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到底教会我们什么?

要是生命不该被太当回事,那么死亡亦然。
—— 塞缪尔· 巴特勒
塞缪尔· 巴特勒(Samuel Butler,1835-1902),英国作家
生,是人生最重大的课题之一;死,亦然,在生死面前,人类显得渺小而无助,面对死亡,我们恐惧、逃避,却又时时被它环绕,人生并非是一场可逆的旅程,一出生,就是向着那终点前进了。但在读过《法医报告》之后,我仿佛从对人生不可逆的悲伤情绪中找到了一点希望,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死亡,却可以自由地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或许这是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心灵震撼。
《法医报告》这本书是苏·布莱克爵士对死亡的另类宣言,让我觉得新奇,也让我对死亡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与思考。作为一位每天与死亡亲密接触的法医人类学家,她对死亡的观察与理解,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让人耳目一新。
死亡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死亡是生的对立面,是生命在这世界上永远消逝,而作者也陈述了尘世中人对死亡的态度。
“对于死亡,我们的默认态度是要么丑化她,要么神化她,有时在这两端之间摇摆。不管是哪种态度,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愿提及她,免得一提她就会靠得更近。生命是轻盈、美好和幸福的,死亡是黑暗、邪恶和悲伤的。善与恶,奖与惩,天堂与地狱,光明与黑暗——我们具有那种林奈式的分类喜好,将生和死干脆划分为对立的两头,于是就安心地怀抱着对错分明的幻象,却可能不公平地将死亡驱赶到黑暗中去。”
我们将出生看作生命的起点,将死亡看作生命的自然终结。但要是死亡只是存在的另一个阶段的起点呢?
无论我们怀有什么信仰,生与死就是同一条线上必定相连的两个部分。一方不脱离另一方存在,也无法脱离。无论现代医药如何干预,死亡总是最终得胜。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最终回避它,专心改进和品味我们出生和死亡之间的阶段——生活,可能更好。
这是在哲学层面对死亡的思考,对一些人来说,生命的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甚至超过一个世纪;而对这些谋杀事件的受害人来说,生与死之间的间隔就短多了,有时可能只隔着飞速流逝的宝贵数秒。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作者作为法医人类学家,为一名被分尸的女性进行尸体鉴定。
案发经过是这样的:杰玛·麦克拉斯基的哥哥托尼向警方求助说他的妹妹在一天前失踪了。为了让自己的妹妹安全回来,他提起了搜救请求,还参加了搜救行动。而事实上,他一直都知道他的妹妹在哪里。
5天后,在离摄政运河不足一英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一具被肢解的女性尸体的躯干。通过文身和DNA 分析确定这就是杰玛。一个星期之后,又在运河一带发现了她的双臂和双腿,包裹在塑料袋中。6个月之后,她的头部在运河上游被发现,也是装在黑色的塑料口袋里。直到此时,她们才确定了她的死亡原因——头部受到钝器袭击。
那么谁才是真凶?
是吸食大麻上瘾的哥哥托尼。
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莫名复杂,而更让我感慨的是:受害者的家属也是凶手的家属,这两个年轻人的父亲出席了庭审,苏·布莱克作为法医人类学家也需要当庭陈述凶案的过程,她当时的内心也是无比煎熬的,但这位父亲却在开庭之后,特意来感谢了她。
她说:
“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名父亲对他女儿,其实也是对他儿子深沉的爱。这份爱就像一座灯塔,让我明白人类的同情心可以战胜最不可思议的逆境。”
或许,爱才是我们可以从容面对死亡的良药。
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对未知之事的合理恐惧:这是超出我们个人掌控,不了解也无法为之做好准备的情况。
人类一心认为能完全掌控自己生命,但这往往只是幻觉。最大的冲突和阻碍存在于自己的心智中,在于我们处理恐惧的方式。就算尝试去控制无法控制之事,也没有意义。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面对和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
要理解恐惧死亡的根源,我们大概需要将死亡拆解为三个阶段:濒死、死亡和死后。死后可能是困扰最少的,毕竟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没法从死后回归,也觉得忧心于无可避免之事只是枉然。
作家、科学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所说:“生命愉悦,死亡平和。棘手的是从生到死的切换。”而我们最大的恐惧也集中在死亡期间。这个不安的、痛苦的时期,可以是几刻钟,也可以是几个月,从我们知道自己将死开始,到死亡发生为止。我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离去,是在病痛中度过最后时日,被事故或暴力突然终结,还是只是逐渐消亡?简言之:会受苦吗?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们几乎所有人在亲身面对自己的死亡之前,都会先早早遭遇近亲的死亡,这种经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恐惧感和态度,影响我们对“好”的死亡方式的认知。
当那一天悄然来临时在我们身边时,不论是发生在亲人、朋友还是自己身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或许没人乐意回答,但作者在书中写到自己至亲的人离开时,她和家人在陪伴即将失去的亲人时,默默地陪伴,让处于弥留之际的亲人们能够感受到爱,使内心平和安详,最后了无遗憾地离开尘世。
在相亲相爱之人的陪伴下平和死去,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生命弱点时更好的结局了。
死亡到底教会我们什么?
用爱去化解死亡带来的恐惧与不安,用爱陪伴那些即将离我们而去的人们,用爱,温暖这世界上每一个善良而美好的灵魂。
又温情,又刺激,又幽默,又感动,《法医报告》就是这样一本书,读过之后还想再读一读。
来源:學人Schola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