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养心性宁和——《论语》悟读【216】
以乐养心,心性宁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论语》第九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悟读】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优雅的音乐,应该是人类的好朋友。
“吾自卫反鲁”,史载夫子周游列国后返鲁,在鲁哀公十一年冬,时年夫子六十八岁。回鲁后,夫子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整理《诗经》,用司马迁的话说叫“正乐”。
乐正,有两解:一曰正其乐章,一曰正其乐音。
“《雅》、《颂》各得其所”,夫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整理,把《雅》、《颂》中有关祭祀等典礼的“庙堂诗”,各归其位,承续周公作礼乐之事业。夫子的意图,是想通过正乐复兴传统文化,将周礼精神弘扬下去。
《诗经》最初皆为乐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也就是声调,每一个国,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声调,就是当时的歌谣;雅即正,周朝把所谓的正声叫雅乐,这种乐章带有尊崇的意味,听着让人感觉灵性提升;颂即在宗庙里面祭祀时演奏的乐曲,歌功颂德,一般颂扬自己的先祖。
古时礼和乐都是教化人的重要工具。礼治身,人们的行为要符合礼,如此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乐养心,好的音乐,可以调养身心,使人柔和乐观,心胸开阔,心静意柔,这种音乐方为雅乐正乐。圣人所到之处,必定是为国家制礼作乐,移风易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引领。
蔡元培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在北大,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习之风,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美学等教育,将一所充满封建气息的皇家大学改造成了具有明显民主科学色彩的精神圣地,可谓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
好的引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无论音乐,还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