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蝶鞍上脑膜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累及蝶鞍和鞍上池的肿瘤尽管临床表现类似,但有多种不同起源。最常见的蝶鞍和鞍上池肿瘤是垂体大腺瘤。蝶鞍上脑膜瘤通常来源于鞍膈或鞍结节(图1);然而源于蝶骨平台(图2)或蝶骨大翼(图3)的较大脑膜瘤也可能延伸至鞍上池或鞍旁区域。
蝶鞍上脑膜瘤占全部视交叉区域肿瘤的10%,肿瘤与视交叉的位置关系决定了视觉损害的模式。在组织结构上,它们由细长的嗜酸性双极细胞构成,旋转排列形成合胞体。沙粒体(同心圆层状钙化)是它的特征性表现。在CT上,蝶鞍上脑膜瘤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呈显著强化,分叶状,伴或不伴局部钙化。在T1WI 、T2WI上常与灰质呈等信号。但是,不典型的特征也很常见,如囊性变或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常见脑膜尾征。
蝶鞍上肿块不累及蝶鞍时,传统上使用经颅外科手术切除,而扩展至蝶鞍上区域的垂体腺瘤则使用经蝶骨显微手术。近年来,对于非垂体来源的蝶鞍上肿块,建议采用眶上开颅术,经眶上入路的内镜手术或者是经鼻蝶骨入路内镜术都能够很好地保护正常的垂体。对于较大的蝶鞍上脑膜瘤,也可进行术前栓塞以减少出血。随着能降低住院率的微创手术的普遍开展,放射科医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为他们要明确肿瘤与邻近部位关键血管结构和视觉器官的关系。
蝶鞍上脑膜瘤通常伴有各种视物障碍,如视力敏感性降低,色觉丧失及视野缺损,最常见的为视交叉下份纤维受压所致的双颞侧偏盲。而肿瘤累及颅前窝底和嗅觉通路时,可引起嗅觉丧失。
较大的蝶鞍内垂体大腺瘤可扩展至鞍上池(图4),对视交叉和第三脑室产生明显的占位效应。颅咽管瘤(图5)可主要位于蝶鞍上或者同时位于蝶鞍上和蝶鞍内,但很少单独位于蝶鞍内。90%的颅咽管瘤可见囊性变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多种强化方式。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6)更常见于婴幼儿,但也可见于青壮年。它使下丘脑和视交叉增大,并可扩展至视神经和视束。下丘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见钙化。生殖细胞瘤与来源于性腺和性腺外的肿瘤在形态学上是相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图7)可见于第三脑室附近沿中线处,25%~35%也可见于蝶鞍上区域。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在颅骨内或漏斗/下丘脑形成肉芽肿。垂体柄增粗强化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图8)。
垂体大腺瘤累及蝶鞍上区域与非垂体来源的蝶鞍上肿瘤扩展至蝶鞍的影像特征可能有重叠,而这两种肿瘤的手术方式截然不同。大腺瘤的治疗采用经蝶骨入路显微手术,非垂体来源的蝶鞍或蝶鞍上肿块则采用经颅或者是改进的内镜术,以保护垂体。在处理蝶鞍或蝶鞍上肿块时,那怕只能见到一小部分正常垂也提示其为非垂体来源的肿瘤。因为较大的大腺瘤常会取代整个垂体,使其在影像上不可见。
A
B
C
A
B
C
D
E
F
A
B
C
A
B
A
B
C
A
B
C
A
B
C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