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你知道的狗血太多(4)
话说三国男神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独领风骚两代人,最终还是逃不出分久必合的基本设定。
一不小心全塞到了司马家的盒子里了。
中原重新建了个新的统一王朝,叫晋。
这是中国最另类的一个朝代:事儿多,命短,麻烦比谁都多。
每个阶段都很闹心,从没消停过。
历史,总比你知道的狗血太多!
承接上回:
点击阅读>> 历史,比你知道的狗血太多(1)
点击阅读>> 历史,比你知道的狗血太多(2)
点击阅读>> 历史,比你知道的狗血太多(3)
上回说到: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敢为天下先,大大咧咧,不揣冒昧篡位称帝的赵王司马伦被杀。
至此,八王已去其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剩下五王将展开更为激烈、更为残酷的角逐...
01
三巨头时代
司马伦尸骨未寒,新的一轮权力洗盘已经开始。
不久,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冏先后进京,三个藩王坐拥兵马数十万,是当时天下最强的三个藩王,由此构成西晋王朝三大巨头。
司马冏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说司马颖和司马颙。
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是司马炎第十六子,是三巨头中和司马炎血脉最近的。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岁的司马颖受封成都王。
成都王,顾名思义,四川是他的封国。
当时司马炎把益州的蜀郡、广汉、犍为、文山作为他的封国,食邑十万户,是首屈一指的大国。
不过其实他并没有怎么就藩,就被召回朝廷,拜越骑校尉,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同党贾谧与太子司马遹下棋,两人起了冲突,贾谧态度颇为倨傲。
当时二十一岁的司马颖就在旁边。
这小子很有种!
贾谧是外戚,司马遹是宗室,他也是宗室,帮谁很明显,他不惧贾氏权势,大声斥责贾谧道:皇太子是国之储君,你贾谧怎么敢无礼!
得,既然你这么能,那就打包走人吧。
不久,贾南风将司马颖踢出京城,封他为平北将军,离京出镇邺城,后转为镇北大将军。
也就是说,别看司马颖挂着成都王的名头,他的大本营不在成都,而在邺城。
司马伦篡位称帝,加封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想借此收买司马颖。
但司马颖可是司马炎的亲儿子,晋惠帝的亲兄弟,司马伦这点好处,根本拉拢不了他,他不为所动,而是虚以委蛇。
等到司马冏传檄讨逆、起义兵攻打司马伦时,司马颖积极起兵响应,行军至朝歌,他已经有了二十多万兵马。
朝歌离洛阳近啊,司马颖很快就和司马伦在黄桥交手,第一战司马颖战败,死伤八千余人。
司马颖当时就打了退堂鼓,想退保朝歌。
最终在手下人建议下,发起了反击,在湨水大败司马伦,司马颖军乘胜渡过黄河,长驱直入。
因此起义诸王中,他是第一个进京的。
河间王司马颙
河间王司马颙是司马懿三弟安平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王司马瑰之子,司马瑰死后,司马颙起初继承其父太原王爵位,他是三巨头当中和司马炎血脉最远的。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颙改封为河间王,封地在河北河间一带。
这哥们非常擅于装好人,轻财重士,名望很高,司马炎时代,是藩王当中的乖宝宝,被司马炎誉为藩王表率,一时间司马颙名声大噪,开始获得重用。
元康元年(291年)八月初九日,司马颙担任北中郎将,镇守邺城。
元康九年(299年)九月,司马颙代替梁王司马肜担任平西将军,镇守关中,按照当时规定,不是特别亲近的皇族之人不能统率关中,司马颙在各藩王中属于比较疏远的人,他这次镇守关中,属于破格重用。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关中成为司马颙的大本营,是天下有数的强藩。
等到司马冏讨伐司马伦后,这家伙朝三暮四,先帮司马伦,后来看形势不对,司马伦败局已定,于是又转而附和司马冏。
02
各怀鬼胎
这样的三巨头很明显,各怀鬼胎,貌合神离。
司马伦一死,谁能主政京城,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司马颖很聪明,谦虚的把功劳让给司马冏,因为司马冏是第一个号召天下推翻司马伦的藩王,是司马伦败亡最大的首义功臣。
而且三王中实力以司马冏最强,于情于理,司马颖都只能暂避锋芒。
当年六月,司马颖回到了邺城,用实际行动表明,我无心与齐王争锋,我起兵只是为了安定王室,大公无私。
司马颖这个举动,让他声望达到一个巅峰,这真是大忠臣啊!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管怎样,司马颖暂时退出了。
司马颙一看,司马颖都跑了,我呆洛阳也争不过司马冏啊,于是他也退出了。
这样一来,司马颖、司马颙先后退回自己的大本营。
俗话说,一时的退步只是为了日后更好的进步。
司马冏想让两人俯首称臣,想都别想,天底下没这么好的事。
甭管怎么样,国都洛阳落在了最后进京的司马冏手中。
西晋王朝形成洛阳司马冏、邺都司马颖、长安司马颙三极格局。
而司马冏带着数十万兵马一进京,京师大震,全京师的人都在他的刀枪下瑟瑟发抖。
很快晋惠帝亲自加封他为大司马、加赠九锡之命,这些礼节都如同当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在曹魏时期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权臣!
司马冏爽了,我又回来了,从此我就是京师以及整个天下的主人!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司马冏的表演。
司马冏一上台,表现更为不堪,骄奢淫逸,沉溺酒色,任人唯亲,党同伐异,骄纵专权,视晋惠帝如无物,所有事情都需要经过他的手,谁要越过他,谁就死。
这样一来,天下人大失所望,原来你就是这么一个玩意!
齐王司马冏
03
手足相残
司马冏的胡作非为,很快就让一些人蠢蠢欲动。
首先跳出来反对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哥哥、司马攸长子东莱王司马蕤。
司马蕤从小就和司马冏不对付,小时候没少欺负司马冏。
后来司马蕤过继给了司马昭三子司马定国(年仅三岁就夭折)为子,袭封辽东王,后改封为东莱王。
司马冏起兵反对司马伦的时候,司马蕤正好在洛阳。
没说的,你弟造反,你怎么着也有责任吧,司马伦赶紧把他给抓了起来,司马蕤差点被牵连而死。
等到司马冏率领兵众进入洛阳,司马蕤亲自去路旁迎接自己的好弟弟。
可司马冏没有立即见他,司马蕤火了,老子受你牵连差一点被害死,你现在威风了,居然见都不见我,你有把我当哥哥吗?
等到司马冏封赏天下,封王的封王,开府的开府。
司马蕤也想捞好处,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不用你封了,我现在就是王,你给我开府不过分吧。
可司马蕤这个简单的要求被司马冏给拒绝了。
开府,你凭什么?就凭你为我做了牢房?我不是非要给你开府的,我想给你开就开,不想给你开就不开。
司马蕤遭拒之后,是恼羞成怒,新仇旧恨之下,马上和司马冏翻脸。
当年七月,司马蕤马上和之前发动兵变、擒获司马伦的王舆勾结在一起,准备发动政变废掉司马冏。
结果他俩还没来得及发动就东窗事发,很快王舆被杀,诛灭三族,司马蕤不久也被杀。
司马蕤一被杀,司马冏的名声就坏了——司马伦都没杀他,他是你亲哥哥,你这是六亲不认啊,兄弟俩都不能共富贵,你还能跟谁玩?
紧接着又出事了~
太安元年(302年)三月,皇太孙襄阳王司马尚(司马遹之子)病逝。
同年五月,司马冏立司马炎第十三子、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司马覃为皇太子。
司马覃当时才八岁,立这么个小娃娃为太子,司马冏之心路人皆知。
不过说实话,司马冏做的这一切也没什么,知道又如何,能决定一切的还是实力,谁实力强,谁说了算。
当时天下最强的三王就是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
司马冏马上就做出安排,积极拉拢实力仅次于他的司马颖,这是正确的。
但接下来他就错了。
司马冏因为司马颙在讨伐司马伦时三心二意,非常讨厌司马颙,并没有给司马颙什么好处,两人矛盾很深,随时有可能火并。
04
小人物改变历史
挑起司马冏和司马颙战争的是一个叫李含的人。
李含本来是司马颙的长史,后来被司马冏调入京城担任翊军校尉。
但李含和司马冏手下、梁州刺史皇甫商和右司马赵骧矛盾很深,李含怕自己会被两人谋害。
于是这年十一月,他单骑奔赴长安,投靠司马颙。
李含这次投靠,可不单单是寻求避难,而是带来一份密诏,一份晋惠帝令司马颙铲除司马冏的密诏!
密诏?
这年头,真密诏都早就没有市场了,谁还信这玩意儿。
而且李含这份密诏,压根就是假的,晋惠帝根本就没有给他诏书。
但是无所谓,密诏只不过是藩王动手的借口罢了,是真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颙一旦和司马冏动手,打得过对方吗?
司马颙一想,自己不是司马冏对手。
因此,当李含劝他动手时,他表示沉默。
沉默不要紧,一份诏书不足以让司马颙动手,但李含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计划:
首先联合司马颖入京勤王,攻打司马冏;
然后散布长沙王司马乂要发动兵变的消息,逼司马冏杀掉司马乂,迫害宗亲的罪名,到时司马冏必败无疑;
最后司马颙推司马颖上位辅政,司马颖只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实权必将落入司马颙手中。
司马颙一听,这计划好,马上依计而行,起兵讨伐司马冏。
很快,司马颙上了一道奏折,宣称自己联合了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范阳王司马绥之子),共同起兵讨伐司马冏这个乱臣贼子。
与此同时,他一方面派人联系司马颖,一起出兵攻打司马冏;另一方面,派人潜入洛阳,散步司马乂要兵变的消息。
当司马颖接到司马颙的来信后,不顾手下劝阻,非得蹚浑水,决定出兵,把司马冏拉下马再说。
这样一来,波澜又起,战争又一次一触即发。
天下人都已经麻木了,打吧,打吧,你们这些王八蛋最好都打死,这天下才会安宁。
05
唯一的好人
而司马冏接到这份宣战书,顿时慌了手脚,自己最强不假,可对面一联合,自己就不是对手了。
司马冏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当时司马冏手下分主战派和主降派。
主降派代表尚书令王戎首先发言,他认为司马冏不是司马颙和司马颖的对手,应该投降。
此言一出,主战派代表从事中郎葛旟就火了,对面弄份伪诏,我们就投降,哪有这样的道理,打得过打不过,打过才知道,再说自解权柄,主动投降的,从来就没有好下场。
这话正中司马冏下怀,事到如今,就算他想投降也不成了,他绝不会做曹爽这样的笨蛋。
很好,那就开打吧。
不过对于司马冏来说,攘外必先安内,洛阳城里还有一个司马乂要解决。
司马乂是李含计划中关键人物,在李含计划中,需要用司马乂的人头,给司马冏安罪名。
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他的同胞哥哥就是八王之乱第一阶段中,中了贾南风圈套,被贾南风卸磨杀驴干的楚王司马玮。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乂受封为长沙王。
永平元年(291年),司马玮被贾南风摆了一道,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而后被贾南风干掉。
司马乂受此牵连,贬为常山王,并发配到了封国。
司马冏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后,司马乂积极起兵响应,担当司马颖的后援。
事成之后,司马乂担任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后升任骠骑将军、开府,复封为长沙王。
在众多起兵讨伐司马伦的藩王中,只有司马冏和司马乂留在了洛阳,司马冏留在洛阳好理解,他是要掌控朝局,司马乂留在洛阳就很令人费解了。
摆明了洛阳是司马冏地盘,哪个呆在洛阳都得受他打压,还不如去自己的地盘发展实力。
但司马乂就留下来了,老王有理由相信他是想留在京城保护晋惠帝,抑制司马冏,因为他是八王之乱中唯一的好人。
而司马冏本来就对司马乂不放心,因此给司马乂的地位很高,实际权力却没有多少。
司马乂浑不在意,他就是要呆在洛阳,盯死司马冏,没权不要紧,他的名声不是盖的,他利用自己的声望,积极拉拢朝中人心,尤其是经常和禁军将领搞好关系。
长沙王司马乂
06
人算不如天算
等到司马颙和司马颖起兵之后,司马乂将要兵变的消息传遍京城。
司马冏不能忍了,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司马乂都留不得了,他马上派部将董艾包围司马乂王府,直接要干掉司马乂。
当时司马乂只有一百多个护卫,力量悬殊,怎么看司马乂都死定了,一切果如李含计划的那样在进行。
就在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司马乂没死,不仅没死,他反而带着一百多个护卫火速奔赴皇宫,紧闭宫门,然后宣称司马冏谋反,自己奉诏平反,而后他直接率军攻打司马冏的大司马府。
司马乂这是得了失心疯,暴虎冯河,螳臂当车吗?
并不是,司马乂虽然被司马冏排除在禁军之外,并没有指挥禁军的权力,但他和一些禁军将领的有着良好私人关系,拉拢了一批追随者。
再加上司马冏为控制禁军,不断安插心腹,势必引起禁军原有将领的不满,这些人也成为司马乂的支持者。
可毕竟司马冏掌握大权,禁军当中有很多党羽,司马乂也无法做到一呼百应。
于是禁军分成了司马乂、司马冏两派。
司马冏说:长沙王矫诏;
司马乂则说:大司马谋反。
矫诏也好,谋反也罢,都是掉脑袋的罪名,反正谁赢谁有理,谁输谁伏法。
双方就在皇城之内大打出手,一时间洛阳皇宫,箭如雨下,火光连天。
皇宫本来是最安全的地方,结果大战当中,成了修罗场。
当时晋惠帝打算从东门出宫逃难,结果杀红了眼的乱兵直接奔向了晋惠帝,箭直接射到晋惠帝面前,晋惠帝险些被射成了刺猬。
皇帝都这样,死在乱战当中的群臣百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史称“矢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
这一幕,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少见,又有谁曾想过天下脚下、皇宫之内会上演如此激烈的战争?
司马家的人真会玩!
就这样双方激战三天,打了个噼里啪啦。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令人大跌眼镜,司马乂竟然神奇的击败了司马冏!
司马冏部下大司马长史赵渊临阵倒戈,活捉司马冏,向司马乂投降。
司马冏竟然就这么输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司马冏执政期间实在太不得人心,这才被司马乂翻盘逆袭成功。
司马冏这一败,没什么好说的,成王败寇,如是而已。
晋惠帝本来还想放司马冏一条生路,司马乂坚决不肯,司马冏必须死!
司马乂马上下令将司马冏斩首示众;
司马冏三个儿子被囚禁在金墉城;
司马冏弟弟北海王司马寔被废。
而后司马乂大开杀戒,司马冏同党全部株连三族,被杀两千多人。
这都是常规操作,没什么好说的。
闹到这地步,不杀个血流成河是不行了,刀子一出鞘,就是这么个结果。
司马冏一死,司马乂马上传谕天下,司马冏已经伏诛,大家伙都各自回家,战争结束了。
其实司马乂主要就是要告诉司马颙,你起兵不就是说要杀司马冏吗?现在司马冏已经死了,你看怎么办?
司马颙傻眼了,计划中必死无疑的司马乂竟然翻盘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司马冏这么废物,竟然被司马乂扳倒了。
司马颙只能接受现实,下令班师,回到了长安,毕竟再打下去就师出无名了。
这样一来,洛阳落入司马乂之手,司马乂掌握京师大权。
一番大战下来,齐王司马冏成为八王之乱当中第四个牺牲的八王!
至此,八王已去其四,剩下四王将继续把八王之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