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经验方,应用于息肉术后体质调理!...
广州中医经验方,应用于息肉术后体质调理!息肉复发率降低20%
广东某中医院跟踪100例大肠息肉手术患者,1年后发现,术后中药治疗2个月的,肠息肉复发率10%;术后接受常规治疗的,肠息肉复发率30%。
1年后,接受2个月中药治疗的,痊愈8人,显效17人,好转13人,无效10人,另有2人脱落。总有效率80%左右。
1年后,接受常规治疗的,痊愈4人,显效5人,好转19人,无效21人,另有1人脱落。总有效率57%左右。
中药治疗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服用中药。
基础方: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三七、莪术、法半夏、厚朴、柴胡、枳壳、炙甘草;
随证加减:湿热者加黄芩、黄连等,虚寒者加乌药、干姜等,气滞者加槟榔、陈皮等。
用药分析
中医针对大肠息肉,以健脾理气、化痰消瘀为治疗原则。
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即以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4味共为君药,益气健脾以固本;
柴胡行散结气、和解肝胃;半夏、厚朴、枳壳共用,擅行脾胃气滞,使气机调畅,痰湿得化;
薏苡仁味甘能补脾,兼淡能渗湿;三七擅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又善止血;
莪术行气散瘀之力强,为治积聚诸气之要药。
湿热者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虚寒者加乌药、干姜温中散寒;气滞甚者加槟榔、陈皮行气化滞;
诸药合用,补不足,泻有余,恢复人体正气,清除体内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祛除息肉形成的病机,从而达到预防息肉形成的目的。
杜医生说————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超过95%的大肠癌由腺瘤性大肠息肉发展而来,腺瘤性息肉占大肠息肉的70%~80%,腺瘤性息肉常在5~15年后发展为大肠癌,有“息肉—腺瘤—高级别瘤变—癌”之说,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腺瘤性大肠息肉的进一步发展对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内镜下手术治疗虽然能将现存息肉切除,但患者形成息肉的病机依旧存在,不适症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更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息肉复发的问题,频繁的内镜检查及手术还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中医认为,大肠息肉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气滞而致血瘀,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肠道,日久则发为息肉。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痰凝血瘀。
痊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值≥95%;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值≥70%;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稍有缓解,查体时体征不明显,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值≥30%;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稍有缓解,查体时体征均为阳性,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值<30%。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完成试验者;②临床观察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进行试验观察者
临床观察患者标准:
①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腺瘤性息肉;
②息肉数量为1~10个,息肉直径<15mm;
③性别不限,年龄在18~70岁;
④愿意在试验期间配合相关安排;⑤签署结肠镜检查及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对照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包括控制饮食、肠外营养支持和卧床休息等),必要时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8周,术后半年及1年后随访。
#健康明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