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往来寒热”

《伤寒论》第96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该条文中提到了“往来寒热”一词。对于“往来寒热”解释为“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几乎没有争议,但对于其机理的阐述则众说纷纭,莫衷一致。《医宗金鉴》解释为“少阳之邪,进可传太阴之里,退可还太阳之表,中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其邪外并与表,半表不解,则作寒,内并与里,半里不和则作热。或表或里无常,故往来寒热不定也”。还有人解释为“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热,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寒”,都不能令人信服。传统理论对于六经整体观念、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半表半里理论等解读有误,导致半表半里理论、往来寒热理论、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不能发挥所长。

表里互为阴阳,表里为方位论阴阳,表为阳位,里为阴位,阴阳交界即半阴半阳之位,半阴半阳之位为广义半表半里。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阳出阴之阴阳交界为六经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半表半里一分为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半表),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半里)。少阳又名小阳,为三阳之始,为日出之后,其阳初出(好比箭刚刚离弦),枢机源头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下游,人身之气亦如此,故少阳病其证半在本经(源头,本经病),半在他经(下游,传经)。曹颖甫《伤寒发微》“少阳一经,不能独病,而其端常合于阳明”即此意。

往来寒热的核心是传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意。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出阳少的时候,下游必然阳虚,阳虚则寒(恶寒为太阳病外证)。出阳多的时候,下游必然阳胜,阳胜则热(发热为阳明病外证)。往来寒热病机为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致阳出阴一会多一会少,表现出来的外证即往来寒热。

恶寒发热交替出现为狭义往来寒热。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阳胜(功能亢进)与阳虚(功能减退)的交替出现为广义往来寒热。荨麻疹时隐时现、脉迟数交替、震颤等皆属广义往来寒热。若拘泥于“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则误矣。参透六经整体观念、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传经、标本、六经外证及六经地界分属等理论是正确解读往来寒热的前提和基础。

往来寒热素体阴阳虚实比较:

素体阳胜之人,往来寒热可表现为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但热不寒的典型表现为发热与正常交替出现(潮热)。

素体阳虚之人,往来寒热可表现为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但寒不热的典型表现为恶寒与正常交替出现(虐病)。

往来寒热可因素体阴阳虚实的个体差异表现悬殊,但往来的规律不变。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学习:144条-147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陈青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144条.146条.147条 ...

  • 刘方柏:一文学透《伤寒论》的53种发热

    学习名医经验,领名医著作书籍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发热的水平往往最能看出一个医生扎实的基本功,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发热的多种治疗方法,而各种表现的病机.治疗.预后转 ...

  • 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表现.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伤寒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前言

    前   言 <西游记>唐僧取真经,<后西游记>唐半偈取真解,真经得真解方能利益众生.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为真经之一,后世解读却离本来面目渐行渐远,有真经无真解,中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

    基础理论 一.中医之钥:阴阳法则 <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欲解时”

    论欲解时 自然界时间规律广泛存在,例:上下班高峰时路上人多,就餐时餐厅人多,节假日时景区人多等.西医已经发现许多疾病具有规律性.节律性和季节性的时间规律.传统理论承认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承认季节气候.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新冠肺炎人人易感的环境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在自然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所以传染源广泛存在,而且永远存在.正常情况下,其数量.毒力较低,不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在自然因素和社会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是<素问>七篇大论的主要内容,是中医经典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五运六气的相关解读却不得要领,导致五运六气沦落为玄学,被束之高阁.参透整体观念.欲解时理论.阴阳法则.六经大意.标本等是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王应震诗云"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子病及母、母病及子”

    无论中医理论还是实践中多会提及"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理论中的"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是指五脏病变相生关系的传变.理解起来好像不难,但总感觉华而不实,无法领会其精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阴阳不调和及桂枝汤证”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冠,涉及到桂枝汤的条文计有22条之多,桂枝汤加减的方子计有43个.但是对于桂枝汤证病机的阐述却牵强附会不能令人满意.这直接影响到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应用. <医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表热里寒”

    <伤寒论>第176条文:"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表热里寒"是<伤寒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争论千年皆因没有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