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独 的 死 亡 美 学

清明和复活节恰好重合,这样看,祭祖与新生似乎也并不冲突。

毕竟传统的纸扎祭品,也是为了让另一世界新生活的祖先过得更好。

‍“生与死”这个话题虽然看似沉重,但细究起来也很有意思。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待生死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彝族人认为人有多魂,日本人则认为死是生的一部分……
‍生死观的不同反映的其实是不同的文化特质。
小印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些不同的生死观。
汉代壁画中幻想与现实?

说生死观首先就要从汉代追溯,毕竟,汉人的文化要从最传统的地方开始。

在传统的汉文化里,人们还没有统一确定的生死观,对死亡的认知是波动而又变化,阴间生活多为原有生活的延续,或对现实生活的升华。

他们普遍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精神便是灵魂,死后灵魂脱离肉体,开始另一形式的生活。

我们从汉代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来这种生死观,比如汉代墓辞的壁画。

汉朝大多墓葬中的祠堂,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墓主画像。

汉朝人认为灵魂必须有所依附,才不会成为孤魂野鬼,所以,画像不仅是墓主身份的昭示,也是他灵魂的栖息之处。

至于汉代皇帝,不同之处便是其陵墓旁,有大量仿制的办公生活场所。

这是“鬼犹求食”的观念:人死后其灵魂仍如生前一般,需要于同样形式的建筑里,处理政务与饮食起居。

古汉人认为,灵魂是可以自由移动的,除了依附画像庙堂外,还能选择升天成仙或入地生活。

其实,天界和阴间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大家都想升天呢?

因为相比于阴间,天界没有什么束缚。
升仙后的天界,相当于是现实的“理想空间”——只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片段拼接而成的理想世界。

升天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借助外力,或者自己修炼。

而阴间生活虽然整体与天界无异,但生前受统治的人们,进入地府后,也要受到阴间官僚的统治。
机构等级森严、阴法阴司样样俱全。

所以,有能力的都前往天界,普通的只能选择下到阴间。

总的来说,对于死亡,最传统的汉文化观念里并不是一致和系统的。

但关于死后的描绘,几乎都是接受后代供奉,在另一个世界获得美好生活。相应的,他们也要保佑后代福寿富贵。

神秘莫测的轮回信仰?
关于生死观,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仙界阴间、天堂地狱、轮回转世外,各民族与国家仍有许多格外独特的存在。
如我国的土家族,其原始宗教梯玛,属于巫文化的范畴。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土家族认为人的环境由三维世界组成:上天世界、阴间世界、现实世界。
最大的不同,便是土家族认为现实世界是被上天所控制,人间一切已经注定,天意不可违。
而死后,生命不会轮回,灵魂变成另一实体,前往阴间世界——阳州。
到了阳州之后,灵魂还要按死亡的性质,发配到不同的地方。
正常死亡到祖先堂,非正常转惨亡堂,作恶多端打入十八层地狱。
这些灵魂也很不安分,经常给现实的人制造一些麻烦、疾病、灾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土家族会恭请巫师梯玛做法事,前往阴间世界寻找原因并获取解决方法。
彝族人则认为灵魂是人们存在的主宰,它不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但灵魂离体不归便意味着死亡。
所以,过去的彝族不敢拍照便是怕灵魂被放进黑匣子里。
到了国外,古犹太人认为,生命是人与神在世界的缔结,死亡是这些关系的结束。
幽灵会随着躯体的腐败而消失,阴间则是幽灵暂时栖居之所,且无法真正影响世人的生活。
而俄罗斯的北方少数民族——奥奇罗人,将宇宙分为三部分:天界(布阿) 、地界 (那) 、阴间或下界 (布尼) 。
好人前往阴间,不需辛苦便能得到一切生活必需品,而坏人则前往地狱,待遇反之。
奥奇罗人通向阴间之路由萨满带领,经过小溪、桦树林,在饮用第三条小溪的水后,亡灵便会忘掉生前一切,再经过恶灵领地后的岔路口,便是萨满所能最深入的地方了。
而对于日本的生死观,大多都是从《入殓师》了解到的。
日本最开始的生死观,被称为他界观。
高天原和黄泉国属于两个对立的世界,既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也象征着生与死。
而佛教传入日本后,生死如一的佛学思想被日本人所接受。
按照自然规律,生而复死,万物如此。
日本国对仪式的重视,使“死”演绎成了犹如宗教仪式般的严谨精美。
精益求精的步骤是对生命的尊重,无论生或死。
生死观的轮回,也是其重要的观念。并非佛教中的六道轮回,而更作为一种传递、一种新生。
如电影中,父亲临终时将主角喜欢的石头握在手中,主角又将这块石头贴在怀孕妻子的肚子上。
至此,死也便是生的一部分了。
奇妙的生死观来自哪里?
生死观的形成,因为地域、文化与传统的影响,使之不尽相同,进而形成了各族人民面对死亡独特的态度。
汉文化中的传统生死观,实质是人们感性思想的体现。
人们不同的社会阶级、生活地域及教育和思辨能力的不同,对死亡的观念都会形成差异。
统治阶级们在生前便能得到世俗物质生活的一切,更高的追求是长生不老,希望在死后保有生前的荣耀,甚而更进一步升仙。
而对于社会中下层,财富与地位就是最大的愿望,这无一不是现实希望的写照。
纸扎的丰富多样、冥币的巨大面额、浮夸的殡葬仪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少数民族的世界观,大多是依着万物有灵发展而出。
如土家族的巫。
在缺乏医药的情况下,人们就需要在自然中寻求一种神秘和人格化的力量,以此满足心理需求。
而彝族的灵魂不灭、祖先庇佑,则又是一种祖荫心理,但有所不同的是灵魂不同的分身,是灵魂同时有了多种归宿与善恶表达。
不同的现象也由不同的灵魂有了对应关系,发展成为相应的仪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朴素的善恶道德观点继续延续在生死观中。
日本则从生死一体的角度,又阐释了另一种死亡。
生死没有明显的界限,能进而相互转变,生命不断消逝亦在新生。喜悲之间的轮转,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
死亡并不是一件令人不能提及的自然时间,一切都在死亡面前平等。
死不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了解死亡,能让我们更好的看待生死别离,更可以用较为正确的态度度过人生。
因死亡的未知,人们不停幻化出了无数死后的世界,但终究仍是虚构而无可明证的。
应当知晓的是,只此一世,去选择自己应有的一生罢!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D].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张伟权.土家族梯玛的三维世界[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02):34-39.
罗明军.直苴彝族倮倮颇祭“尼”仪式研究[C].云南大学,2015.
林中泽.超越死亡:古代犹太人的死亡观及其历史演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12):60.
张嘉宾.奥罗奇人(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01):110-115.
喜君.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命美学[J].文学教育(下),2019,(12):122-123.
李晓雅.由《入殓师》的“死亡美学”看日本文化[J].戏剧之家,2019,(36):91.
【视频号推荐】
(0)

相关推荐

  • 《河童》:虚实之间,交织出厌世,生死,怀疑的人生观

    芥川龙之介,一个日本文坛无法忽视的存在.他与夏目漱石,森欧外一起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三大巨匠.我常常喜欢将作家和颜色联系到一起.在我的心中,芥川龙之介一直都是那种沉重的灰色. 芥川龙之介短短的一生,却 ...

  • 【广州诗刊】No.11689期H版||​孤 独 原著:(美)E. W威尔科克斯 译者:秋实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晨读:学 会 享 受;适 应 孤 独

    "享受是什么呢?"或许我们曾有几时问过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失败是一种享受.只有当我们失败了,我们才会了解自己的不足,我 ...

  • 《隋唐300年》第15篇:因果报应,独孤皇后拉开隋亡序幕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隋唐这段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书写下来. 公众号每周一.三.五早上7:10分定时发送,知乎不变,仍为11点多. <隋唐300年&g ...

  • 《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2.4独孤信之死

    第二章 北周王朝建国始末 4独孤信之死 公元556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宇文泰在西巡途中病逝,在宇文护的拥立之下,天王宇文觉受禅称帝,北周王朝正式建立.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就在此次西巡之前,宇 ...

  • 关之琳1.5亿豪宅曝光!独享香港最美风景

    前段时间,「老戏骨吴孟达.廖启智相继离世」的消息登上热搜,一时间引发了无数人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追忆热潮. 在群星闪耀的90年代香港电影里,除了老戏骨们的演技无可挑剔外,还有那些惊艳了时光的港星美人, ...

  • 特 色 小 镇 死 亡 名 单!

    来源:HND .看见景观.建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国家2016年提出发展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站上了风口. 到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 ...

  • 白老师语丝1134: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学问,怎样才能不将聊天聊死,来学几招吧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老师语丝1134: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学问,怎样才能不将聊天聊死,来学几招吧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通情达理" ...

  • 《孤 独 之 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建设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拓展师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 ...

  • UC头条:胡抗美: 学书法, 临摹和创作要想结合好, 请记住我说的这4点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你也是一名每日苦苦临帖的书法爱好者的话,你肯定也会有这样的疑惑:对着字帖写感觉还可以,为什么一离开字帖,到了自己创作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呢?是我的功夫还不到吗?是我的方法不对吗?还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