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被需要与不被需要

被需要与不被需要

几年前,大外孙刚出生不久,一次晚饭期间,女婿便向其父母包括岳父大人的我“郑重”宣布,你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和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看问题不一致,有代沟。大意是: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你们只有看护的权利,没有管教的权利。至于对他们,自然是不要干涉。

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有。老人该不该干涉子女,不该。这是常理,毕竟他们已经成了人,立了业,且已为人父母。你,作为他们未成年及求学期间,应该保护和供养的责任已经结束。这个道理虽浅显,可有的人不一定在实际操作时处理得当,会犯糊涂,甚至造成不该出现的后果,我熟悉的一位女孩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大学毕业后,通过考录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工作稳定了自然考虑成家问题,经人介绍认识一位男孩。男孩从家庭硬件、工作单位、个人品行都不错,是女孩心中的理想伴侣。二人很快便进入婚姻殿堂,并与婆婆一起生活。不曾想,婆婆是一位(职位很高的官员)控制欲极强的超级奶妈型。按理,婚前儿子由你操纵也罢,但婚后必须有所收敛,要为小夫妻创造加深感情的条件,这才是明智之举。可她不仅一如既往,还变本加厉对儿子进行控制,连小两口在一起她都嫉妒。儿子偏偏是位超级巨婴,甘愿听妈妈的操纵。女孩的自主意识又极强,对丈夫的懦弱,婆婆的霸道都不满意。时间一久,婆媳间的矛盾激化,夫妻间的感情撕裂,最后导致劳燕分飞。

俺和老伴结婚本来就晚,有孩时早过而立,按年代讲差三代之多,再咋说彼此都不可能在一条平行线上,或说存在代沟。如同三十多年前的美国看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看美国。是谁进步了?是谁落后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站在老美的立场看:你中国不讲究,我们“帮助”你,是让你要有眼力见,跟在我们后面老实儿的。你们可倒好,是没喊没叫,就那么喵悄(悄么声)地撵上来了,还步步紧逼,还要超越我。这怎么得了,竟敢动老大的位子,快快快!使用雷霆手段掐住你脖子,让你喘不出气,发不出音,憋死你!站在中国角度:我发展,我进步,我走自己的路,与你何干?何罪之有?你想掐死我,那得先看看你如今的体力?起码现在的俺,可不是当年的“病夫”,任你随意欺凌。天下阴凉也不能仅着你一个人乘,让我们干晒,再怎么着也得俺给点活路不是。

跑题了吧,刚才谈代沟,咋扯到两个国家关系上去了?吧嗒吧嗒嘴,细琢磨琢磨,味道差不多。人家年青人与你出生年代不同,阅历不同,认知不同,价值观自然也有差异。换句话,人家自有自己的看法或活法,非得让人跟着你的思维意识走,不该干涉的强行干涉,岂不不识时务,越俎代庖?这位婆婆的实例及老美对中国打压,都纯属于不被需要。

增广贤文有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原则上都不是敌我矛盾体,在平时的交往中出现矛盾纯属正常,需要有退和忍的态度。家庭成员间则更需要退和忍,如上述的婆婆和美国,若继续霸道下去,最后受伤的绝不仅仅是别人,也包括自己。中国提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互不干涉内政”,同样适用于家庭的两代人之间。你若不服气,动不动就“格老子,格老子”的,非得弄得鸡飞狗跳不可。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风水轮流转”之说等等。反正是退休退休,退到后面休息去吧。老胳膊老腿的,别不服气,总想打头阵,小心闪了腰,岔了气。这也是货真价实的不被需要。

那么,祖辈人该不该看管隔辈人?这就要看你是否被需要。如果你负责看护孙辈,看护过程中不可避免有管教的责任。如果不被需要,那也自然没有任何责任。作为见到了隔辈人的老一代,到底如何做才算妥帖合理呢?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有双方父母争抢看护权的,有互相推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有万般无奈、万不得已的……老糊涂个人体会,如果孩子们确实需要你帮助,自然不该袖手旁观,能出一份力就出份力;如果孩子们不需要,你就不要楞往上贴。也不必认为自己没用了,想办法给自己找乐子足矣。

计划生育,从上世纪七九年规定一对夫妇一个孩,咱八二年才结婚,理所应当是被执行对象,所以,俺女儿是名副其实独苗。按传统观念,生女不生男,俺可是“绝户”的角。“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俺还算不孝之子。找小二、小三帮着生?别说有贼心没贼胆,就算贼心贼胆都具备,咱还没那经济实力。在者国家可说了,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一个样。咱老哥也信誓旦旦说过,给嘉奖带补助都不要第二个,何况降职降级背处分。如今一看,俺滴个娘!多亏了没犯傻,否则这把老骨头,只能掰吧掰吧喂狗了。

为啥这样讲,还用问吗。你本身俩孩,俩孩又俩孩,你又是被需要,咋办??顾此失彼,分身无术。精疲力竭,焦头烂额。这不,人家时下也响应号召,俩娃嘛。网上有套嗑咋说来着:女儿生,姥姥养……反正你脱不了干系,还是老老实实当好也可能不称职的“保姆”吧。

听着是不是牢骚话?不是,是事实,因为你被需要。何况你这保姆身份,也沐浴在天伦之乐中呢。

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国与国也罢、家庭之间也好,和谐共融才是天道。

年青人与老年人,人之性都一样。只要学会宽宏大度、包容释怀,相信,任何沟壑都能填平。

被需要与不被需要,合理性也一样。只要能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莫愁,再难的事都不是事。

2021年5月26日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张守权,退休,现居哈尔滨。军旅十八载,战友之情甚笃。如今:年过花甲,闲赋于家;时尔润笔,未显章华。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随心题记,权且涂鸦。无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见于报,网刊也发。国运祥通,恩泽华夏;生活美妙,尽显余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一位退休女人的感悟:自以为的安享生活,却成了照顾老人的烦恼

    退休之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退休后,又要全职照顾老人,说起来,既是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又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酸. 尤其是对于刚退休的低龄老人来说,没来得及真正支配自己的时间,就又被生病在家的老人给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还父母晚年自由/刘焕娥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生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也有人说,二胎正在进一步压缩老人的生活空间.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其实,年轻人只生不养的现象早已存在.身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他们已被养育第 ...

  • 老人不愿带孙辈引发家庭矛盾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双职工父母要上班无暇带孩子,请保姆又花费不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带娃的主力军,甚至有年轻人认为,老人带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记者走访发现,有相当多的老人并不愿意带孩子,他 ...

  • 轻抚尘封:为人老爸

    旧作:为人老爸 鲁人 不论何种场合,儿子一律呼我----老爸.为人老爸以九载.为老爸之道由不甚了了,到由颇多困惑,而生颇多感慨. 羡慕儿子生的逢时,衣食不愁,又有麦当劳.肯德鸡解馋开洋荤;还有玩具多多 ...

  • (转载) 养儿防老或许成为梦想,68岁老人:懂得这个,才明白养老靠什么

    如果你现在问身边的老人,养儿防老吗?会有不少老人说,不一定,现在啃老的人太多了.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让现如今的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根据权威数据显示,现在有百分之三十的年轻人在啃老,有百分之六十五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刘振华随笔:关于做生意【小说】(第2679篇)

    作者:刘振华 群会员:领D打电话给我 说他朋友需要我们这儿的土特产, 让我帮忙去买一下, 然后给我钱, 这个钱我要不要收啊? 刘振华:这个其实叫索贿. 按我的意思是不要收. 他主动向你要, 说明他信任 ...

  •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一) 沿着时光的小径,看绿意在陌上草长莺飞,隐在时光深处的暗香也在悄悄苏醒,那首风吹雨落的诗句,就像这慢慢走来的春天,潮湿的心又一次为你浪漫,徐徐的涟漪是我为你洇开的 ...

  • 望雪:《麦苗返青》(随笔)

    - <麦苗返青>(随笔) - 杨柳放绿,麦苗返青了.今天一定要捕个大鱼!儿子下午就回来了,四年没归家,你娘白日黑夜一想起你,就哭天抹泪的.每个寒暑假,别的娃都回的时候,爹也是想得慌. 爹娘 ...

  • 【随笔】乾州蕞娃:传统民俗之售卖梨膏糖

    [内容提要]之所以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卖醋的礼泉人,他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在整理地方文化.民俗的时候,我就想着把这个也作为一项内容整理出来,只是因为难度大,且时间 ...

  • 紫微斗数随笔23

    生命感悟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 <二>.洛书 洛书之来历与河图 ...

  • 少年之页/张甜:随笔(外诗一首•辅导老师/喻荣春)

    文/张甜 辅导老师/喻荣春 时光一直安静而又明亮.时光在一朵花里安家,在一片绿叶里写诗,在一盏茶里品味人生. 童年一直美好而快乐.童年在大自然里写诗,在大树下唱歌吟诗,在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婴儿一直 ...

  • [母亲节特刊]​汪卫红的随笔《美丽的谎言》

    美丽的谎言   女儿小时候,我曾经带她参加过一次亲子活动.活动中有一环节是"心心相印".母亲和孩子背对背分开坐着,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看看妈妈和孩子的答案是否一样.   我和女儿 ...

  • [母亲节特刊] 冷月的随笔《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我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拄着个拐仗,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从不闲着.她在屋院一角,养了鸡:在屋前屋后,辟了地,种菜种瓜种果树:在屋周的沟边,种水芹.高苞.鱼腥草,还种菖蒲和荷花,把 ...

  • [母亲节特刊] 乐歌的随笔《扁担挑起的母爱》

    扁担挑起的母爱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与一条扁担出现在同一个画框里,时间逾久印象逾深刻.扁担长不过一人高,宽不过四指,楠竹削制而成,两头被一指粗的绳索勒出深深的凹槽,中部表层的竹皮已磨得差不多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