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官燕珍:“一网打尽式”备课让学习更有收获——听《登勃朗峰》有感
“一网打尽式”备课让学习更有收获——听《登勃朗峰》有感
中山市第二中学/陈姗姗
今天有幸跟着课题组的老师走进民众中学,走进邹杰峰老师任教的《登勃朗峰》语文课堂。《登勃朗峰》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部外国作品,作者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这是课题组制定了“初中语文团队会课活动建议与安排”计划后,我第一次参加学习。研讨目的更明确,听、评课更为聚焦,自然收获也更大。
一、听课前准备
1.素读课文,寻找学生阅读的难点
根据课题组的安排,听课前要先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我首先以读者身份素读《登勃朗峰》,试图寻找学生阅读的难点。阅读完毕,进行简单梳理。作者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叙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非常有趣,而且重点很突出:奇景、奇人、奇事。理解的难点有几个:①第一段为什么要提及乘车人的可怜和我们徒步的悠闲自在呢?②作者写自己看到峰巅美景,抒发自己的感受时候为什么要联想到“肥皂泡”,他想要抒发什么感情呢?③对“车夫之王”的传奇描写,如何理解他的“反差”言行?如“为什么喝了酒还能驾车?”“神情威严”的神态与所说的话语之间的反差;我们“险遭不测”,他竟然还“和颜悦色”的反差,以及文本中大范围破折号的使用,都是让人感觉比较难理解的地方。
2.“一网打尽式”备课,寻找适宜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组“一网打尽式”备课要求,我接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多途径寻找教学资源。一是关注单元导语提示。《登勃朗峰》所在的是游记单元,除本文外,还有精读课文《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和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以及写作《学写游记》和口语交际《即席讲话》。单元导语提示:人文目标是“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语文要素方面“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二是关注助学系统之旁批与课后阅读提示。旁批部分有的提示了学习内容“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有的引发学生思考“这里联想到了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课后阅读提示更是把文章的特点清晰表述出来:“写上山,用散文笔法;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别样的幽默”。学生通过阅读提示,基本可以把文章内容与写作特点弄清楚。三是上知网查找与《登勃朗峰》有关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料。通过查询,得到的资料并不多。但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很惊喜地看到了邹老师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悖论语境视域下马克·吐温亦庄亦谐的语言张力探析———以<登勃朗峰>为例》的文本解读论文。显然,邹老师对本文的解读已经是非常深入到位的,那他会怎样把文本解读转化成课堂教学呢?这也刚好切合课题组的研究主题。带着期待的心情,我走进了邹老师的课堂。
二、听课心得
1.以学定教,教学目标明确且适当。邹老师开课的第一步,就深深吸引了我。他首先展示了学生预习时候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我发现这些与我在素读课文的时候的疑难点是相似的。①文中的“肥皂泡”如何理解?为何要选取“肥皂泡”来做比喻?②为何在第一段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③“勃朗队长”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侧重写“车王”的事情?根据学生的质疑,邹老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体验人物个性,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②品析文中的借景抒情,感受作者的生活态度。③感悟精妙的结构,领略别样的“游记”风格。很明显,邹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做了大量课前工作。目标既基于学情,又体现教材、编者意图,与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目标及课后阅读提示有很好的切合,在关注“这一类”的同时,关注到“这一篇”的特点。
2.搭建支架,教学过程流畅有层次。王荣生教授提出课堂设计可依据如下步骤:“依体式,定重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体式即文章的体裁,《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邹老师用一道选择题,很快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个内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走进文本,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根据学生情况搭建支架,如通过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小组合作体会作者的感情等。我最喜欢的环节是邹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抒发感慨时对肥皂泡的联想,运用了“还原比较”法,把第7段与该文段英汉对译的版本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解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意图。这也是邹老师把文本解读向课堂教学落实的精彩之处。给我很大启发,外国作品、古代作品,运用“还原比较法”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评课的时候,好几位老师都就这个点,提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做法。
邹老师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的融合,非常值得我学习。如果说对这节课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的话,我觉得我们都要有课型意识,要注意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区别。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就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自读课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运用精读课所学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能力。而老师要做的,就是以导促学。《登勃朗峰》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课后阅读提示等助学系统,分享读懂之处,提出质疑,然后在帮助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设计一些主问题,如“我们今天跟着马克·吐温先生经历了一次勃朗峰之旅,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此次出游的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探究合作,教师可以在文章关键处、学生疑难处,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