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战犯被安排到政协后,连一贯走南闯北、...
特赦战犯被安排到政协后,连一贯走南闯北、被人们称为“百事通”的杜聿明,在没有老婆、副官、厨师、勤杂兵,靠自己一人独自生活时,一开始也曾闹过笑话。
一次,杜聿明把一切安排好,饭菜也做好,特地请了几位好朋友去共进午餐,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手艺。等一切皆备,正准备举杯畅饮时,才发现没有买筷子,于是不得不用汤匙来代替。有了这一教训,所以大家后来置办厨房用具时,为说明成家之不易,总是说“我是从一双筷子开始的”。来源就是杜聿明忘记买筷子闹出的笑话。
溥仪闹的笑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政协领导早就估计到,现在要溥仪自己料理生活,肯定大成问题;假如专门派一个人照料他,群众又会有意见。最后,领导决定把他安排在政协机关宿舍内,让他自己慢慢熟悉、逐步锻炼。并专门指定老工友赵华堂夫妇顺便照料他一下,他们就住在溥仪的隔壁。
溥仪为了表示自己已放下皇帝架子,总想什么事都自己来干,可是许多连几岁小孩都会做的事,他做起来都很不容易。如到厨房去灌热水瓶,他去灌时要么灌得太满,差点连手脚都烫坏了;要么灌好后没有把水瓶塞子盖上就走了。
他自己不会做饭,没买炊事用具,还是赵家送一个饭碗一双筷子给他。溥仪头几天是在赵家吃的,后来他一看杜聿明等中午都去政协食堂买饭菜吃,便向赵提出自己也去食堂吃。赵便给他兑换了食堂内部用的粮票、钱票,并仔细告诉他如何用这些买饭菜。
溥仪第一次走进食堂,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不少人是想看他出洋相。杜聿明等便告诉溥仪,先把筷子放在桌上找好一个座位,再分别到买饭和买菜的窗口去买东西。
溥仪常常先把主食买好放到桌上,可因为桌子多又没编号,等他把副食买好,便记不得主食是放在哪个桌上,总得别人喊他,他才找得到。有时没有人注意喊他,他找不到主食,往往又去买上一份。
等大家吃完饭,炊事员收拾食堂时,发现一份没有动过的主食,都知道是溥仪的。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主食比副食珍贵得多,炊事员便代溥仪保存起来,当他下次来买主食时再热一下给他,他总是怪不好意思地去接。
更有趣的是,溥仪一直弄不清那些票证,又不分开一起塞在口袋内,等到去买主、副食时,便从口袋中抓出一大把放在窗口,请炊事人员自己取。溥仪这些动作,开始大家感到有趣可笑,日子长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到政协来做客的人,总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位末代皇帝出的洋相。
所以溥仪常常说:“皇帝是最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他自我解嘲的口头禅。
溥杰在这些方面比溥仪强得多。他虽然小时候也是一样有一批人为他服务,但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过,还常常出去旅游,所以在照料自己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出洋相的事不是没有,但比起溥仪来就少得多。
加上溥杰特赦不久,他夫人嵯峨浩子就不顾日本亲友的劝阻,毅然从东京来到了北京。她虽然出生于日本皇族,却是一位十分懂得照料丈夫的标准日本女子,两人间的感情真可称得上如胶似漆。
嵯峨浩子回到北京后,深受周总理的重视。她不但和溥杰享受一样待遇,还由政协出资为他们家雇一保姆。清朝末年,溥仪和溥杰的父亲醇亲王在护国寺购置有一小四合院,经政府査明也发还给了溥杰。所以在生活方面,溥杰是特赦人员中最为舒适的一个。不过溥杰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从来不在生活上追求享受。
后来,溥仪搬到东冠英胡同后,每天上班前便去附近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吃完顺道去政协上班。
刚开始,那家小店完全不知道这位便是溥仪,时间长一点被人发觉了,小吃店的店员们也很高兴,认为“小皇帝”愿来光顾是难得的事,便天天早上给溥仪留一个座位。
慢慢地消息传开了,许多人都想去看看溥仪,便一窝蜂似的拥向这家不起眼的小吃店,有不少人绕很远的路,在上班前赶来看一眼。附近许多老头老太太们,过去从不去那儿吃早点的,也凑热闹赶了去。
当时,北京的饭店都是国营的,生意做多做少照样拿工资。后来,到这里来看小皇帝的人越来越多,店员忙不过来了,就开始讨厌溥仪,再也不给他留座位。等到溥仪再来,几张桌子早已坐满了来看稀奇的人,他只好站着吃。有几次还是别人把座位让给他,目的是想多看他几眼,他以为别人吃完了,也不客气就坐了下去。
溥仪吃的早点很简单,一般总爱喝一碗豆汁。有时小店没有豆汁,他就喝豆浆,再加两个油饼或两个包子一类的东西,总是二两主食就够了。每当别人争着代他付钱时,他总是严辞拒绝,从来不肯接受。
随着想看溥仪的人越来越多,店员嫌麻烦,便采用不客气的方法拒绝溥仪去。有几次,溥仪走进去找座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叫他到外面去排队等候,不能先进去。
忠厚老实不懂人情世故的溥仪,完全没有体会到这是店员在拒绝他去那里吃东西,还规规矩矩真去外面排长队。直到有位好心人告诉溥仪,他才如梦初醒,以前他还以为是因为小店的东西好吃,才有那么多人去排队。
从那以后,溥仪便在家中吃早餐,有时也到政协食堂吃。而那家小店也恢复到像过去一样,只有寥寥无几的顾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