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204期:故 乡 回 祭
故乡,是先辈流浪的最后一个驿站。他永远固守在那里。——题记
故 乡 回 祭
文|安小川
又到清明,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标记,更多是一种思念的再现。回乡祭奠,在先辈的土丘上添一捧土,以示后继有人。虽然不是在这个驿站每天陪伴日月,但却能证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挣扎过。那些童年的记忆,那些酸甜苦辣,还有那些青涩的过往。
走出去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每每回来,却一次一个模样。长高了,毕业了,成熟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是成长的地点和环境不同。在乡亲们看来,能走出去便是出息了,给祖上争了光,给家乡添了彩,让他们有了骄傲的话题,显摆的资本。咱村出了大学生,俺堡子有一个国家干部,是吃皇粮的后生。清明过后,父老乡亲们总会议论一番,兴奋一阵子。更难能的是,回村时,还坐着小卧车,有专职司机。见到乡亲们还能笑容可鞠,频频躬身施礼,把真出息了做到极致,让乡亲们有一种真没忘本的感叹。出去了,读的是书,看到的是更大的世界。把故乡人的纯朴、善良发扬光大,以正能量待人处事,证明这块沃土种下的良种,长出来的是棵好苗。
走出去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每每回来,却一次一个模样。长高了,毕业了,成熟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是成长的地点和环境不同。在乡亲们看来,能走出去便是出息了,给祖上争了光,给家乡添了彩,让他们有了骄傲的话题,显摆的资本。咱村出了大学生,俺堡子有一个国家干部,是吃皇粮的后生。清明过后,父老乡亲们总会议论一番,兴奋一阵子。更难能的是,回村时,还坐着小卧车,有专职司机。见到乡亲们还能笑容可鞠,频频躬身施礼,把真出息了做到极致,让乡亲们有一种真没忘本的感叹。出去了,读的是书,看到的是更大的世界。把故乡人的纯朴、善良发扬光大,以正能量待人处事,证明这块沃土种下的良种,长出来的是棵好苗。
我落入的这个人世,有流云草木,有甜水苦酒,有带不走的情愫。身在异地,心却依然留在故乡。童年刻下的斑驳印记,深入骨髓,是永远也磨灭不掉的。一回到故乡,便是童年的回放。那些青葱的幼稚,永远也长不大,长不大的才是童年。丈量打折的旧时光,我又回到原地。捡一些乡音,揣在怀里,反复擦亮。漂流半生,最后才发现,原来答案在这里。像天空的一只风筝,总有一根线拴在故乡这头。远方除了遥远,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生活是什么?是死前的一段过程。
清明是父亲坟前撒下的一杯老酒,是母亲黄昏饮烟的弥漫,是召唤我们诉说往事,每一声都在眷恋和思念。人生短短几十年,拼也好,混也罢,都是瞬间,给自己一份平和。冰心说过:抓不住的东西,伸手都是多余的。心若在,断了联系又何妨,心若不在,寸步不离又怎样?回头看看这些年,一个人熬过最苦的时刻,一个人走过最难的路途,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明明哭了,却说没事,明明累了,还在坚持。
反正今生就做一次人,得意时,看淡一点;失意时,看开一点。内心平静,才能处事不惊。所有的哭泣,都是含泪的微笑,所有的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故乡回祭,证明活着; 死非永诀,遗忘才是。
(责任编辑:王志胜 排版:王志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安小川,原名孙安顺,1955年生,辽阳县公安局退休民警。因发表作品时无职业,故舍去“子页”,而用笔名安小川。曾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过新闻报道。而后在《辽宁青年》、《辽宁法制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驴幸》、《家豕》、《垚墨》发表后受到关注。
欢迎辽海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