不退怠,心上越發加恒志;
苦盡甜來智慧開,慧生之後道才孳。
世人不能制自性,自性反把自撥弄;
高人他有制性法,性發他能擒住性。
愚人沒有制性法,性發隨性任縱橫;
賢愚就在此處分,要在動處辨逆順。
逆則能養精氣神,順則難免身遭橫;
人心舉意天早知,此話是虛還是實。
旁人不信我深信,看公回問何憑據;
往往有人背天理,做出一件虧心事。
骨肉至親不敢言,還肯申表奏天知。
世上常有遭雷打,這不是個大憑據;
順壽不過百年期,也和閃電一樣急。
人身難得今也得,看來寸陰當可惜;
一失人生萬劫難,只怕披上禽獸皮。
當做一件正事業,莫把光陰空浪費;
萬事沒有不耗神,學成養神是第一。
世有一句不美話,個個口裏都稱揚;
宇宙茫茫人無數,誰肯操手等無常。
山東有個馬真人,見識和人不一樣;
諸般經營都不學,單學操手等無常。
後來才得無上道,夫妻飛升住天堂;
心即是性性即心,此物變化認不真。
有心腔內去尋找,埋藏孔竅遠又深;
若有一些失覺察,暗裏出來就害人。
別的東西都不盜,專一好盜精氣神;
此三是人潤身寶,失落形衰只發昏。
美味多吃多不幸,貪圖口馥常害病;
誰拿主意吃美味,惡鬼當道縱欲性。
惜身減食多住世,清心寡欲才存性;
此言休當平常看,會調飲食小接命。
耀武揚威逞豪強,不知後來無下場;
耳聾眼花牙齒落,抬腳身倒又打晃。
大約不久離人世,只怕目前要無常;
作孽堆聚如山嶽,死後怎樣見閻王。
臊鼠誇它自己香,刺猬誇它身子光;
誰肯當場言己過,張口只說人不良。
如此要走天堂路,神仙不值紙半張;
餘輩說下這些話,我和旁人皆一樣。
想下便宜不敢做,做怕王法傷我身;
舉念對人說不得,如何能以見鬼神。
公若要上人物考,當在此處細究論;
安心要想第一福,受罪到老總是苦。
照常尋思第一罪,安寧一生總是福;
享福受罪出本心,善養性情才無苦。
過貪一定遭橫禍,飛災近身性命無;
得便行事四個字,人人都批惡之至。
此字本死用法活,看人用的是不是;
得方便處且方便,得做好事做好事。
積功累行憑著此,上天入地由四字;
這海不是尋常水,這蟾也非等閒蟾。
海闊能以容諸物,蟾但發威海塞碧;
海水馱著蟾行走,飛騰雲霄憑著蟾。
公若要達蟾的理,性中消息妙難言;
凡人只知陽間事,說起陰間不分明。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