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史话一:奋三世余烈而成“小霸”的郑国,竟没被他放在眼里

前面两篇文章咱们讲了宋国的两篇“史话”,一篇写了好战的宋殇公想侵占邾国疆土,却被郑庄公围了自己的大本营。另一篇则是殇公连续发兵报复郑国,看似以拿下了长葛而获胜,实际上却又是被姬寤生给算计了。正因如此,郑庄公完全掌控了战争的走势,也就没有必要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宋国的行动上了。于是,姬寤生选择在两次长葛之战中间的空档,对外又进行了一次示威性的征伐,而这次攻伐的对象便是此前也参与过围困郑国东门战斗的陈国

对长葛之战走势胸有成竹的郑庄公

那说到这里,恐怕又有朋友要发问了,作者“闲叙”你既然说这次是郑庄公发起的一次示威性征伐,为什么把这篇“史话”算在陈国头上呢?难道是“陈国史话”一直没有开篇,所以特意拿这篇做个开始?另外,你之前也说过了,陈、蔡两国在当时围困郑国的四国当中属于胁从,庄公已经不打算跟他们计较了,怎么这次又要攻打陈国了呢?

您别说,这几个问题还确实挺有针对性的,所以在下也要逐一解释一下。首先,把这篇“史话”算在陈国头上,并不是因为一直没有开讲“陈国史话”,而是因为《左传》所记的这次攻伐,有关郑国方面的记载很简单,仅“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这样简单的一句。反倒是后面关于陈国为何会被攻打的解释要丰富得多,所以要把这篇文章写作“陈国史话”。其次,陈、蔡二国的确是当时围困郑国东门的帮凶,本不在庄公必须要报复的名单上。但是,现任的陈国国君一个“豪横”的表现,愣是惹恼了郑庄公,无端引来了这次麻烦。那既然说到了陈国,并且这又是该国的开篇“史话”,我就先给大家简述一下陈国的国君传续,好引出今天的主人公陈桓公妫鲍。

《左传》中有关“郑伯侵陈”的记载

陈国,在前面写“建国录”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他们是舜帝的后人建立的封国,国姓为妫,妫满是该国的首封国君。妫满离世后,陈国共传代11次,把“接力棒”交到了陈桓公手中。而这11次传代中,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但也有过两次兄终弟及的传位:其中一次发生在第2次传代,由妫满另一个儿子妫皋羊继承了哥哥妫犀侯的君位,成为第三任陈侯——陈相公。另外一次发生于第9次的传代中,由陈夷公妫说的弟弟妫燮继位为侯,成为第十任国君——陈平公。

陈国首封国君妫满的雕像

只不过,这两次兄终弟及的后续结果稍有不同,第一次兄终弟及后,陈相公最终又把国君之位还给了哥哥的儿子妫突,让他成为了第四任国君陈孝公。而第二次发生兄终弟及传位后,可能是陈夷公真的没有子嗣,所以陈平公便将爵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妫,也就是咱们今天的主人公鲍的父亲——陈文公。这样看来,陈桓公妫鲍能够继承国君之位还是有幸运成分在的,要不是他的爷爷妫燮有机会成为陈侯,他恐怕也没资格跟郑庄公平等对话了。那今天的主人公陈桓公已经引出了,咱们就一点点展开这场郑、陈交战的故事。

陈桓公妫鲍,在咱们之前讲过的故事中也有过出场“镜头”。不知大家可还记得,卫国的退休大夫石碏大义灭亲铲除叛臣之时,所联络的陈侯便是陈桓公。当时,陈桓公不仅帮助卫国生擒了两个叛贼姬州吁和石厚,还很有礼节地请来卫国的使者,让他们亲手处决本国的逆贼。这样的表现让妫鲍显得既通晓大义,又注重礼节,真是一位十分不错的陈侯,应该算是陈国之幸了。可是,有着这样高光时刻的陈桓公,偏偏在对待郑国的态度上出了问题。

石碏大义灭亲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鄙人称这次郑国的入侵为“示威性”攻伐,而不是“报复性”攻伐。其原因就是郑庄公此次攻打陈国并不是为了报“东门之仇”,完全是因为陈桓公对他甩脸子,还不把郑国放在眼里。所以,庄公想给陈桓公一点颜色看看,让妫鲍明白此时的郑国有多么强悍,这才出兵教训了一下陈国。那陈桓公到底是什么时候得罪的庄公,又是怎么给庄公甩脸子的呢?

原来,在四国围困过郑都东门以后,郑庄公已经认清了这次闹剧的主谋和主攻为卫、宋两国。因此,姬寤生只做了报复卫、宋两国的计划,并决定放过陈、蔡他们。只不过,陈、蔡两国确实是被郑国放过了,但庄公仍然担心自己在报复卫、宋之时他们会来帮忙,便向他们派出了使者,表示弃怨修好。想通过这样的外交手段牵绊住陈、蔡两国的手脚,阻断卫、宋两国的援兵。可当郑国的使臣到达陈国后,陈桓公的态度不仅非常冷淡,还不同意讲和,让场面十分的尴尬。

当双方僵在那里相持不下之时,一位名为五父的陈国大臣站了出来,以“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为理由劝说陈桓公,希望他改变主意,答应与郑国讲和。按说,五父的这番话挺有道理的,桓公如果能认清形势、顺水推舟答应了郑国请求,也就相安无事、万事大吉了。可是,妫鲍偏偏就在这里犯了“豪横”的毛病,否定了五父的提议,还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左传》中五父劝陈桓公与郑讲和的记载

桓公认为:当今天下,在陈国周围,能对陈国产生威胁,或者说陈国应该提防的国家只有卫、宋二国。郑国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桓公自己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所以,一个“弱国”因为“害怕”而向自己求和,陈国何必同意这样的请求,而得罪了卫、宋两个“强国”呢?因此,陈桓公再一次拒绝了郑国的提议,不同意与之讲和。致使郑国使臣愤愤地离开了陈国,将妫鲍的回复及态度一一告知郑庄公。

庄公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恶气郑国现在不能说称霸天下吧,但在中原一带可以说暂无敌手。就算此前被卫、宋等四国围困了东门丢了颜面,那也是事出有因,无暇搭理四国而已。并且,庄公通过坚守城池,回避了四国大军的锋芒,其实并没有让郑国受到太大的损失,无非就是丢了点谷子罢了。没想到,这竟然让陈桓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郑国是“弱国”,不值得与陈国交好。那姬寤生肯定要有所行动,至少要让妫鲍了解郑国现在的实力

这才有了隐公六年五月的这次郑国侵陈的战争,郑国以一场完胜好好地教训了一番陈国。并且,这场大胜刚好发生在郑、宋两次长葛之战中间的空档期,庄公可以如此见缝插针地发动另一次战斗,应该也算是他对宋国的攻伐早就成竹于胸的一个佐证吧。陈桓公也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被左丘明好一番奚落,认为他丢弃了善举,又助长了恶行,才酿成了陈国大败的结局

盲目“豪横”的陈桓公

但是在鄙人看来,《左传》的这个评价似乎有点过于严苛了。陈桓公的决定虽然铸成了大错,但他真算不上是“抑善扬恶”,顶多就是眼光不行、误判了对手的实力而已。鲍只看到了立国较久的卫、宋两国比较强大,却忽视了仅仅立国三代,就奋三世余烈而成“小霸”之气的郑国,让他成为这场战斗后被世人诟病的对象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陈桓误判、陈国传代概述、两次兄终弟及、平公一脉承爵、妫鲍继位、郑国请和、五父劝谏、桓公拒绝、郑庄侵陈、左传、恶评桓公。

关键词云图简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