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完成的著作在哪里?”| 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有《管锥篇》、《谈艺录》、《七缀集》等学术著作,小说《围城》、散文集《人·兽·鬼》等文学作品。
说到读书,钱锺书先生是最不该被忽略的。
杨绛先生回忆说,“锺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在笔记上不断地添补”。他们夫妇两人的稿费捐给了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名字就叫“好读书”。
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钱锺书先生的读书笔记,纪念先生诞辰110周年。
(录音为《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发行致辞·2011年10月15日)
在《外文笔记》发布时,北大英语系的丁宏为老师感慨道:“这套书系里资料室一定要购买,放在那里,让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去看看,就从它面前走一遍,体会一下,什么叫读书。”
希望大家能有机会读一读先生的笔记,
钱锺书先生没有完成的著作都在这里。
有机会可以收藏一套在家慢慢读,
没有条件可以在图书馆、研究室里借阅,
这或许是纪念钱锺书先生最好的方式之一。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
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
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让我们能够通过阅读,
领略“中国最后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巨人”
留在人间的一个奇迹。
笔记手稿
除了《谈艺录》《管锥编》等学术著作,钱先生还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容安馆札记》三千余页、《中文笔记》一万五千余页、《外文笔记》三万五千余页。
这些读书笔记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记到作者九十年代逝世,跨越了六十余年,两万多日。这六十余年中还包括作者辗转流离的年代、身不由己的年代和疾病缠身的年代。不仅如此,今天所见的读书笔记已不是完整的原貌,可以看出当中有遗失的部分,有作者专门编辑整理和重新打印的部分。更惊人的是全部笔记都有作者反复阅读、勾画评点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些书和读书笔记,作者读了不止一遍,记了不止一遍。
恐怕所有面对这个“人间奇迹”的人都不禁会想:
六十余年的时间,每天要读多少书,记多少页笔记才能留下如此规模的知识宝库?
这个问题,怕不只是一个估算那么简单。如丁宏为老师所言,在《外文笔记》前,可以真正体会一下“读书”二字。
外文笔记上罕见的涂鸦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回忆说:“我有一次问钱先生怎么能看那么多书,钱先生说,我就是一本一本地看。”
杨绛先生说:“做笔记很费时间,锺书作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钱先生读书不择精粗,不问雅俗,“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精微深奥的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推”。
钱锺书夫妇于牛津大学公园桥下
在《管锥编》中,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外国文化为镜子,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以外国文化为中心,以中国文化为镜子,用英文书写,再出一部《<管锥编>外编》呢?
《管锥编》的雏形来自钱锺书中文笔记,而对于期冀中的《<管锥编>外编》,外文笔记必定是原矿。心愿未了,斯人已去。遗憾之余,随着外文笔记的出版,也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他没有完成的著作在哪里?”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宝生自问自答,“就在他的外文笔记里。钱先生做笔记,不光是资料积累,更是学术资本。无论是研究钱锺书,还是吸取学术营养,出版钱锺书外文笔记的学术意义都是长远的。”
经反复整理,杨先生把笔记分作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多达3.5万页,是容量最庞大的一类。杨先生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就请来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女士,于1999年和2000年完成了对外文笔记的初步整理。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多达1.5万页,涵盖的书超过3000种,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其中既有经籍,如《论语》、《左传》;也有史书,如《史记》、《汉书》;更有大量的诗文集,如《全唐诗》、《全唐文》;小说,如《红楼梦》、《醒世姻缘传》;还有大量的古代戏曲,如《元曲选》、《六十种曲》;还有一些野史笔记、日记,如晚清曾纪泽的《使西日记》等。
第三类是日札,包含800多则读书心得。日札始于“思想改造”运动,钱先生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均在狭促居室内写成,“容安”两字,引自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心有所得。
1·《钱锺书稿集·外文笔记》
全48册附总索引1册
钱锺书先生一生酷爱读书,每读一书必作笔记,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从未面世的读书笔记,由杨绛女士保存至今。外文笔记是其中数量 、价值最可观的一部分,原稿共211本,约计35000页。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七种语言,所涉题材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
内容有对艾略特、洛夫乔伊、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艾兹拉·庞德、古尔蒙、阿尔封斯·都德、巴尔扎克、福楼拜、维克多·雨果、弗里德里希·罗高、但丁等人作品的摘录,及钱先生读书时所作的札记,将全面展示钱锺书先生在外国文学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2·《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全3册
《容安馆札记》以读书时的感想和思考为主要内容,是研究钱氏思想的重要材料。
1953年,钱锺书先生居住在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当时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锺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以后屡次迁居,当时中关村小平房 成为钱锺书“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也就取名为“容安馆札记”了。
3·《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全20册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套装共20册)》为作者阅读中国典籍所做的笔记,共79册,15000余页,涉猎极广,所读所记包括经史子集、小说院本、乡谣、俚语、野史等,天眉、地脚都夹批钱先生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