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京的风景是被写出来的么?
原创|北京的风景是被写出来的么?
文/欢爸
时间/2021-04-07 05:18
【引言】无论喜欢与不喜欢,北京的风景还是越来越多了,因为写的人会更多,不会更少,这一点,怕是要让商教授失望了。~
昨天,读到这篇推文题目的时候,就浑身不自在。
文中开篇有两句:
经历了早春的沙尘和雾霾,清明过后,北京人的朋友圈里终于弥漫起春天的气息。
其实,北京本没有风景,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景。
文章接着列举了北京的风景是如何被写出来的,积少成多,北京才成了有风景的地方。
文中附带了作者的简历:
商伟,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82年师从袁行霈先生攻读古代文学,1984年毕业留校,兼任林庚先生的助手;1988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师从韩南,主攻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同时师从宇文所安从事中古文学研究,目前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各位看官看出啥来了没?
好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哈佛学的明清小说戏剧研究,从事中古文学研究。
其实,北京本没有风景,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景。
细品品,是不是有一股子“满地都是无主手机”的霉味儿?
还有BBC所擅长和特有的“阴间滤镜”的感觉?
文中,开宗明义的这两句,才是重点,读过,让人已经无法再有胃口去读后边的风景。
如果文学已经沦落到了这个地步,有还不如没有。
如果作家都成了方方,作协会是个什么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哈佛大学的名师韩南水平如何,俺是不知道。
北京大学的林庚先生若是知道北京的风景是被写出来的,重点是被他教出来的学生总结出来的,怕也不后悔在北大中文系当教授了。
其实,北京本没有风景,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景。
这话听上去,很像仿写鲁迅先生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其实,北京本没有风景,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景。
这话里话外,还有一层意思,北京本没有历史,写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历史名城。
推而广之,中国的风景、中国的历史,都是“写(杜撰)”出来的。
这便是商南的真实意思吧,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中文,都是这么教的?美国人研究的中文,也一直是这么个味道吧!
调调看似很文学、文艺,很有学者强调,心却长歪了。
客观地说,风景本无所谓美与不美,都是客观存在的,写与不写,也都没所谓。
各花入各眼,不同的人看同样的风景,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感悟,究其原因,是因为注入的感情不同、心境不同,情感和心境也会发生变化,结果就是风景每看皆不同。
若说写风景,那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风霜雨雪、飞沙走石,皆可成为风景了。
经历了早春的沙尘和雾霾,清明过后,北京人的朋友圈里终于弥漫起春天的气息。
商教授的这篇文章,应该是最近写的。
北京也刚好在这个春天里,才经历了两场沙尘、一场雾霾,而清明不过是这两天的事。
好在商教授知道,现在是春季,在北京,他还有几个会发朋友圈的朋友。
读了商教授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
没了读商教授解读北京风景的心境,却发出这么多感慨来,只能说,美国教授写的中国文学,太倒胃口了。
就如另一则消息一样,美国社会当下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层出不穷。
近日,美国警方称:袭击亚裔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有精神病史”?!
有评论分析,这无疑等于给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发放了免责许可证。
怎么看上去,像二战前德国对于犹太人的做法。
打(亚裔)人有理,杀(亚裔)人无罪。
呵呵,奇葩的美国、奇葩的美式中文教授、奇葩的美国警察...
商教授可能还没有痛恨中国如余茂春般的那么深,只是调调有些像罢了,都很专业、职业、敬业。
美式中文教授认为,北京本没有风景,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景。
我咋有股冲动,想写写四十年来,对北京风景的感受了呢。
我爱北京天安门、颐和园、故宫、天坛、鸟巢...
不喜欢的也有,国家大戏院、北京西站...
无论喜欢与不喜欢,北京的风景还是越来越多了,因为写的人会更多,不会更少,这一点,怕是要让商教授失望了。
北京、北京,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继续,吃瓜、看戏...
【荐读(独立思考再做判断)】
《中美交锋新动向:美日马上或有大动作,中国直接挑明态度》(戎评)
《李绍先:中伊合作协议双方为何低调处理?伊朗国内为何有人反对?》(李绍先院长)
【注】今日央视《海峡两岸》由桑晨主持,嘉宾:赖岳谦、于强,话题:台湾当局难逃台铁事故责任。
作者相关文章:
原创|历史进入到2021年,中国对美国说:NO!NO!NO!
原创|执政可对话,在野莫闲聊,也说马英九、吴敦义出镜限令到期
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点赞的好习惯,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