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未必寻柴胡

伤寒论记载,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故口苦多从少阳论治,如用小柴胡汤,或龙胆草 枸杞子 牡蛎等,但有时候口苦不一定选用小柴胡汤。

姓名:L某 性别:男性  年龄:61岁  就诊科室:中医科

就诊日期: 2021/02/05

主观资料

主诉:       口苦口干半月余

现病史:  口苦口干,晨起尤为明显,肠鸣略腹胀,饮冷则腹泻,纳可,脉滑,舌淡红苔薄黄。

口苦口干,一般考虑上焦火证,同时该案肠鸣,饮冷则腹泻,说明中焦脾胃虚寒较明显,无心烦急躁,食欲差以及两肋胀等,排出小柴胡汤,又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其中黄芩 黄连清热泻少阳火, 干姜 甘草 温化寒湿去太阴之寒,党参 半夏健脾养胃。

处置

黄芩  10g     法半夏  10g     干姜  10g         黄连  5g

党参  15g     甘草  15g

7付,水煎

2付后口苦口干,肠鸣等明显改善,但大便稀溏,考虑芩 连苦寒,嘱其另配大枣。

该案辩证抓手为肠鸣,鉴别因素有遇寒腹泻,上则口苦干。如果单纯用理中法,可能会口干苦加重,用芩连法,胃寒则明显。但本案中,芩连可能量还是偏大,所以患者药后虽然症状改善,但出现了腹泻症状。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该方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脾气主升,肝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应用以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为辨证要点。

牛年即将到来,祝福各位朋友牛年大吉,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