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面老实的老师,为什么一直被欺负?
干活越多,拿钱越少: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说的是两头牛同时拉犁,更卖力的那头牛反而不断地挨鞭子。因为农夫觉得,反正另一头牛指望不上,于是就不断鞭策这头走得更快的牛了。现实生活中,这种“鞭打快牛”的现象在学校里屡见不鲜,许多老实的教师们如同这挨鞭的黄牛般,俯仰由人,被百般刁难。
一些老师教学能力突出,就会被委以重任。比如身兼两个班的主科老师,甚至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旁人赞美他能者多劳,但其中的苦涩只有老实人自己知晓。
有的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初心不再了,带的班从两个改成了一个,上课的心思在对平步青云的渴望中逐渐弥散;还有的老师因为教学成绩不理想,课时安排被减少,只用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好不逍遥。干活少的人,薪水照发;干活多的人,挣钱反而少。辛苦劳碌都打了水漂,老实人们却碍于情面,苦口难言。
绩效考核的黑洞:现在的学校常常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一线最敬业的老师,和那些游手好闲、甚至不上班的老师,在绩效上差别并不大。这是因为某些学校发放绩效工资时,偷懒省事,在“平均数”上下略有浮动。这样一来,课时少的教师们自然欢欣鼓舞,可这对那些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教师们而言,这种做法不就是欺负人吗?以后还会有人愿意去认真上课吗?还有一些学校,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之后,不上课的“管理人员”绩效工资远远高于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这就导致了部分心思活络的教师削尖脑袋混个一官半职,绩效工资自然就会高一些;而老实的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最后的绩效工资反而更低。在缺少相应监管体制的当下,赤手空拳的老实人们愤愤不平,却只能束手无策,白白被欺。
不为人知的评职称内幕:评职称这回事,如同“薛定谔的猫”般,当局者迷,难以预测。有些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追捧,教学成果突出,却三番五次在职称评比中落选。其实看看公示的职称名单,稍加思索,便可窥得其中规则。职称的评选,除了参考教学成绩外,还需要非常多的荣誉头衔和学校的名额推荐。那些老实巴交的教师们,一天到晚忙着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等等,哪里抽得出时间去和上面拉近关系?反而有些老师,要么是自身的课时任务少,要么是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但因为和上面走得近,反而被推荐上。等到公告一张帖,老实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学能力强并没有什么用处,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换来的是学生与家长的笑颜,却也换来了趾高气昂的小人们在自己头顶席势凌人,扒高踩低。
教书育人是良心活儿,虽然老实教师们的收入比别人低很多,但他们不可能对不起孩子们——因为教室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学校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就对学生不负责任,那样他们就不配为人师。所以说说气话可以,但是一上讲台,一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睛他们就又意气风发了——把三尺讲台当做自己最神圣的阵地!他们只是在凭着良心和良知在教书育人。
对于一所学校,勤恳踏实的老实教师们才是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对于领导者,如果不能提供公正的教学环境,给予“老实人”充分的尊重与应有的待遇,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