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播音人的扬弃

扬弃,是一个常见的哲学名词,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发扬和抛弃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扬弃观在播音主持艺术学习、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我觉得对于那些刚刚入门不久的年轻学子是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的。

相比扬,弃所带来的的危害性更大,那我就把弃的部分放在前头先说。

首先要申明的是,这一部分的内容总结皆来自于我真实的教学观察,所以,和往常写作时分外注意客观中立不同,今天要指出的这些应当摒弃的学习误区,欢迎同学们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出现。

俯视

弃之一

我认为出现这一症状的根源,是学生对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角色、社会定位的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

曾几何时,“无冕之王”这一称呼很容易让从业者产生睥睨众生的俯视感。为什么呢?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在公众传播平台上,面对镜头和话筒,经常性的为党发声为民解困。久而久之,对于那些不了解行业运行规则,不熟悉媒体工作中“大我”(团队、平台)与“小我”(一线播音员主持人记者)依存关系的普通人来说,就难免不会产生“播音员主持人才是媒介生产的核心”“我的新闻理想和CCTV之间只差了一个话语权的距离”等等的唯心主义理解。不可否认的是,这股风气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我播你听”的宣读式单向传播中得以孕育,即使到了网络群言化沟通传播的当下,依旧在不少播音主持年轻爱好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种“俯视”视角下所形成的学习态度,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在实际的新闻评论教学中,我们常能听到命令式的“我们/你们 /他们应该如何如何”,以及屡试不爽的甩锅式“有关部门要去怎样怎样”,当然,还有学生们最爱使用的诸如“行人素质低下”“游客素质低下”“商家素质低下”这样的“反正都扯素质就对了”的定式思维。甚至在平日生活里,父母但凡对专业学习给出一点看法,学生就以“你又不懂这个”一言以怼之。在我看来,产生这些毛病的根源,都在于主人公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新时代新时期所发生的转变没有足够的观照。

端着

弃之二

“你看xxx,学了播音以后感觉人总是端着”。这句话应该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包括两部分:北京方言里有“起范儿”这个说法,意思是还没张嘴说话,但气场已至,在神经的调动下,身体的肌肉、表情也都紧张起来,就好像摄像机镜头时刻对准自己。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可以把老是端着理解为没能很好的区分舞台与生活、职业与日常。

习惯性处于端着状态的播音人,难免不掉入“不说人话”和“过度播音腔”的泥淖。在中传本硕求学的这些年,学会“说人话”,毫无疑问是我专业学习里印象最深的第一课。它既包含放低视角,变俯视为平视这样的心理再造;也通过“播说结合”“口头与书面结合”这样的实际技巧训练,帮助我塑造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语言风格。我觉得,这种进化的前提,是我们要赋予播音员主持人在传统的单一“信息传播者”身份之外的“受众服务者”的角色——用受众喜欢的方式把受众需要的信息传播给他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做到信息加工的不着痕迹,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接下来说说应该继承发扬的部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扬之一

意即要坚持基本功的训练。

自媒体和短视频的火爆,描摹了一幅虚火旺盛的“民间舆论场”的传播图景——人人都是发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突然之间,我们好像发现即使非科班出身的素人甲乙丙丁,也可以播新闻、评时事,搞不好还能成为“公知”,火上一把。他们中的一些人身上,似乎完全没有《语音发声》《口语表达》《播音创作基础》的影子。

但对于期望进入播音系就读的艺考生同学们而言,却不可以因此就否定基本功训练的作用。先从教学实际来看,比如练声,之所以要求学生们放到每日计划里,完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以较好的声音状态,进入到当天的课程学习之中。试想,一个干涩不饱满的声音,怎么可能跟紧课堂练习进度,掌握当堂内容呢?其次,从职业态度来说,以“播稿”为例。“播稿”是播音生毋庸置疑的基本功之一。假设一篇简简单单的主办方致辞让你播的七零八落磕磕巴巴,不光是用人方下一次不会再找你,更会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因为,你是专业的,可你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准。

思变

扬之二

3G,4G再到即将铺开5G,信息传播载体的变革太大了。通道、平台、技术提供给了你,你如何开发使用,让更多人接纳你的信息,并进一步实现技术、内容变现,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竞赛。

未来已至。你在这场信息大潮中能做些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个播音人去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这是事关饭碗和收入的大问题,而对尚未走出校门的播音艺考生,同样也要面对这个话题,因为你总不能在答校考高频考题“谈谈你对新媒体的理解”“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的时候告诉考官:老师我只喜欢播稿,以后当个坐主播台的新闻播音员就够了。

总的来看,人生的扬、弃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很难去定位哪些内容只与扬有关同弃无关,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扬弃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相伴而行,有时候还不断的缠绕交织。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些出其不意也好,混混沌沌也罢,才构成了我们每个人活着的千姿百态。完全的趋利避害无人能达,但至少我们向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就够了。

(0)

相关推荐

  • 播音创作中为何要强调内外技巧

    这里所讲的技巧,主要指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基本技巧,包括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和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内部技巧主要是指考生在播读时内心思想感情应有的运动状态,外部技巧是指考生 ...

  • 学术 | 解构与重塑:智能时代的主持传播——第四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20)综述

    作 者 巩晓亮: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5G时代的来临加速了智媒化的进程,场景融合与关系网络正在重塑媒介的传播样态.移动短视频.网络直播的跨界融合逐渐成为传 ...

  • 年轻播音人的三难

    我是一个顶讨厌贩卖焦虑的人,可是时下的生存环境往往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焦虑.这些焦虑的出处,有时是外力的潜移默化,有时是自身性格使然所带来的自产自销.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觉得,E时代互联生活下的焦虑并 ...

  • 长相年轻的人, 往往有这五种特征, 有一种, 就很了不起

    <青春>里有段名言: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 ...

  • UC头条:长相年轻的人, 往往有这五种特征, 有一种, 就很了不起

    点击加载图片 编 / 国学君 图 / 网络 <青春>里有段名言: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 ...

  • 长相年轻的人,往往有这五种特征,有一种,就很了不起

    中国传统文化 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吧!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青春>里有句名言: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 ...

  • 5.20并非年轻的人专属,夫妻这样过情人节,顺利躲过“七年之痒”

    文/湫渠 图/网络 在西欧一个古朴的小镇上,有一对年过耄耋的夫妻,他们很是恩爱,互为陪伴度过了将近七十个年头. 因为奶奶身体原因,他们膝下并无孩子. 每个周六的下午,爷爷都会给奶奶如期送来一束玫瑰,因 ...

  • 越活越年轻的人,其实是做对了一点

    ♥ 一个人35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而35岁以后的脸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35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静待花开 文 |静待花开     图片 | 来源网络 快 乐 或 者 忧 伤   -   有 ...

  • 越活越年轻的人,其实是做对了一件事

    文|雪落无尘 很喜欢杨澜的一句话:"每一条皱纹都是我赚来的,为什么抹掉?" 树叶会黄,容颜会老.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有的人会老得很快,而有的人却老得很慢. 其实,人的 ...

  • 越活越年轻的人,身上都有这几个好习惯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对那些越活越年轻的人而言,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困不住他们. 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他们都能生活的多姿多彩. 越活越年轻的人,其实身上都有很多相似的特质,这几个好习惯, ...

  • 现在越是年轻的人越不愿谈理想,谈价值,用...

    现在越是年轻的人越不愿谈理想,谈价值,用空的东西来忽悠他们己经不起作用了,因为他们大多己明白,人从终极意义上讲,人生既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人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活着就是为了更舒服的生存. 他们也曾踌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