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易石秋/科教馆忆旧 2024-06-09 05:29:03 科教馆忆旧 作者:易石秋 在被鉴定为D级危房,闲置3年多时间之后,学校的科教馆终于被拆除了。曾经顶楼承载近百吨重的移动发射铁塔10数年之久,钢筋混凝土铸就的标志性建筑,终究敌不过时光的流逝与风雨的剥蚀,在现代科学的检测之下更是遍体鳞伤,最终土崩瓦解。本来旧事物的消亡与新事物的诞生一样,都属于自然规律,有新楼的蔚起,就一定有旧楼的坍塌,根本用不着像前代遗老遗少一般慨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但是作为见证了它从兴建到拆除之间全部历史的亲历者,作为一个与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职人员,我却始终无法释怀。一闭眼,与之相关的一幕一幕,又陆陆续续地穿越时光的隧道,鲜活而生动地浮现在眼前。科教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建,原址本来是一座颇有些规模的四合院,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教工都曾在这里住过。四合院位于走进学校大门之后约30米的右侧,始建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我校由国立十一中学、岳郡联立中学、岳郡联立师范学校合并迁址于此地之时,到我1985年来校任教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稍稍显得有些陈旧,却也很显一些沧桑的历史感。整个院子的墙体下边都是两轮青麻条石,中间一律青砖到顶,屋顶也一律是青黑色的瓦片覆盖,显得特别的厚实与庄重,与较大一些的江南民居群落并无二致。院子中间有几个大小基本一致的天井,既方便排水,又大大拓宽了采光渠道,再加上几乎每个房间都有大小不等的窗户,采光性能良好,光线很是充足,显得十分敞亮。院子中间还有回廊相互勾连,直栏横槛,曲径通幽,又有几分悠悠古韵。屋前屋后杂植樟树、桂树、玉兰、竹柏以及各类花草,成为春夏秋冬最好的点缀,颇有些江南园林的风韵。尽管院内并无厕所与盥洗室,也没有像样的厨房,生活很有些不便,但穷则思变,就地取材,也平添出不少的生活智慧与乐趣。特别是不少人把锅碗瓢盆都摆放到走廊之上,简直“一大二公”了起来,每当饭时,人影幢幢相望,锅碗之声相闻,时不时还能“隔篱呼取尽余杯”,倒还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是后来,随着学校西藏班扩班,藏班孩子的住宿条件亟待改善,于是学校将这块中心地带加以改造升级,建成了一个园林式的学生宿舍,成为当时校园里一道相当独特的风景,留给藏班孩子们去书写民族教育的画卷去了。又过了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教育设施也不断跟进与完善,学校修建了两栋比较现代气派的崭新学生宿舍,其中一栋专门划给了西藏班,这处院子作为学生宿舍的使命就彻底完结了。而此时带有完整厨房厕所的套间式居民住宅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再回头作为教工宿舍也已无可能,再加上学校的布局调整,功能分区,这里也亟待重新规划。正好对面正在建造逸夫图书馆,中间部分也已经配套改建成草坪与花园,而花园的后侧是学校综合楼,在这里再建一栋大楼刚好可以组成品字形结构,达成组合上的别致与视觉上的和美。出于功能性质与当时的现实需要,大家一致觉得把科教馆建在这儿比较恰当,于是一年之后的1995年,这座大楼就横空出世了。科教馆才四层,即使在当时也算不上雄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它临岳阳楼太近,决不允许超越岳阳楼的高度,阻挡岳阳楼的视线,顶多只能悄悄地衬托一下岳阳楼的威仪呢。如果说人生还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这里就只能“既有楼,楼衬楼”了。但整个设计还是煞费了一些苦心,颇有些别致的,几乎算得上别具心裁了。因为我们学校是建立在一座名叫春华山的小山之上,诗意与山形并存,高低错落,地势不平,不少地基的地形都十分独特。这块地就属于狭长型地块,东西宽不过20来米,南北长不过50来米,东边还是10多米的高坡陡磡,要赢得最大利空,只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整个屋子坐东朝西,东边高坎处依山起势,宽阔地带屋基下沉,做有2层多高的底下架空层,既固本强基,又空间巧用,做成数百平米的底下储存室。因为宽敞适用,后来还在这里边办过学校塑钢门窗厂与校办商店,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还人气十足,红红火火的,也算地尽其能物尽其值了。而狭窄处直接打上钢筋混凝土护坡,在上边墙角的较宽空隙处种上迎春花,因为高旷、向阳、土质适宜,那迎春上端长势蓬勃,枝条密集细长,丛丛向下垂落,宛如一道道绿色的飞瀑。特别是每当冬去春来,绿条之上黄花串串,诗意重重,成为校园里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引得内内外外都叹为观止。上边的主体建筑总面积达4800余平米,东、南、北3面紧紧连为一体,并无半丝缝隙,如同一个完整正方体的3个切面。每面每层各有2间大教室,还有实验准备间、教师办公室与其他综合用房,种类与功能都比较齐全,并且上下左右都有内楼梯与内走廊连通,很是宽敞、大气、方便、适用,在当时是很令同行艳羡的。西边是敞开的,建有一座约2层楼高、一间大教室那么宽的门楼,既宽敞,又大气,从这里昂然入室,还是大可以器宇轩昂的。 门楼上悬有“科教馆”三个大字,为时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视察我校时亲笔题写,很是珍贵。不过其中也颇有一点戏剧性插曲,柳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着多年的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经历,属于专家型的领导者,学养丰富,为人随和,但那毛笔书法确实很是一般。原本不想题写,但奈不过我们盛意拳拳,还是欣然命笔。那字笔势随意,意态自然,棱角分明,虽无书法价值,但字如其人,望之倒也十分亲切。但字怕上墙,为了替尊者美饰,也更体现学府特色,拓写上墙时请学校的美术教师作了点加工。后来重新装修时,恰有我校校友、本地著名书法家来校回访,于是干脆请他另起炉灶题写了一幅取而代之。谁曾想,几年之后,柳总督学再度来校视察,吓得我们学校领导“众里寻他千百度”,才再次翻出原稿拓上。柳总督学当然不知就里,但那个校友书法家却如鲠在喉了好一阵子,甚至后来还闹出了一点不太和谐的插曲。这件事知者寥寥,但给我印象与教益都特别深刻,让我更加真切地理解了“科教”的深刻内涵。一楼包围圈里有一个几百平米的小院,被集思广益地建起了一个很是袖珍而又别致的园林。由于科教馆的那座两层门楼设计比较考究,属于半梯形结构,西北面那条伸向空阔处的边是斜坡式的,并且除上边的平顶以外,中间还有一层突出的边框,特别适合楼顶庭院式绿化。于是都栽种上了迎春花,与东面高坎上的满墙迎春互为表里,让科教馆四时都充盈着葱茏的绿意。科教馆门楼内侧的园地随梯形墙体形成了一种曲折之势,经高人匠心,略加改造,就建成了洞庭湖的微缩景观,成为师生们最近距离地审视洞庭湖的最直观的蓝本。同时依湖造势,打造水乡景观,在湖的沿岸垒满各式各样的太湖石,既为师生们养眼,也备静坐憩息之用。在底部的泥土之上垒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既增添水底的清晰度,又为鱼的活动提供更理想的环境。在较为深洼的地方植上几株睡莲,成为水中美丽的点缀,也为游鱼在莲叶之下的嬉戏提供背景,引发“鱼戏莲叶间”的远古诗情。湖边还植有几棵垂柳,仗着丰富的水资源,垂柳长得十分水灵清秀,千条绿色的丝绦,在春风的抚慰之下,阿娜多姿,风情万种,难怪诗人贺知章要用小家碧玉与古代仕女的碧玉妆来比喻它了。水面一年四季都是一片清澈,宛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风光,与满园的绿色交相辉映,让师生顿生“半园碧色半园湖”的感慨,生出十分的诗意。在门楼与北栋的空隙处植有几棵红枫,红枫是名贵的观叶树种,早春季节就开始发芽,不久即绽开出鲜嫩而鲜红的叶片,密密匝匝的,宛如一树树灿烂的红霞,把池水甚至整过校园都染成了红色。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到了深秋季节,它再一次由绿转红,犹如一丛丛红色的火焰,把瑟瑟寒秋点染出无尽的诗意,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唐代诗人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样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外园中还植有烟竹、银杏、棕榈、红茶等树,常绿与落叶配置,开花与结果相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更加难得的是这些树都打上了深深的教育印记,寓意深深,如棕榈的耐寒,翠竹的坚韧,银杏的“公栽树孙结果”等等,让师生徜徉其下之时,还能不自觉的受到精神的熏陶与人生的启迪。科教馆的主体功能当然还是科学教育与科学实验,这里不仅能开齐中学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的一切实验,还能为包括学科奥赛在内的所有中学生学科竞赛提供实验支撑。不用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这里完成了名目繁多的实验操作与科技创新,堪称成果斐然,就是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教师也或多或少在这里完成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教手段的提升,留下了不少精彩讲座与经典课例,促成了教学生命的升华,特别是还演绎了不少让人捧腹的故事。科教馆竣工之初,电脑还是特别稀有的配置,但我们学校毕竟是湖南省最早的8所重点中学之一,得风气之先,长城286时代就已经拥有了数十台。只是那时它们还属于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专利,在一般老师眼中还是高深莫测的“天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如今拥有了这么好的科教馆,自然可以组织普及性的学习培训了,于是学校组织全体45岁以下的老师进行先期培训。但那时电脑配置低,使用程序十分复杂,那一连串的DOS命令直弄得我们神经错乱,仿如云里雾里,都培训半个月了,有的老师仍然不会开机。到了第一次电脑测试时,有一个平时特别牛气的老师开考半天后突然大发脾气,大叫怎么拿烂电脑让他参考,说完就要拂袖而去。监考的计算机教师不知就里,忙不迭地去一查看,不禁莞尔,原来此公一急,竟然还没有找到计算机开关所在。普通话的培训就更有意思了,因为我们上大学那阵还不用考教师资格证,对普通话也没有具体的等级要求,再加上那时师范院校的学生农村孩子居多,大都方音很重。到科教馆竣工之时,不仅教师要持资格证上岗,对普通话的要求也严格起来,如果没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就会影响到职称评定,甚至影响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正好科教馆建成之后有了标准的语音室,于是学校邀请语委会的专家来给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培训普通话。但就像一个人的口味几岁就形成了一样,那语言一旦形成习惯就更加根深蒂固,无怪乎贺知章作为四世老臣与著名文学家,在国都生活了大半辈子,仍然还“乡音无改”了。什么元音与辅音、翘舌与平舌、鼻音与边音、音位与音量、韵母圆唇度等等,直把人的头都弄大了,嘴舌都有点怪怪的不好措置了,说出来仍然还是自己沉重的方音。于是想方设法地跟培训老师套近乎,联络感情,甚至晚培训结束之后强拉硬拽请老师宵夜,美其名为创造普通话交流环境,简直有点“无所不用其极”了。但最终还是收效甚微,尽管我们考大学时大都一举高中,这个考试硬是有不少老师成为了“三朝元老”“四朝元老”,并且在自由演讲时,还创造了诸如“我家有一个妻(ji)子”“小鸟憔悴(qiaoqi)了,给水(xu)不喝,给肉(niu)不吃”等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典笑话。“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乃是生命与生活的自然规律。但是随着大楼的消逝,“胜迹”是肯定无法留存了,聊以这段亲历留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学校的后来者怀想吧。 作者简介 易石秋,男,1965年生,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至今。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湖南省岳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岳阳市忧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教育学会理事,“文艺岳家军”支持对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余篇,已出版诗文集《我且行吟》《眼底乾坤》《沧海浮生》《古风今韵》《飞鸿处处》《逆旅萍踪》《在时光里行走》7部。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童锦华专辑 王飞帆专辑 方东清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赞 (0) 相关推荐 千载悠悠岳阳楼||田荣 千载悠悠岳阳楼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癸巳蛇年金秋时节,笔者有幸赴湖南省岳阳市出席一个散文笔会.期间得以畅游驰名中外的岳阳楼,从而了却了一个平生夙愿.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洞庭北路古西门城头, ... 岳阳十景简介 岳州人文 06-30 阅读 991 关注 乡村文学乡村情 1999年岳阳新评出 岳阳十景 ------------------ 一景:名楼仰哲---岳阳楼 二景:洞庭浮黛---君山岛 三景:南湖泛舟 ... 奇巧篇——岳阳楼 矗立在高大城门上的楼阁高三层,巍然雄壮 三层重檐高高翘起,盔顶恰似古代将军的头盔一般,是中国体量最大的盔顶建筑 登楼观景颂<岳阳楼记> 观赏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岳阳楼模型 [ ... 【洞庭作家】易石秋/老街冰棒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老街冰棒 作者:易石秋 季夏的一个夜晚,坐在城市的公交亭里候车,入眼是闪烁的霓虹与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入耳是周边喧嚣的市声与刺耳的大妈街舞曲,更加增添 ... 【洞庭作家】易石秋/卌载梦回家山远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卌载梦回家山远 作者:易石秋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永远也回不去的河流,所有的过往都将成为故事.其实仔细想想,世间万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且不说从哲学的角度来 ... 【洞庭作家】易石秋/行走的魅力 编者按 <在时光里行走>已经付梓,即将抵达读者面前.现将书中后记分享,让读者朋友先睹为快. 行走的魅力 作者:易石秋 也许人生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迷局,任你想象力如何丰富,不到最后,谁也无法 ... 【洞庭作家】易石秋/最小的园林 最小的园林 作者:易石秋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还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像你也许永远无法想象,一栋几近完全包围的楼房下边的一块不足600平方米的空地上,竟然能够垒砌起一座像模像样的园林.然而我可以 ... 【洞庭作家】易石秋/2021年京沪高考下水作文2篇 编者按: 一年开学季,意味着一年毕业季.2021年高考落下帷幕,莘莘学子已经奔赴满意的高校.北京.上海两大都市都有哪些高考作文,岳阳市一中名师又是如何作答的? 请品读这两篇已经刊发在杂志上的美文. 2 ... 【洞庭作家】易石秋/树缘 树缘 作者:易石秋 也许,此生注定要与树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由于身处湘北僻远山乡的大山深处,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能有效地观察环境的第一眼,就是那连绵不断的巍巍群山与远远近近高低错落的树,仿佛整个世 ... 【洞庭作家】易石秋/一钓汨江情 一钓汨江情 作者:易石秋 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还不是国家法定假日,有时甚至还得在"破四旧"的狭缝里求生存,连走亲访友都需要瞅准机会便宜行事,但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人们对于端午节那种庄 ... 【洞庭作家】易石秋/我的诗联情缘 我的诗联情缘 诗联自选集<古风新韵>自序 作者:易石秋 或许是由于从小生活在封闭的小山村里,从未受到过正规的文学熏陶,甚至直到高中毕业连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都没有接触过几本吧,在相当长的一段 ... 【洞庭作家】易石秋/难忘的“丐帮”岁月 难忘的"丐帮"岁月 作者:易石秋 我这里所说的丐帮,既不是金庸笔下英雄侠义的武装集团,没有乔峰.洪七公这样的盖世神功和惊天义举:也不是沿街乞讨的贫困流民,当然不会屑于加入那些无病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