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诡异的桃花源
文:叶嘉旭 聂传安
书有百种读法。同一文,不同人关注点不同,所得自然也不同。从教这么多年来,《桃花源记》也教过十数次。虽说每次备课时尽量备出点新意来,但看了10班叶嘉旭有关此文的文章,还是吓了一跳:这家伙脑洞开得没边了啊!
且看看他都说了啥。
话说这周周末作业有一项是抄《桃花源记》。这本来是一个老掉牙的抄写作业,但我在抄的过程中,却嗅出了一丝“诡异”!(寻常的作业中发现“诡异”,这需要这个人得多么“诡异”才行啊)
这篇文章是写东晋时期一个打渔的因为迷路误打误撞来到一座世外桃源,在里面玩了几天就走了,回去路上还处处作标记,想之后再回来。可是带上人马再来时却发现桃花源找不到了。(简述文章内容,必不可少的铺垫)
这本来是一篇歌颂美好和平生活、憧憬理想社会的好文章,可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本来是……可我却……”以世俗的观点为背景,衬托自己的与众不同)
这里面写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在秦朝末期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此处,想来最多也就几十号人。从秦朝末到东晋太元年间有将近六百年,而这里面的人又不再出去,又没有外面的人再进来,他们肯定只能互相结亲了。(如果假设的“几十号人”是正确的,那么“互相结亲”的结论就不谬)
那么过了这么久,起码有二十多代了,这里面的人估计全都有血缘关系了吧?没准哪天走在路上,一个“垂髫”遇到一个“黄发”,他们会这样打招呼:“你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应该是在下的——表哥的堂妹的二舅的四叔的外甥的父亲吧?幸会幸会!”(这个……还真有可能)
以上看似滑稽的话语我不知道在桃花源里发生过没有,但我知道,从生物学中我们知道,近亲是不能结婚的。因为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增加125倍!而桃花源里的“黄发”与“垂髫”“并怡然自乐”,看似还挺健康呢……(用严谨的生物学知识来评判这篇文章,此文似乎有些“诡异”。也许在嘉旭看来,近亲繁殖20多代后的“黄发”“垂髫”应该多是奇形怪状才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巨大反差,百思不得其解)
陶渊明先生,您的这篇文章真是神秘色彩浓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啊!(一句“神秘色彩浓重”就把问题解决。对,桃花源本来就是虚幻的)
陶老先生不一定就懂得遗传学理论(他有一首诗专写他的几个儿子都很笨,似乎不像他的遗传),但这丝毫不影响此文的伟大。因为文学与科学属两个世界,文学里的许多东西不宜用科学去解释。如夸父如何逐日,精卫如何填海,愚公如何移山,千里江陵小木船如何一日能还等等。陶老先生此文仅是借桃花源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诸多细节真伪已不在考虑之列,所以自不必纠结经过二十余代后的近亲相传后的人的健康状况。
嘉旭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他还认真地写了这篇文章。他前文已经说了,文中想法是他在抄写《桃花源记》时突然有的。那一瞬间,他以严谨的科学视角去读浪漫的文学,一边是文章里的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一边是脑海里的奇形怪状不可思议。
巨大的反差霎时形成。
于是这家伙一本正经去搞笑的“诡异”形象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