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的性质(专题文献摘录23)
德育课程是在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培养学生品德为根本任务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道德与法治”,高中设置的德育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各中小学校应根据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使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 2017直接德育课程是一种集中反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课程,它直接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的基本要求,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最,最典型、最集中、最直接、最深刻的反映,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设计和编制什么样的德育课程,不仅体现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基本观念,而且决定着整个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现代德育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现代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一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二是理论性与活动性的辩证统一;三是直接德育课程与间接德育课程的辩证统一;四是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统一;五是课程学习与学生德行培养的统一。现代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广义的政治教育包含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我国政治教育更多体现为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广义的思想教育即理性认识教育,包括各方面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的教育。狭义的思想教育是指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即把一定社会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道德素质的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共同组成大德育的内容。思想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是根本性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是决定性的教育内容。佘双好 《现代德育课程》2003
德育课程的根本特性在于育德性。严格意义上的或真正的“德育课程”,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内在性道德概念,既达到理论的概括水平,又把道德知识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观念,成为道德评价标准,指导自己言行的准则。李维春 《城市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06我认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界定为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导下,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借助相关人员力量,选择、改编和新编适用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教材或活动的一种行为。德育校本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性德育校本课程、实践性德育校本课程和隐性德育校本课程(1)知识性德育校本课程所谓知识性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和学生实际,通过对教材的补充、创造、拓展等方式或新编适合学生需求的教材,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知、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它开发的内容既可以是有关时事政治,也可以是结合校情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改造:既可以是对校外引入的德育校本课程的重新改组,也可以选编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讲座小册子等(2)实践性德育校本课程所谓实践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正式设立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课程形态。实践德育校本课程在解决个体道德认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任何活动,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只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有积极作用,都可视为实践性德育课程。它的形式有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社会观察、娛乐竞赛、升旗仪式、成人仪式、辩论讲演、爱心捐助、社区服务、参观访问等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某种统一的道德认知,而在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如爱劳动,通过实践体验,明确劳动的辛苦及其收获,形成一定的劳动态度,继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3)隐性德育校本课程隐性德育校本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不明确的、内隐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所谓不明确方式即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明显感受到教师在“教”,也没有明显感受到自己在“学”;而内隐的方式即指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经验,并不是通过直接的德育经验的方式出现,而是隐含在各科教学活动、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之中,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感受、体会和参与获得。隐性德育课程作为一种课程,不在学校正式课程表之列,但是它并不是一种自然影响,而是经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开发的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显性课程和学校教育环境中获得的以知、情、意、行等综合经验为特征的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最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的,因为隐性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选择的内容最具有校本的特点。三种课程中任何一种的缺失,都会影响学校德育的效果,但是三种课程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平行的,其中知识性德育校本课程是基础,是解决个体道德认知的主渠道,它为个体的道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性德育校本课程是主导,个体的品德只有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才能发展起来,实现道德认知内化,并外显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转化为行,做到知行统一。隐性德育校本课程是保证,如果学校忽视隐性课程,则会使学校德育内容显得贫乏,也使个体品德发展失去感性形象的支持,德育的效果也一定会大受影响。方素英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05德育课程体系不仅是德育目标、内容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道德实践活动体系,实践是道德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因此 中小学德育课程在整体构建德育目标、内容基础上,要树立“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在德育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四个基本 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整体构建德育课程的实践活动体系。新德育课程的特点可见下表:项目新德育课程课程目标①“新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②“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课程内容①如何处世,如何行事,如何立身的“为人之事”应成为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架②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为主线,内容涉及青少年道③德情 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主要方面。④在选取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提倡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 标准内容。课程实施①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两个基本要素。②德育过程是与外部环境相互开放、双向互动的过程。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课程评价① 开放性。② 发展性。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03学校的校本德育课程为儿童提供多样化选择,真正体现儿童是课程建设的主人,它将课程最终落实到关注每一个儿童,关注这一个儿童,关注未来的儿童上。陶文娟 《“多多”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9下面是德育课程各家概念:⑴袁元、郑航在其编著的《德育原理》中将德育课程理解为“在教育环境中,一切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可控或可导的因素综合体。”⑵班华主编的《现代德育论》中认为“所谓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⑶檀传宝在所著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中认为“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⑷戚万学、杜时忠在其编著的《现代德育论》中将德育课程界定为“一切具有道德性质、道德教育的定义和作用,对学生品德发展有影响的那些教育因素”。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农村小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导下,在分析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思想品德发展差异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优秀德育资源(人、财、物)来选择、改编或新编适用于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素质等发展的课程并在校内组织、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应备有如下特点:⑴开发的人员以农村小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为开发主体,其他相关人员为补充;⑵调查分析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思想品德发展的差异;⑶开发的活动必须是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程大纲指导下进行⑷确定开发的目的:为了满足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⑸挖掘和利用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德育资源(人、财、物);⑹开发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素质等;⑺开发的方式可以采用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韦忠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07校本德育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 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就是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设置的德育课程之外,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大纲”的指导下,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充分利用学校中以及当地社区中的德育资源,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借助社区等相关的人员的力量,有选择的、改编或者新编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品质教育适用的教材、活动的一种行为。我们可以把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大致区分为三个基本层面:一是在国家的课程框架体系内,教育主体从落实道德教育出发,对各类课程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此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广义;二是学校、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从取得德育实效出发,对于各类课程进行的校本化规划、选择与落实;三是学校、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在国家预留的课程空间内,从地区、学校实际出发所进行的、完全自主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开发。郑英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2011校本德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动态校本德育课程是特殊的校本德育课程,遵循校本德育课程建构,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变化发展,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在实施过程中,其内容、方式、评价等不断生成、调整、完善的课程。张晓群 《小学动态校本徳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