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庄子,顺聊《纵横》里的庄子形象。
提起庄周,大家不会陌生,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世称“庄子”。关于他的作品多是收在《庄子》一书,最为世人所提到的还是《逍遥游》和《养生主》这两篇,以及那庄周梦蝶的故事……总之,庄子已经是我们中国人内心的一个文化符号。
《逍遥游》中的庄子,给人以无拘无束,犹如遨游天际的鹏鸟一般,让人无限艳羡。然而世人能达到那个想象地步却又是极少的。再来说《养生主》,讲述了庖厨精湛的技艺,也还阐述了他的养生之道。然而他的所谓养生之道,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却又是一种“入世之道”——立身处世须懂得进退周旋,游刃有余,方能求全不损。也许,所谓“出世”,即“入世”,有时候并没多少区别。但要做到这个境界,却是不容易的,世间毕竟纷扰,干扰杂念太多。加之,世间俗人俗事亦很多。
又想起《纵横》里的庄子片段。《纵横》里,庄子首先出场那节说来也很有意思,剧中的庄子正在给山寨小喽啰们讲授如何给肉票家属书写催款的书信。借张子(张仪)之口道出庄子其名。剧中张子还很感慨地说,庄子真的是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呀。这个情节固然是虚构的,但是却能很好再现了庄子所到之处随遇而安,即便是盗匪之山寨也能成为其讲学之场所,仅此便能让人看出庄子的风骨。这比起某些传奇剧,那不知是高出多少倍;那些传奇剧一说到庄子便是鹤发童颜身穿白袍之状,其浅陋无知可想而知。
《纵横》里第二处庄子片段,庄子和张仪等人在山寨欢宴之时,他与张子辩论“世道”与“人心”。只听剧中的庄子由衷感慨道,“张仪、公孙衍,世称大才,逐功名,媚君王,拿国赌私己之利,世人不唾弃之,反而尊为名士,这样的世道真是乱了。”而张仪则说,“先生安逸,不求功名,不为尘俗羁縻,不求人,人亦不求,可如今的世道皆有所求。农夫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将士求大捷凯旋,封官领赏;商贾求获利倍十,南北亨通;君王求贤臣良将,拓土开疆;女子求容悦情郎,士子求知己相知;夫子谓大乱之世,张仪说大争之世。”这一节精妙之处便在于名士对谈,各显妙论。战国大争之世,瓦釜雷鸣之时,礼崩乐坏,自然是大乱之世,然大乱之世也是士人思想迸发之机,其时世间也是蓬勃奋发。因而那个时代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道,与当时西方苏格拉底所处时期,被后学之辈并称为东西方的“轴心时代”。
《纵横》里庄子第三处出场是在与魏冉、张仪分别之时。庄子赠宝刀给魏冉,由此引出其悟道的“养生”之说,剧中借魏冉之口又道出了,其“养生”之说何尝不是“入世”之道。电视剧这一处理,可谓一举多得,既表现了庄子随心之念,也塑造了唯魏冉日后打下伏笔,同时也隐含了张子日后的仕途命运之转折。
可以说,《纵横》中庄子其实是可以说很多的。这也是我喜欢纵横的一个原因,单论其中一个历史人物都很立体,而且人物有其自身的成长期。你或许会说我吹捧,不过你可以试着去感受一下。
若抛开电视剧来谈庄子,也是谈不完的。关于庄子的故事在先秦便已留下了很多的寓言故事,比如“相濡以沫”的故事,而在秦汉之后又不知感染了多少士子学人。后世的士子学人写下的诗篇不知几多,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比如“为寻庄子知归处”,还比如“坐看鸡虫笑庄子”。可以说庄子已经成为世人一大诗歌意象,成为人们向往的对象,这或许是庄子意想不到的。不过这不重要,人活一世,活着的时候,谁又能料得到死后的结局呢?
关于庄子的思想,一向是“老庄”并称。显著一点在于“无为”,其“无为”亦不是纯粹的安于现状,这点私以为与“顺其自然”真意相差不远。“无为”,记得宋代苏轼也曾说过,是指顺应世间规律之无为,不做违背规律之事,不用人力去干涉事物正常生长。此思想在汉初至武帝期间得到应用,那时候的黄老思想,便是讲求官府不违农时、不扰民。
但这一思想有一点容易引起士人的不满,因而到了武帝时期,一些儒家士人对此表示异见,世间之事应该是积极进取,怎能一味顺应呢?当时自然无可厚非,今天看来各有可取之处,也不能一概而论。
如今人们敬仰庄子,大多是敬慕其潇洒的人生态度。无怪乎有人说,庄子其实挺适合“人在旅途”的。老庄的思想在魏晋时期可谓影响一时,那个时代因尚玄谈而被称为“魏晋玄谈”。
关于庄子还能说很多,本期就聊到这。下期分享带你走进竹帛的世界!
对了,最后分享一首歌曲吧……即将播出的《天下长安》主题曲。
纵观天下风流
如鱼得水自遨游
朗朗无愧长安
悠悠无畏众口
……
盛世气象长安酒
斟满杯我敬千秋解
当日之愁 待千古之后
谁的天下无忧
万卷残篇 悲壮游
斗相陪 你赠岁久
尽此生所求 远后世之忧
看那心安,令谁心安,无咎
韩爷的这首歌真是抒情到一定境界了,于历史中感受其厚重,佩服他那可刚可柔的嗓音。最喜欢“尽此生所求,远后世之忧,看那心安,令谁心安,无咎”这句,真是道出了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