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冬 | 老底子上海人的二三事

最近大家好像变得不“正常”了。在地铁口,平时慢慢悠悠等扶梯的人,如今哪怕距离再远,都迫不及待地迈开脚步,大踏步向里或向外走去,实在不想多呆一秒。因为,地铁口风真的太大了,太冻人了!

上周天气似乎还比较友好,这周就直接不讲理地“变脸了”,最低气温直逼零度,叫人猝不及防。

大诗人孟郊曾经被冬天折磨的不轻,脸都冻青了,大呼“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低温加冷风的上海,身在其中的感受与孟诗人相比,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对于冷冬,现在的人似乎是越来越没有抵抗力了,虽然有各种保暖服饰和先进的保暖设备,但总感觉还是不那么令人满意。

殊不知在昔日物质落后的年代,即使再冷,“老底子”上海人也能心平气和、安安稳稳地度过漫长的寒冬。

那么,他们究竟凭的是什么呢?当然,那个时候也有老式的热水袋、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毛裤和保暖帽。

不过,接下来要讲的也许就是很多“老底子”上海人的独家记忆了。

01

孵混堂

在上海的方言中,去公共浴室洗澡就叫“孵混堂”,孵混堂是可以说是冬天必不可少的暖身项目,单单一个“孵”字便道尽了其中的风情。

在混堂里搓去了身上的污垢后,再用热水一冲,浑身舒坦,寒意全无。洗完后身轻如燕,走在街上似乎都能飞起来。

混堂内往往还有专门的修脚师傅,他们专注且专业。

据说当时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来华演出,演出时突然脚尖剧痛,无法演出。有人建议她去某混堂洗个澡,修脚师傅给她除去脚上的鸡眼后,她当晚便重返舞台,闪耀全场。

上海最早的混堂是位于天津路上的浴德池,令人联想到《礼记》中的“儒有澡身而浴德”,一个澡堂有如此雅号,真是别出心裁。

上海滩的传奇人物黄金荣最爱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孵混堂,他还开了上海最早的女子浴室。她每天的生活方式可以概括为: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孵混堂)。这样的生活想想都令人惬意呢!

所以冬天的时候,与其请人随便下个馆子,随便吃几个菜,不如陪之孵个混堂来的舒适。

02

生煤炉

老上海的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生煤炉开始的。冬天里,煤炉除了煮饭做菜,还是烧水和取暖的必备神器。

李守白-水墨系列《生炉子》2017

生煤炉之前首先要把炉子里面的剩灰和煤渣清理掉,然后在炉膛底部放些引火的细柴。接着用废报纸之类的易燃物点火助燃,同时往里加柴。最后盖上一个白铁皮做的烟囱,集中火势往上拔,再往上加煤球或者煤饼。

如果是煤饼的话,还特别有讲究,用火钳将烧好的煤饼放入炉子时,必须要将上下层的小孔对齐,便于空气流通,从而最大化的发挥煤饼的效用。

李守白-水墨系列《敲煤饼》2017

煤炉用完后,为了确保不断火,人们会用碎煤和成泥把炉子“封住”以保住火种,这样第二天打开炉子还能继续使用。

生煤炉是个痛苦的过程,自己被呛得半死不说,还通常把周遭弄得乌烟瘴气,晾在外面的衣服被子如果不早点收回来的话就要遭殃了。

寒夜里,吃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炉子旁边烤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温暖涌向全身,别提有多惬意了。

03

老虎灶

没见过“老虎灶”的人听到这三个字可能要被吓一跳,以为它会是个什么凶狠的物件。

其实它只是个烧热水的灶台,在“老虎”的“前胸”接有两只龙头,要泡开水的居民只要将热水瓶、铜吊凑到龙头下面,用手一扳就行了。

李守白-水墨系列《老虎灶》2017

只要一提及“老虎灶”,“老底子”上海人都会感到一股温馨。在那个条件艰难的年代,寻常百姓家连烧个热水也不容易,老虎灶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伙伴了。

泡一热水瓶水通常一分钱,一铜吊三分钱。冬天晚上,大家排着队到老虎灶前打开水来洗脸,烫脚,再灌满汤婆子,然后将汤婆子塞进被窝,冬夜便不再寒冷了。

和今天相比,昔日过冬方式虽然显得“简陋”,却温暖了“老底子”上海人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内心。

(0)

相关推荐

  • 郝加献:关于煤的记忆|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60后,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 ...

  • 煤球往事

    沪语朗读:漫真 朗读者 煤球往事 原创:陈建兴 来源:夜光杯2019.12.16 上海话改写:郭莉 朗读:漫真 推荐:丁迪蒙 冬天到了,又是一个需要取暖个季节了.现在,家家户户侪用煤气灶.微波炉.电磁 ...

  • 正在消失的职业

    有些记忆总是莫名地牵动历经者的灵魂,在时尚的间隙里,投射出它们独特的光辉.当物质的繁多迫使其生存周期缩短时,新潮事物对过往物品构成的遮蔽,使人们在班驳陆离的光线中,目睹倾情以久的历史,正在冉冉离去.在 ...

  • 趤趤马路 ‖ 静安这些宝藏小马路,满载老底子上海人回忆!逛一天也不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在静安,总是有荡不完的马路 老牌网红陕西北路 隐形宝藏愚园路 潮人必逛的巨鹿路.... ...

  • “老底子”上海人的海派年俗

      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 带来的是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城市,尤其是上海,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许多年俗也随着时代的改变在慢慢消失. 今天是除夕.大年夜,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共同回忆一番曾经的上 ...

  • 老底子上海人永远吃不腻的23家老字号!快来看看你吃过几个?

    一提起老字号,上海人首先会想起: 138岁的德兴馆.167岁的杏花楼. 156岁的老正兴.113岁的老半斋-- 一家比一家有故事,一家比一家招牌响 它们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留下了上海人最难忘的味道 每 ...

  • 老底子上海人的恋爱 | 你以为的老土其实是我们追求的浪漫

    如今,小年轻们谈恋爱越来越"花哨"了,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当然这是物质文明发展带动消费场景多样化的必然结果,但很大程度上,多样化的选择却导致了诸多的形式主义,少了一些实质性的 ...

  • 蜿蜒而过的蒲汇塘,承前启后的记忆之河 | 老底子

    江南水乡,灰墙瓦黛 吴侬软语的江南小调 白墙竹影.小桥流水 这些,光听起来 就充满诗意温柔 本周老底子 白相哥哥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充满江南水乡柔情的  蒲汇塘   对于生活在七宝的人,可能对西起松江. ...

  • 这些老底子上海人的取暖神器,全部知道就暴露年龄了!

    跨年之际 一波"霸王级"寒潮 让上海人体验了一次久违的超冷体验! 你还记得老底子 家里没有空调暖气的时候 阿拉都是怎么度过漫长冬季的吗? 今天小侬就用上海话 带大家回忆回忆 一起找 ...

  • ​老底子上海人个汰浴

    沪语吟诵:渺渺如胭 朗读者 老底子上海人个汏浴 作者:龙钢 上海话改写:郭莉 朗读:施陈骅 指导:丁迪蒙 来源:解放周末2019年12月15日 几十年前头,特别是到了冬天,上海人个"汏浴&q ...

  • 老底子上海人怎么过中秋?正宗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

    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如今中秋八月的老风俗大多已经消失 只有吃月饼的风俗依旧被热衷着 其实早前的上海 有更多其他的中秋习俗 那么,老底子上海人的中秋节 究竟是什么模样? 老底子上海人中秋节都做啥? ...

  • 去处‖静安这些宝藏小马路,满载老底子上海人回忆

    在静安,总是有荡不完的马路 老牌网红陕西北路.隐形宝藏愚园路 潮人必逛的巨鹿路...... 周末到了,一起逛马路去! 陕西北路 漫步于历史人文之间 时光荏苒,历史建筑云集的陕西北路早已成了网红小马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