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害怕我的靠近:在喀什百年老茶馆,遇见亲爱的路人!
在喀什老城,每当晨曦初现,买买提·吾斯曼就会敞开大门,静待茶客光临,一如在百年前清晨忙碌的祖辈们;老城茶客们陆续穿过阡陌巷道,到茶馆品茶聊天,亦如百年前清晨的祖辈们。买买提的百年茶馆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库木代尔瓦扎路的交会处,数百年前起,这里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尽管几易其主,茶馆依旧留存下来,像久居于此的老者,默默注视着边城的变迁。这座茶馆倍受外地游客欢迎的重要原因除了历史悠久外,还因这里是奥斯卡提名电影《追风筝的人》的取景地之一。影片开头阿米尔的父亲和导师看风筝比赛的地方,就是这座百年老茶馆。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伊犁、库车、再到喀什,初到新疆时的那种紧张与不安,早已被喀什的安宁祥和抚平。喀什古称疏勒,古丝绸之路南北道在这个“玉石般的地方”交会。不知何时,丝路商人带来了江南的茶叶,饮茶渐成当地人传统,延续至今已有千年。都说不到喀什不算真正来过新疆,我却要说,没来过喀什这家百年老茶馆更不算真正到过新疆。百年来这里是维族男人的专属领地,维族女人不得入内。老茶馆的外在毫无惊奇之处,但是走上二楼,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彷佛那个千年之前丝路来往的客商们在茶叙中交流讯息的气氛尤在。这里更像是一个维吾尔族大家庭,一个专属于维吾尔族男人的空间,是喀什除清真寺以外,男人气息最重的地方。随着旅行的发展以及现代观念的改变,百年老茶馆也对女性游客敞开了大门,但即便如此,这里依旧难见维吾尔族妇妇女的身影。
“离老茶馆不远就是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每逢星期五主麻日礼拜,就是一周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买买提的话音未落,刚参加完在艾提尕尔清真寺的聚礼,艾沙买买提就穿过清真寺南侧百米长的巷子,走到与吾斯塘博依路、库木代尔瓦扎路交汇处的三岔路口。他先在烤包子店前买了两个烤包子,然后径直走进对面的百年老茶馆。这是在老城生活了一辈子的艾沙买买提经年不变的习惯。不一会,他便在茶馆二楼通透的阳台里坐了下来,面前的小桌上是一把茶壶和他自备的茶点烤包子。深沉的阳台木格窗棂前,袅袅漂浮的茶气茗香就氤氲缭绕开来。
“每天都会在这里呆上五六个小时,有时候路上碰到认识的就一起来。”茶客外力·毛拉克说,大家通常会约上三五“茶友”一起上茶馆,又或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茶馆里。也有“落单”的人独自前来,来了以后也会和旁边的人凑在一起坐,各自点上一壶茶,在上茶的间隙,彼此相互问候,不认识的人之间,坐在一起喝点茶、吃口馕,关系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袅袅的茶气温馨地包裹着这班老茶客们,有时候,你可能是一个人前来,但是走的时候,绝不会是一个人孤单地离开。
看着陆陆续续走进来的茶客,买买提便吩咐后堂备茶,无需客人点茶,他熟知老茶客们喜欢的味道。只有来了游客,他才奉上茶单。“茶客里多是中老年人,许多人都曾身怀绝技,如今把手艺传给后人了,每天就闲隐在我的茶馆里!”对茶品的选择大概是游客与老城茶客最大的不同,浓酽的黑茶是本地人最传统实惠的选择,而难得体验一回的游客,多会选择添加了藏红花、丁香、豆蔻、蜂蜜的维吾尔药茶,或是花茶、水果茶。维吾尔族讲究饮食热性和寒性的平衡,茶馆夏季的药茶多为热性,是买买提专为贪食瓜果的外地游客推出的,怕寒性瓜果伤了游客脾胃,以此中和。同中医一样,维吾尔医学也讲究“因人而异”,老城茶客也会带着适合自身的药材,加入黑茶后饮用。
买买提·克里木图是买买提最小的儿子。几年前,父亲接下这个茶馆,他便放下手头的黄金加工,成了店里的两个帮工之一。他知道怎样利索地给老人泡出一壶好茶。“怎样才算是一壶好茶?外地游客不怎么情愿尝陈旧的茯茶,两块钱一壶,太便宜,他们喝惯了几百块的茶,这种黑茶容易被归为低端品种,瞧不上眼。我的体会是,还是要点一壶茯茶。这种茶不同湖南的喝法,另有妙处。茶水滚烫,倒在碗中,再重新添回壶中,让水与茶叶二次冲击,重复几次,可以使茶的味道更加浓郁。而馕饼是必不可少的。用手掰开,蘸着碗中的热茶,吃下一口,满嘴都是香气。再喝口茶一压,通体舒服。这种吃法有成百上千年了。”
那还是2012年的夏天,老茶馆的后辈们不想继承祖业,不愿像父辈那样辛辛苦苦地开茶馆了。打小就生活在茶馆对面的买买提心动了。他每天注意着老茶馆里的动向,听说很多人都来租茶馆,却被老板一一拒绝。“也许这个茶馆就等着我呢”。买买提终于穿过马路,走进了茶馆。也就两句话吧,老板就决定把茶馆租给他。买买提拿出了全部积蓄装饰这家茶馆,就像装点自己新的梦想一样。6个月后,买买提后悔了。因为一壶茯茶2元钱,一个馕2元钱,这可能是一位茶客整个下午的消费。连着几个晚上,他夜不能寐:哎呀,不能涨价呀,毕竟来的都是像自己叔父、爷爷那样的长者,他们喝惯了5元钱的茶,突然收6元,他们心里会结疙瘩的……就这样,每壶5元的茯茶,买买提一直卖到现在。
有一阵子,受到儿子们的启发,买买提试着把烤馕、拌面、缸子肉等主餐引进茶馆。生意的确不错,聊天的人到了中午或晚上觉得没聊够,就点上几份主餐,吃完接着聊,买买提的收入也高了起来。兴奋了几天,买买提就难受了。他看到了一个极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有钱的人围在一起喝茶、吃肉,非常尽兴;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老人们,坐在一旁,默默地喝着一碗茯茶,咀嚼一块馕。同一个屋顶下,人和人之间有了差别,心和心之间,有了缝隙。突然间,买买提悟出了老城茶馆文化的真谛,那就是无论贫富贵贱,所有人在茶馆里都是一壶茯茶一个馕,在茶馆的空间里,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很快,买买提恢复了茶馆的单一经营,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坚守着喀什老城里这座百年茶馆的文化信条。
茶馆其实不大,光线上也有些昏暗,但是维吾尔族儿童的眼睛却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看得出他们很享受这样的慢慢时光。盘腿坐在炕上的老伯微笑着指着空着的地方,示意我坐下。老伯眼睛与孩子一样大而明亮,皮肤黝黑,仿佛是刚从油画里跳出的人物。事实上,即便是已过不惑之年,如果把我塞在一个我不能融入的地方,不要说是半天,就是一个小时,我也会坐立不安,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可是,在老茶馆悠闲的时光里,我与当地人一样坦然入炕并无拘束,如老友般说说笑笑;茶香氤氲,飘散到了心里,让我沉醉不知归路。这里是百年前我坐过的位置吗?这里的维吾尔族老年人和孩子不知道哪来的一种秉性,对着陌生人的镜头他们是那样的快乐和安详,没有拒绝。
“铁杆”茶客阿不都热西提从幼时随爷爷来喝茶,到如今年逾古稀,他“从土房子喝到砖房子,从老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喝到新巴扎”,陪伴茶馆走过大半个世纪。他对茶馆最初的记忆,是被烟熏黑的墙壁和屋顶,门前扬起的尘土、嘶鸣的骡马。如今,这些记忆中情景早已不在。不少茶客担心老茶馆会渐渐消失在老城中,但阿不都热西提对老伙计们的担心不以为然。泡了一辈子茶馆的他,早已参透百年茶馆只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去处,终会因茶客的需求而改变,安时处顺的生活态度才是老城人秉承千年的传统。“传统变不了,就像衣服换了帽子还在。”阿不都热西提说话间,头戴花帽的孙子正扒着围栏望向街道,透过氤氲茶气,老人依稀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对于旅客,茶馆是歇脚的地方,而对于老城人,茶馆却是血脉中无法分割的不舍。在这座丝路古道上的千年老城,茶文化也走过了千年。百年茶馆里,飘出悠然的清香,泡出来的漫漫岁月,那样令人着迷。老人们一天不进茶馆喝茶,就像一天没睡觉那样难受。茶馆,带给老城人的,不是啜饮,而是活着的感觉,活着的尊严。夕阳西下,茶客们一个接一个慢腾腾的离开,带走了一天的愉快,这座坐满人的老茶馆慢慢又恢复了寂静。摄影:农会干部、笑笑她爸、抱朴、paipai520、乱世绘本。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系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