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走走,你曾走过的地方
这个清明节,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不能回乡下祭父母,突然很想去走走母亲曾经和我一起走过的地方,很想,很想。清明节是双重意义的,我们缅怀先人,同时好好享受生活,这应该也是那些爱我们的人的愿望。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在心底为故去的亲人留好地方。春好盼人安,愿我们在现实生活里,能把清明节过成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民俗节日,吃几个蒿团,掬一把思念。
——题记
其实一直知道,春分过后,清明就近了。甚至还有些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意思,几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生机勃勃。春分过后的第十五日,万物吐故纳新,大地春和景明,便到了“清明”。
今岁,庚子年,算得特殊。我知道,我早就知道,我可能无法亦不想像往常一样,赴一场约,赶场似的,来去匆匆。花店依旧理好了一束束菊花,鲜艳得扎眼,鲜有人问津,人们好像都没那么热心出门。我快步走开,朋友圈各种推文:移风易俗,网上祭奠。倒不只是因为新冠疫情,更是源于近年的殡葬改革,人们开始变得习惯。
微信群里碰到许久没有联系的熟人,对方絮叨着她的近况,大意是近两年父母相继去世,说她着实忙了一阵,我心如止水的敲了一行字:我母亲也去世了。没有激情,没有奢望,不再像之前那样,在夜阑时分写一篇祭文,写到满脸泪痕,用眼泪来问候母亲。
早早地起了床,天气不错,没有下雨。看来气象消息说的是准确的,清明这几天,都不落雨。想起你说“清明要明”,无暇考证这谚语更深远的意义。对着镜子梳头,头顶冒出来的白发已经不让我心惊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岁月的痕迹着实留在了,仔仔细细地洗了一把脸。火急火燎的弄好早饭,想起从前你扯着嗓子喊我吃饭的模样。
年复一年,那些形式上的坚持是否还要继续?日复一日,那些风雨中的牵挂,一直安在心底的某一个角落。微笑是一种习惯,慢慢变淡,想着母亲踟蹰缓步的模样,不是遗忘,是习惯了就这样,淡淡的想,不需要费心琢磨的思量,不思量,自难忘。
十字路口,看到一老妇不慌不忙,像是累了,停了下来,发丝拂过她的脸庞。这一切,似曾相识,眼睛不愿意离开,定睛细看,孩子小学同桌的奶奶,她的表情喜悦起来,眼角漾着笑,我也笑,终于她先开口:你母亲走了几年了?
这情景,若是在几年前,我一定会别过脑袋,痛到不行。三年,五年,“八年了!”我居然需要仔细想想,讪讪的笑。天放晴了,心底也暖。我身边还有那么多慈祥可亲的老人家,那么多跟你一般的妈妈,尽管不是你!我还时不时不期而遇慈爱的眼神,关切的问候,哪怕不是你!
收拾电脑文件夹,一张一张的,那年的二月兰!
看一遍,欣赏。
再看一遍,念念。
那些灿烂的笑靥,曾经,亦是永远。漫山遍野的二月兰,满眼灿烂,是我想念你的地方,裹着芬芳,夹着心安。
假期的城市,并不拥挤,也没有显得那么繁忙。“吹面不寒杨柳风”,“二月杨花”,农历已经三月了吧,“烟花三月”,突然想去走走,走你曾经走过的地方走走,路过的河边,坐过的长椅,甚至你习惯了的菜场小摊,对了,上次有个阿姨,豆腐摊老板,说“好久没见你妈了”,一时语塞,许是她认错人了,但我忍有一丝感动,毕竟还有一半的可能,她是真的记起你来。就像前几日,你的同学,叫出你的学名,一字一句给妹妹讲你曾给我们讲过许多次的往事,感动,心安,真实的存在过的爱和过往。
路过那些年我们看演出的广场,认真的走过曾经一起走过的每一处地方,微风拂过脸庞,打了个旋,从水边柳树垂下的柳丝间溜走了,一切都是惬意的模样,眼前过电影般的闪过无数的熟悉的和陌生了的画面。
就这样,淡淡的想,我想心会一直循着你的方向,做和你一样平凡而了不起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