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

惊悸及怔忡都是一种自觉心动悸、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症状。惊悸多由外因而引发,如惊恐、恼怒等,病轻证浅;而怔忡常由内因而成,外无所惊,病重证深。两者密切相连,惊悸日久可成怔忡,即“怔忡因惊悸日久而成”。

【病因病机】惊悸、怔忡的成因为精神因素、心血虚、心阳弱、痰饮、瘀血等。《医学正传》说:“惊悸、怔忡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主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医宗金鉴》说:“惊自外至,惊则气乱,故脉动而不宁;悸自内惕,悸因中虚,故脉弱无力。”其成因有五:一是素有心虚胆怯,偶遇外惊(目视异物、耳闻怪声、身处险境),致使心动神摇,不能自主,渐成惊悸、怔忡。暴怒伤肝,则气逆,惊恐伤肾,则精却,故阴虚于下,火逆于上,撼动心神而发惊悸。二是由于思虑劳伤,耗损心血,或失血久病,而因心血不足,心失血养,不能藏神,而成神志不宁。《丹溪心法》指出本病的成因“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三是由于心阳不足、水饮上逆引发惊悸。脾肾阳虚,水液不化,停聚成饮,饮邪上逆,水乘火位而为惊悸;或“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伤寒明理论》)。四是房室无度,久病耗血,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而成惊悸。《景岳全书》说:“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五是因为心阳不振,血流不畅,或风寒湿邪,滞恋血脉,心血瘀阻,而成惊悸。

临床症见心悸不安。病因各异,症状有别。

【辨证用药】本病病因必有内虚、外受惊恐。治疗除镇心安神外,亦当着重补益。

1.心胆气虚症见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少食。治以镇惊安神,补心养血。方用平肝镇心丹加减。

处方:酸枣仁、五味子、生地黄、远志、人参、茯神、茯苓、龙齿、牡蛎、磁石、朱砂。

方中酸枣仁、五味子养肝血,敛心气,安心神;人参、茯苓、茯神、远志补气宁心安神;生地黄滋肾水补阴以制火,养血润燥;朱砂重镇安心神,并胜热以制浮火;磁石、龙齿、牡蛎益阴潜阳,重镇安神。诸药合用,能补益气血,重镇安神。

2.心血虚  症见心悸不安,面白头晕目眩。治则宜补心养血,健脾益气。方用归脾汤。

处方: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炒酸枣仁、远志、木香。

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补脾益气;当归养肝生血;茯神、炒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诸药合用,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阴虚内热  症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耳鸣。治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

处方:生地黄、人参、丹参、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黄连、朱砂。

方中生地黄养血润燥;人参、茯苓益气宁心;丹参、当归养血补血;天冬、麦冬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黄连清心泻火。诸药合用,则滋阴补血以治其本,清热泻火、宁心安神以治其标,标本兼治以愈主证。

4.心阳虚症见心悸头晕,倦怠乏力,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治以温阳补心,健脾利湿。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干姜、紫石英。

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宁心;桂枝温阳以化饮,化气以利水,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有温化渗利之功;白术健脾利湿;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以行阴水停滞;干姜温阳散寒;紫石英镇心安神定惊除寒。诸药合用,则温阳化气,补心健脾,镇心安神。《金匮要略》中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即苓桂术甘汤;干姜易桂枝,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有暖土胜湿之功,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病。

5.瘀血内阻  症见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形寒善恐,舌紫暗,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

处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紫石英。

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丹参加大活血祛瘀之力。当归补血大于活血力量,丹参祛瘀力量大于补血,还能祛瘀生新。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乳香行气以活血,兼能伸筋通经疏络(偏于气),没药散血瘀而活血消肿止痛(偏于血),合用则相得益彰。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紫石英镇心安神定惊。诸药共用,能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安神定惊。

【典型医案】洪某,女,12岁,学生。主诉因受惊吓后心悸、少寐、少食、怕声、怕人、口中常自语某句话,时已2个月,经用镇静药不效。求治中医。

症见心悸不宁,少食少寐,怕声怕人,口中自语(重复)一句话,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数。

证属瘦小体弱,平素胆怯,复受惊吓,致使心惊神摇。《素问‘举痛论》日:惊则神无所依,心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治以镇惊安神,理气化痰,补血养心。方用温胆汤加减。

处方:茯苓15克,陈皮l0克,半夏l0克,竹茹l0克,胆南星10克,龙骨l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紫石英l5克(先煎),莲子心10克,炒酸枣仁l0克,柏子仁10克,合欢l0克,百合l0克。水煎服。

服药7剂后已能睡觉,口中已不再自语。前方加首乌藤15克,继服7剂,诸症已消,基本治愈。再服上方l周巩固疗效。

【附方】

平肝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酸枣仁、五味子、天冬、麦冬、熟地黄、远志、人参、山药、肉桂、龙齿、朱砂、茯神、茯苓、车前子。功用: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主治:惊悸怔忡,心神不宁。

归脾汤(《济生方》)  见“便血”。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见“不寐”。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见“咳喘”。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心腹疼痛。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心腹剧痛。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方论》)  见“炙脔”。

(0)

相关推荐

  • 复方茯苓膏酸枣仁、知母各15克,远志12...

    复方茯苓膏 酸枣仁.知母各15克,远志12克,甘草6克,川芎15克,茯苓12克,制成膏为1日量. 功用养阴安神.适用于阴虚失眠.本方治疗阴血虚致心悸.失眠. 酸枣仁.知母养阴,川芎活血养血:茯苓健脾安 ...

  • 天王补心丹, 养血养心, 治心悸心烦失眠, 和酸枣仁汤有什么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心中烦闷,睡不着,或者睡着了也睡不沉,梦也多,老是感觉有个事,闷闷不乐,这是心出问题了,有的是心火旺引起,有的是心虚,得不到滋阴. 今天就介绍一个治疗心血虚,虚寒旺的情况的方子,天王 ...

  • 方剂学补养安神剂和交通心肾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加菖薄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组成] 人参去芦 茯苓 玄参 丹参 ...

  • 儿科经验药对四则 —— 咳喘、惊悸、食积、益智

    传统育儿经 1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今天学习陆长清先生的4个儿科常用药对. 陆老从事中医内.儿科临床诊疗工作近六十年,经验丰富,尤笃儿科,他辨证细微准确,用药精当灵活,临 ...

  • 【主治】心虚夹血,惊悸不宁;产后败血攻心,笑哭如狂,面色无华,舌色晦黯,脉虚而涩。

    龙齿清魂散(<张氏医通>) [组成]龙齿(醋煅)15g 茯神10g 远志15g 人参15g 当归身15g 麦门冬(去心)10g 桂心10g 炙甘草10g 延胡索30g 细辛5g [用法]为 ...

  • 治心气不足,风邪所乘,惊悸恍惚,梦多魇

    [处方]白茯苓(去皮.四两).官桂(去粗皮.三两).甘草(炙.一两).干姜(炮.一两).芍药(一两).远志(去心.一两).人参(一两).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风邪所乘,惊悸恍惚,梦多魇. [用法用 ...

  • 《本草纲目》收载的惊悸主治药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之四十五(惊悸) 有火,有痰,兼虚. [清镇] [草谷] 黄连,泻心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 麦门冬.远志.牡丹皮.玄参.知母,并定心,安魂魄,止惊悸. 麦门冬 ...

  • 【阮劲平:小儿惊悸夜啼-辨证治疗】4

    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小儿受到惊吓常常引心肝经之热而诱发惊悸和夜啼.其症状:白天如常,入夜则哭闹,胆小易惊,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或见灯火则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 ...

  • [怔忡惊悸门]恐怕症

    [怔忡惊悸门]恐怕症_<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 () 中医古籍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关闭侧栏 古籍首页 本书目录 序 序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铁城寄 ...

  • [怔忡惊悸门]神气不宁

    [怔忡惊悸门] 神气不宁 人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也,惊悖多魇,通夕无寐,人以为心病也,谁知是肝经受 邪乎?盖肝气一虚,邪气袭之,肝藏魂则魂无根据,是以魂飞扬而若离体也. 此症当用 ...

  • 《辨证录》惊悸门(二则)

    人有闻声而动惊,心中怦怦,半日而后止者,人以为心中有痰也.乃用消痰之药治之不效,久则不必闻声而亦惊,且添悸病,心中常若有来捕者,是惊悸相连而至也.虽俱是心虚之症,而惊与悸实有不同.盖惊之病轻于悸,悸之 ...

  • 治惊悸,嗜眠,健忘

    [处方]远志1.5千克(去心),益智子.菖蒲各250克. [制法]上三味,捣筛为数. [功能主治]治惊悸,嗜眠,健忘. [用法用量]每次2克,以淳糯米酒调服. [摘录]<千金翼方>卷十六

  • 治心肾不交,上盛下虚,心神恍饱,睡多惊悸,小便频数

    [处方]石菖蒲(去毛)15克,甘草(炙黄)12克,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当归(酒浸)各9克,南星(炮)0.3克,橘皮(去白)干山药,紫菀(去芦).半夏(汤洗七次).川芎(不见火).五味子(去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