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浊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
1、血浊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年老体虚,五脏虚衰,过食膏粱厚味,七情内伤,寒邪侵袭,思虑劳倦等因素有关。年老脏腑虚衰,心阴亏虚或心阳不振,血行不畅,或脾肾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行缓慢,是为血浊; 过食肥甘厚腻,长期嗜好烟酒,可化痰生热,污浊血液,或致宗气浊而不清,贯心脉后浊邪入血,而成血浊; 七情内伤的关键在于可导致气机失调,津血输布失常,血行失畅,或气滞生瘀化痰,痰瘀交阻,血浊于心; 寒邪凝滞,血得寒则凝,寒邪侵袭,先成血浊,重则血瘀; 忧思劳倦,暗耗心血,血虚血浊,或心气亏虚,行血无力,是为血浊。纵观诸病因,无不致血浊,化痰成瘀,阻滞心脉,发为胸痛。
2、血浊是冠心病的病机本质
冠心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标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热毒等痹遏胸阳、阻滞心脉,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有关。血液中过多的有害脂质,可视为血浊,直接导致了脉痹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正虚血浊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正气亏虚,心肺肾亏虚不能吐故纳新,吸清吐浊; 心脾虚弱无力运化精微,浊瘀成毒,皆可导致浊毒内盛,客于血脉,壅遏脉道,而成血浊。认为浊邪居于血中,亦可随之而动,流于全身。浊血久行心脉,长期浸淫不得清化,则易损伤心之血脉经络,为冠心病的发病提供了病理条件,浊血污心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血中浊毒内阻,血浊及心,一方面耗伤人体正气,心之气血不足,阳气不化、阴津不濡,血浊更甚,心失所养; 另一方面,血浊血液运行不利,浊邪结聚脉中,血行瘀滞,气机阻滞,心阳亏虚,津血流行不畅,生痰化瘀,日久化热生毒,蕴生毒邪,痰浊瘀毒痹阻心脉,脉道不通,从而导致心悸怔忡,胸闷胸痛。血浊是瘀血痰浊热毒等邪气生成的必要条件,瘀血痰浊毒邪亦可进一步阻碍气血循行,留滞血中,加重血浊,两方面常 相 兼 共 存,并呈渐进式互相影响。在血浊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冠心病浊毒内蕴证主要由浊阻胸膈,胸阳失展所致,临床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气短,烦躁易怒,口苦而黏,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可见,冠心病血浊证可单独存在,是冠心病重要的临床证型之一; 亦可与其他证型相兼为患,而成气滞血浊、热毒血浊、寒客血浊、痰湿血浊、血瘀血浊、正虚血浊等证候。
3、血浊贯穿冠心病始终
冠心病在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五种,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加重。隐匿型冠心病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虽然没有出现心绞痛,大部分患者仍有胸闷或心悸或气短的感觉,或体质量超重,或舌有瘀斑,或痰湿壅盛,或高血脂,血液黏稠度变大等。此时血液瘀滞,阻塞脉道之血瘀尚未形成,仅为血液运行不畅,气血不足之血浊,故未见胸痛,仅有轻微缺血缺氧之胸闷、心悸、气短等症,故血浊是隐匿型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发作型心绞痛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等邪实均可由血浊发展而来,亦可为血浊的组成成分,加重血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发为胸痛。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频繁加重即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或猝死,血浊内蕴,瘀痰阻滞,化热生毒,蕴生毒邪是冠心病中晚期的主要病理变化。血浊常长期存在,其作为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主要宿因。因此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发病因素到主要病机,从隐匿型到猝死型,均始终贯穿血浊这一病理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