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46天|【现代文】小说突破(1)——情节构思

分析概括整体情节构思作用

1.读懂情节——前提

读懂情节是小说阅读的起点,更是做有关小说情节题的基础。做题之前,应在此方面下足功夫,这功夫应花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故事情节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核心事件。

(2)划分层次,梳理概括情节内容。这是读懂情节最基础、最主要的工作。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有三种梳理、概括方式:

①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②按空间顺序抓场面概括:一个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③依据线索概括:可以找出物线、事线、情线或对比线,然后依线概括。

梳理、概括情节时,一般要从主人公角度,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进行,其中“何人何事”是概括最核心的要素。

(3)大致了解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①故事叙述的线索、顺序和人称。

②情节安排的技巧,如呼应、伏笔、对比、衬托等。

③情节结构安排的特点。如开头与结尾有何特点,中间是如何展开的。

2.准确判断,具体分析——关键

答好整体情节构思题有两个关键点:

(1)准确判断情节构思的技巧与特点。

主要应从以下角度切入判断:①情节运行特点(看是否是中国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还是“蒙太奇式”“摇摆式”,以及外国小说的延迟式、突转式、意识流式、魔幻式)。②结构特点(开头与结尾有何特点)。③叙述角度(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④线索特点(单线与复线、明线与暗线)。⑤叙述人称(第一、二、三人称)。⑥安排技巧(对比、悬念、抑扬、衬托、误会等)。

当然,上述角度只是思考的角度,要准确判断,尚须从具体的情节出发,充分考虑情节方面的特殊性(如时空集中、交错等,叙事的中心等)。

(2)全面、具体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在准确判断后,就要结合情节的具体内容作出解释,如“突转”,应指出它原先的情节是什么,“突转”成什么情节;分析表达效果虽然要从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进行,但宜更多地考虑这种技巧自身带来的审美效果,且这种效果最好用术语表达出来,如悬念迭起,激发兴趣,增加神秘性,使情节简洁、曲折等。

3.线索作用——重点

高考对小说整体情节的考查,多放在其线索作用上,它是复习的重点。因为理清线索是把握文本、理清思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一个事物、一个事件、一句话、一个动作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它是文章的关键内容,小说的情节就是靠线索才得以连缀成文的。线索有明暗之分,常常具体形象为“明”,小说的主题(观点或思想)、情理发展的规律为“暗”;又有主副之分,依主人公为线索的叫“主线”,依其他次要人物为线索的叫“副线”。

答这种题型,前提是对线索判断精准:是物线,写出事物名称;是情线,写出情感内容等等。重点是答出表达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④利于表现人物;⑤揭示主题。另外,要注意线索串联起哪些内容(其实就是文本的基本内容)。必须扣住线索的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不能硬贴标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