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往来寒热”
《伤寒论》第96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该条文中提到了“往来寒热”一词。对于“往来寒热”解释为“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几乎没有争议,但对于其机理的阐述则众说纷纭,莫衷一致。《医宗金鉴》解释为“少阳之邪,进可传太阴之里,退可还太阳之表,中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其邪外并与表,半表不解,则作寒,内并与里,半里不和则作热。或表或里无常,故往来寒热不定也”。还有人解释为“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热,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寒”,都不能令人信服。传统理论对于六经整体观念、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半表半里理论等解读有误,导致半表半里理论、往来寒热理论、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不能发挥所长。
表里互为阴阳,表里为方位论阴阳,表为阳位,里为阴位,阴阳交界即半阴半阳之位,半阴半阳之位为广义半表半里。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阳出阴之阴阳交界为六经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半表半里一分为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半表),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半里)。少阳又名小阳,为三阳之始,为日出之后,其阳初出(好比箭刚刚离弦),枢机源头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下游,人身之气亦如此,故少阳病其证半在本经(源头,本经病),半在他经(下游,传经)。曹颖甫《伤寒发微》“少阳一经,不能独病,而其端常合于阳明”即此意。
往来寒热的核心是传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意。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出阳少的时候,下游必然阳虚,阳虚则寒(恶寒为太阳病外证)。出阳多的时候,下游必然阳胜,阳胜则热(发热为阳明病外证)。往来寒热病机为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致阳出阴一会多一会少,表现出来的外证即往来寒热。
恶寒发热交替出现为狭义往来寒热。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阳胜(功能亢进)与阳虚(功能减退)的交替出现为广义往来寒热。荨麻疹时隐时现、脉迟数交替、震颤等皆属广义往来寒热。若拘泥于“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则误矣。参透六经整体观念、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传经、标本、六经外证及六经地界分属等理论是正确解读往来寒热的前提和基础。
往来寒热素体阴阳虚实比较:
素体阳胜之人,往来寒热可表现为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但热不寒的典型表现为发热与正常交替出现(潮热)。
素体阳虚之人,往来寒热可表现为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但寒不热的典型表现为恶寒与正常交替出现(虐病)。
往来寒热可因素体阴阳虚实的个体差异表现悬殊,但往来的规律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