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后台回复:管理1912,免费下载本月推荐精品管理类图书
公众号后台回复:人文历史1912,免费下载本月推荐精品人文历史类图书
加入“ICT销售和大客户联盟”(微信ID:ICT-League),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这里有大量企业家高净值粉丝,每天分享最新商业资讯、趋势、深度好文、把握财经动态。喜欢学习和阅读的朋友请关注我,文章每天都会更新,欢迎转发阅读!
01 短期思维的套利空间正在快速消失
企业当下要学会长线思考
“徐老师,送给你,你财务自由了!”,我的学生从津巴布韦回来,进门就给我一大叠票子。这可能会是我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面值的纸币了。一张纸币的面额是100万亿!这也可能是唯一一个希望靠印票子解决经济和结构问题的国家了吧?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我是在说笑话。事实是,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我们自己也都是在这样做、这样说的。前些日子,我很开心的发现我中了一个新股,并且数量还不少,3000股。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次可能可以挣到好几万了。开心的日子持续的很短,很短!几天后新股上市了,第一天涨了10%多一点,第四天已经是亏损了百分之几了。目前,还有一大批明星企业在等待上市,他们在2017年前后,拿到的可能是不合理的一级市场估值,号称是某某明星投资的企业,其实是接在最后段,我觉得已经超过了二级市场的合理价格。如果上市会怎样,大概率事件是跟我中签的股票一样一样的,会破发!
资本市场推动的独角兽效应已经走到了尽头了,众多的独角兽已经开始刮骨疗伤。不少的独角兽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已经没有了角,只剩下兽了。最近在港股上市的一些明星公司,目前来看,它们还可以被认为是好公司。很有意思的是,它们在二级市场上的市值却被打了对折,有些还不止是对折,那些在B轮、C轮、E轮投进去的机构,仿佛跟我当年站在中石油48元的山顶一样,后面再无接盘侠到来,增援部队似乎早已遗忘了我辈在山顶的部队了,解套之日似乎遥遥无期!
与我不一样的是,这些在某轮进入的机构被套,是典型的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的现象。这就是说,被资本推动的一级市场高估值的项目,IPO以后,股民觉得它不值那么多钱,用脚投票了。这种现象无论在美国市场、香港市场,还是内陆市场都存在!
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最捉急的就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了,他们可能会无法全身而退。
韭菜这次总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了,可以坐在场边,边吃西瓜边抛皮的笑看过去的收割机之间的大战了,没有了被割韭菜的苦痛。
短期思维的套利空间正在快速消失,逼得你必须长线思考。
被互联网思维惯坏了的人,很讨厌长期思维,觉得我怎么得活下去啊,不让我赚钱怎么行,但真正的长期思维并不是让你当下不要赚钱,而是不要去整天思考赚快钱,不要赚尽当下的最后一个铜板,要把充分的精力留给未来更广阔的天空。组织的建设、产品的研发、品牌、供应链等所有与业务本身相关的事情是我们需要认真去考虑的了。
02 悲观者往往正确
乐观者往往成功
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从2008到2019,10年,时间就这样突然的毫无征兆的刷过去了。本以为是蓦然回首时,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事实是,再回首,恍然如梦!从2008到2019,中国的生意变了。中国生意的底盘改了,更多的人开始了理智的回归,更多值得尊重的企业走向了前台。
原来很多以为是真理的东西都真的已经过去了。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了。各国央妈,为了救市,防止1929~1933年的大萧条现象的再次出现,于是,纷纷出台了量化宽松的政策。谁也不知道该放多少合适,最后的结果是日本就没起什么作用,美国有一点作用,欧洲作用微乎其微,中国很是管用,反应非常的强烈。
在这个过程中,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资金层面也非常的宽松。尽管资金的分配是有先有后,有近有远的,但是人们的精气神高涨了,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PE、VC是首先分配到资金的,他们离央妈最近,拿到钱的他们,开始把钱卖给离的较远的群体,如制造业、企业、创业公司。商业银行作为主渠道,“影子银行”等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支渠道也大量粉墨登场。“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三种形式就是: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资金是嗜血的。结果就是,有的行业钱来的很方便,讲个故事,写一个PPT,就能盆满钵满;有的行业离钱太远,没看到金融二道贩子光顾。宽松久了,钱有时候是不请自来,自然就会像其后一样,降雨持续久了,就会产生洪涝。过去十年,累见报道的几次资产泡沫就是洪涝了的表现。央妈很快就发现问题了,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先撤了,开始货币政策常态化,欧洲、日本、中国也陆续跟进了。“爆款”和“爆发式增长”是前两年踢的最多的一个词,互联网带来的网红经济时代,这种思维还能凑效。但是,站在2019年的年尾了,什么词可以形容现在的局势呢?恐怕是:“全面战争”。
我看到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大玩家都在进化,在迭代前行,短板在这些年中被迅速的补齐。各个行业中的头部玩家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差异。面对这样的玩家,靠单点突破的“爆款”思维已经很难奏效了。
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在走向悬崖。
前些日子,一个好多年不联系的同事突然打来电话,问我有什么可以合作。我很惊异,因为我们一起从原来的东家离开后,我们各自选择了创业,而他起步比我好,当年就把营业额做到了3000~4000万,势头特好。但是,下来他却关闭了公司,再一次去打工挣工资了。究其原因,本质上是因为他扛不住“全面战争”,在大玩家绝对的火炮优势面前,融资成本也大幅提高,他的迂回躲藏就再也没啥用了。新一轮的周期正在到来,创业公司应当在垂直细分领域打一场“全面战争”,等待下一轮技术迭代与革命的到来。商业世界正在从合久必分,进入分久必合的一个小周期。“全面战争”带来的胜利必将是新一轮从小到大的创业公司的赛道。“并购”潮会再次出现,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对于彼此来说“打仗都不划算”。
03 靠运气赚的钱
得靠实力赔回去
为什么会出现资产泡沫?因为很多人不做Famer了,都去做Hunter了,而且不是开拓市场的Hunter,而是专门贩卖钱的Hunter。他们创造了很多的新鲜的所谓的商业模式,因为纸上谈兵的商业模式就能忽悠来钱。但是,这是真正的思维毒品啊。央妈在撤退的时候却发现,整个的商业链条已经习惯了10年的宽松政策的思维,银根收紧,人间已经不太适应了。没有钱,金融机构不答应,PE和VC不答应,创业者也不答应。2017开始,变革,转型等词汇天天砸到我们的头脑、耳朵中,这个时候好像不谈转型,不谈变革都没法出去跟人吃饭了。变革和转型的核心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商业环境不能光靠央妈铺洒甘霖,要改造自己的土壤,改良自己的种子(技术)、提高单产!2017开始了金融整顿,流动性开始收紧,融资成本开始上升,讲故事的资产泡沫开始破裂。“影子银行”很快受到影响,过去为了贩卖资金花了大量的钱购入了大量的故事公司,结果钱花出去了,上游的钱没了,资金链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下游的故事公司也就开始了迅速的萎缩,甚至倒闭。2016年我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那时听到看到的现象,现在看来真心是一种财富幻觉。理性告诉我,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馅井!但身边的人似乎都奔跑在获取财富的路上:创业、融资、技术、拉皮条做中间人、关系网等等,他们都赚到了大把的钱。在资产泡沫的流动性过剩,甚至是流动性泛滥的过程中,人性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是人,人性的弱点我也有,于是感觉,在资金流动性充裕,融资非常容易的环境中,投资的机会似乎满眼都是。“一个小目标”的笑谈让很多人觉得不淡定了。社会风气、市场氛围开始变得焦灼、焦躁,不是因为挣不到钱,而是觉得钱挣得太慢了!PE、VC们的电话让我感到兴奋,他们都急于把钱投出去,只要我能有一个令他们满意的故事。我的合伙人,在关键的时候给我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让我迅速的理解了资产泡沫化的核心:资方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考虑盈利和退出,而他们的主要退出方式和盈利方式不是靠企业内生增长的,是靠企业的估值倍增的。而我们创办企业的初心,是希望他能稳定的成长。一些创业者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却热衷于把这个套路玩得门清。他们其实不是为企业融资,他们的目的就是融到钱,然后再转到下一轮。过去几年里,这样的故事遍地都是!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你干了2年才到这个规模,要是我就用上市公司+PE的模式,很快可以做大规模,做大资金端,只要1年就能做得比现在大的多的多。我的合伙人,可能是比较保守,但是,他是那些极少数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可能不成立,甚至觉得企业会越走越歪。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我们从行为到心态,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在风口论和赛道论的指导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在2017年基本消失。同时,2017年,是50%以上的基金最后一次募到钱的日子。是的,你没有看错,半数以上的基金,募到的第一期基金也是它最后的一期。那些还对它抱有幻想的人,是时候收起这最后的疯狂了。时间到了2019年的年底,回归商业的本源是该成为主旋律啦。经历了流动性宽松10年的历练,我们被资本洗脑了,我们的思维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比如:房地产经历了10多年的疯涨后被一系列政策压制住,2017年,股市就传来了“消息”,故事该大涨了!因为很多人愿意理解和愿意接受的常识是:房子不涨,股市必涨。在过去几轮放水中,有一批人发了财,并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他们认为这才是正路,而事实上是,靠运气赚的钱,都得靠实力赔回去。
04 模式商业的溃败
商业新常态的崛起
2017~2018年很多人挂在嘴上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商业模式,好像不说这个词就落伍了。于是,有一大堆的公司开始了一个新的业务,私董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家们设计新的商业模式,然后......,而事实上就是,一堆的企业家花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学习如何能获得资本的青睐而已......这些公司其实就是在做他们的“模式商业”,仅此而已。所谓“模式商业”,不管它有怎样的型态,其实围绕这些漂亮的(有不少甚至是虚构的)表象下只有两个核心:这个模式在金融地产用的最多,后来有不少2B的企业,软件企业也试图采用这种模式。高周转:说白了就是让一笔资金,比正常情况下多周转几次。资金的利用率会比正常高几倍,融资成本变相地摊薄了,利润也变相提高了。高周转模式可以把鸟枪整成原子弹!持续时间越久,杀伤力越大。杠杆也在这时应声而出!2017年以后,随着金融收缩,高周转模式出现了问题。基于技术和商业模式,配合金融流动性,十年里涌现了大量独角兽。几年之内,甚至半年就完成IPO,市值动辄百亿、千亿Pre-A,A,B,C,D,E轮融资,投资者们投资者们赚的是一级、二级市场估值的差价。高估值模式下,投资人、创业者都说这个模式可以不断复制,尽管不盈利,但是我们相信它。事实上,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至少有一大部分,事后被证明是假的。在流动性宽松的前提下,这个模式即便有泡沫,也还能运转。比如:B轮投了,感觉有问题,那就先撤吧,转给了C轮,C轮转D轮......IPO转给韭菜们。现在流动性收紧,这个链条,变得无所适从,资产缩水,开始不知所措。形势似乎一夜之间发生了逆转,这个转换点发生在2017年之后。保守、谨慎、恐惧、害怕的情绪逐级传递,突然的感觉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一部分企业停不下来,思维也无法转过来,直接排队从悬崖上跳下去了。一些企业很快看懂了模式商业的问题,慢慢调整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更多的是在勉强维系、闷头乱转。新的商业常态应该是:不那么高的相对增长率,存量深耕,刻不容缓。存量深耕的本质是忘掉那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投机取巧上瘾了就容易不能自拔。从现在开始,是做存量用户的最关键节点,过了这个村,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可能就不在了!你的客户可能就被另一个同品类的竞品彻底抢走了。忘了“估值”吧,毕竟哪些独角兽的角都快没了,不要做剩下的兽了吧?
05 结束语:
回归商业本源,关注企业内生性增长
该遗忘的就遗忘了吧,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赚企业内生性增长的钱。从资本型思维转向运营型和经营型财富积累。从横向的流量扩张转向纵向的流量变现。过去利用大规模补贴,利用监管漏洞,利用所谓的隐私来快速盈利的短线思维该放弃了。从横向的流量扩张到纵向的流量变现,是极其惊险而又富有成效的一步,不要相信也不要欺骗自己说,总有一天会变现,这一天连牧童都无法指给你看的,可能是遥遥无期的。创业公司不要捉急做到大而不能倒,应该更注重转向小而美。可能规模不大,但是做得很精致,没有高增长,但盈利很稳定,他应该是某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很多快速扩张的企业,兴也速,亡也速!领风骚两三年,销声匿迹不再来。忘了扩张速度吧,从快速扩张转向稳步推进,学会从赚快钱转向赚慢钱。创业公司的核心问题是在于无可替代性的脑力劳动成果并不多,在软件行业更是如此,企业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所谓核心技术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几个技术人员,企业老板的思维和整合能力更为重要!IT企业的宿命就是:如果你想获得溢价,那必须在产品解决方案上优于90%的企业,而不是在平均线上徘徊。我过去一直提到的场景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内容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