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古老的瑶族婚礼习俗:有着自己浓厚的民族风采

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并充满着神秘感,不但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也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瑶族大多数都居住于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那里山峰连绵,景色如画,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极小,因此他们还保留着自己传统、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其中,瑶族的婚嫁习俗有着自己浓厚的民族风采。

巴马瑶族定亲俗仪

流传在瑶族聚居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定亲俗仪,是瑶族在说亲时专门用来表达婚礼事宜的一种习俗。在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相当牢固的基础上,家长各自选派一名高明歌手相约会面,用定亲词商量婚礼诸事。男方派出的称“市商”,女方派出的称“嗨把”,均由壮年男子充当。俩人站在一张摆有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条的竹筒的八仙茶桌旁,然后“嗨把”捧起筷条摇动起来,并按摇动筷条的节奏朗诵定亲词,颂完一段。就从竹筒抽出一根筷子放到“布商”面前。“布商”紧接诵答,然后将筷子拾起握在手中。这样,直到所有的筷条都从“嗨把”的竹筒移到“市商”手里。双方斟酒互敬,一场定亲仪式完满结束。女方家长为庆贺亲事的达成和慰劳两位歌手,热情置酒款待。

金秀拉珈瑶和花兰瑶的婚礼最为简朴

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瑶族婚礼有繁有简,形式多样。广西金秀拉珈瑶和花兰瑶的婚礼最为简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 不请客,不送财礼,也不敲锣打鼓,更不燃放鞭炮。同时,女方既不请客,也不做嫁妆,而且结婚仪式是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的。也就是在接亲那天晚上天黑时分,男方派几个女青年带上五斤猪肉、五斤酒和五斤大米,悄悄地到女方家去。女方的家人与接亲者同桌吃一餐便饭,就点着火把将新娘接到男方家去了。男方家人三更半夜与新郎、新娘和接亲者及几个近亲的长辈同桌吃一餐便饭,婚姻大事即宣告结束。

红瑶结婚仪式更是独特

在广西三江县,老堡、文界一带地区的红瑶青年男女结婚仪式更是独特。他们是背着女方父母互许终身、缔结婚约、举行结婚仪式的。婚礼过后才派人同新郎、新娘带上两只鸡和十二斤喜酒前往女方家报喜,并赔礼道歉。女方父母只好默认这门亲事。实际上,女方父母不是绝对不知道,只不过是一种婚俗罢了。他们婚后,妻子“不落夫家”。每逢年过节或农忙时,丈夫才去接妻子回家住上几天。之后又返回娘家去了。等到妻子有了身孕,产前才到夫家生活。

拜堂仪式,在勉瑶中尤其盛行,且隆重。即结婚之日,男方派数位男女到女方家接亲;女方也派数位男女送亲去男方家。拜堂之夜灯烛通明,堂屋摆着数张长方形筵席,亲朋满坐。新郎和新娘穿着民族传统盛装,新娘头一蒙着一块四方形的瑶锦,新郎和新娘站于厅堂中央(男左女右),面向神台,由司仪主持一十二跪拜礼。跪拜的主要对象是:拜祖父母,拜父母,拜叔叔伯伯和兄弟姊妹等。按辈受礼,逐一进行。每拜一位都要行一十二次跪拜礼。并给以敬酒。

金门瑶接亲要唱“拦路歌”

金门瑶接亲要唱“拦路歌”,当男方派10余位男女到女方家接亲时,要唱十几轮“拦路歌”。当接亲队伍把新娘接回新郎家时,得举行进门、合婚、认亲等仪式。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则一起“回门”。在新娘家住上一个晚上,又返回新郎家生活。

八排瑶新娘出嫁要念瑶经、朗颂吉利语

广东连南县八排瑶当新娘出嫁时,由先生公为新娘念瑶经、朗颂吉利语,由新娘的亲婶、亲嫂帮新娘梳妆打扮;新娘出门时,倒着穿草鞋走。

茶山瑶半夜接新娘

金秀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其中茶山瑶的婚俗别开生面。接亲时,不吹吹呐,不抬花轿,不打锣鼓放鞭炮。男方派房族兄弟数人,半夜点火去接新娘。女方家里每一重门都点上一盏油灯,照着接亲房族。当吃罢“领情饭”之后,便把新娘接走。陪同新娘的有新娘房族姐妹数人。此时正是午夜,新娘离开村寨无人知道。新娘到新郎家酒席也很简单,当太阳东升时,新郎新娘扛着锄头双双下地劳动。这种婚礼,仪式简单,不铺张浪费,直到今天,瑶族人民仍然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红头瑶新娘半夜举行仪式后才能进家门

马鞍底的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育棉人。因妇女们的头饰很特别,用三丈多长的红布盘缠而成。所以,外民族的人又称他(她)们为红头瑶。在红头瑶的家庭里,父母很早就为子女订婚,订婚前要请祭师将男女双方各命属相来对照合婚书,能相配才能订婚。瑶族的婚礼要举行三天三夜:第一天是新郎家到新娘家过(送)礼;第二天是娘家的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到男方家,但不能进门,等到半夜举行仪式后才能进家门;第三天夜里新郎、新娘进行拜堂后待天亮时男方家将定金付给女方家人,置办酒宴将娘家人及送亲的亲属送走后,婚礼才算结束。一对新人才能进入洞房,共度蜜月。

恭城瑶族有唱陪楼歌的习惯

广西恭城县莲花乡九甲河源头的瑶族、壮族地区,每逢姑娘出嫁,都有唱陪楼歌的习惯。邻近村寨后生们每当听到有唱陪楼歌的音讯。都赶来围在闺楼四周。开始,姑娘并不轻易和楼下的后生们对歌,而是要经过一番“择优录取”,选中后才开始唱。对歌内容十分广泛,但谁也不许唱低级庸俗的山歌,否则将遭到痛骂和拒绝。主家对后生们招待十分热情,一连唱几夜,直到新娘出嫁过门为止。

盘瑶“嫁女”和“嫁郎”

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盘瑶婚姻较为稳定,一般从一而终,离婚极少。离婚时,当事人双方砍铜钱或破竹筒对天发誓各执一半即可。若离异再嫁,“身价”钱可由石牌头人收理,嫁娶双方不能收受。

瑶族还有“女大当婚,男大当嫁”的习俗

如在勉瑶或金门瑶地区,当女子达到结婚年龄时,凡不愿出嫁的则留在家里娶女婿;有的男子长大了,不愿在家娶媳妇的,也可以出嫁到女方家去。男子出嫁到女方家以后,所生子女的姓名,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则随父姓。属多子女的,则以此类推。
男女双方各自都有与自己同姓的子女送终接代,承顶香火门第。男子如是孤儿或被收买到女方做女婿的,男方得更名换姓,即改随女方姓氏。所生的子女也全随母姓。男方如果是独生子,嫁到女方以后,家里无其他人照料父母双亲时,则采取“两边走”的形式。即男女双方都有流帮助父母劳动之责,都有承担赡养双方父母义务,也都有继承双方父母财产的权利。因此,独生子女出嫁后,父母也无后顾之忧。

总结:每个瑶族支系,在婚俗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瑶族的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他们在不断的历史变迁和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下来的深厚的民族文化。

(0)

相关推荐

  • 民俗摄影风采 | 嫁郎?探秘大瑶山的奇特婚俗!

    天刚亮,山路上出现数十人的送亲队伍,簇拥着一个男人,新郎? 对,这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瑶支系特有的婚俗--嫁郎.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 ...

  • 她到底嫁给了谁?

    元旦,到油岭瑶寨的传统婚礼现场寻找答案去! 八排族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盘瑶的一个分支,世界唯一性地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的婚礼至今仍保持着千百年来所沿袭的传统习惯,不但洋溢着人与神同庆同乐的天籁之 ...

  • 『踩生』绥宁苗族团寨神秘的古老生育习俗|苗族团寨文化记忆|杨焕礼

    苗族团寨文化记忆系列 踩生 杨焕礼‍ 大园古苗寨 记得小时候,团寨的妇女生小孩好像是田里扯萝卜一样,扯一下出来一个.一个婴儿的出生,一锅热水,一个脚盘,一把剪刀,一个接生婆婆就能搞定.昨天还看见挺着大 ...

  •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村落婚丧嫁娶习俗,包括习俗过程.内容.主要参加人等. 婚   礼 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重八字命相,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慕才貌双全.礼节繁缛,婚事铺张,贫富殊别,若稍有不同,便视为&qu ...

  • 神秘!古老文化 秘鲁沙漠再现“纳斯卡线条”绘画

    神秘!古老文化 秘鲁沙漠再现“纳斯卡线条”绘画

  • 神秘的古老巨石,被完美切割成两块,是天然形式还是史前文明?

    沙特阿拉伯的泰马绿洲,多年以来一直以以其岩石艺术和历史遗产而闻名.这里在古代曾是一条重要的贸易廊道,同时也是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4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留下了许多岩石艺术,成为 ...

  • 山西古代婚礼习俗

    相比较现代婚礼和西式婚礼而言,中国古代婚礼有其特定的流程.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山西当地的古代婚礼流程. 说媒 说媒是议婚的第一步,通常由男方家长托亲朋邻里作媒介,为男方务色配偶.媒妁牵线搭桥,两头撮 ...

  • 古代匈奴人,娶“妻后母”婚礼习俗如何来的?妻子多数是其大嫂

    前言:匈奴人是中国北方特别强劲的一个民族.从战国至汉代,在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将北方民族通称为匈奴.对匈奴,华夏民族的印像一直不大好,大家一想起匈奴,脑海中便是一群粗暴的小伙骑着马奔驰.匈奴人," ...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婚礼习俗(二)

    6.完婚.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是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最隆重,也最繁琐. 下帖:在确定婚期后,对于一些重要的亲朋好友必须要由男女双方家长最少提前一周时间亲自上门,送达请柬文书,邀请宾朋亲友届时莅临 ...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远在先秦时代,古人就确定了婚礼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本县当今的婚礼习俗,大致仍沿袭着"六礼"的程序,稍有变化. 1.请 ...

  • 越南瑶族结婚习俗,看一下和中国有没有一样,有这种瑶族吗

    瑶族除中国外,以越南分布较多,较广.地域沿越中.越老边界一直延伸到北部沿海.他们系明代以来从中国两广和贵州.云南迁入,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一迁徙过程的 传说和民间文献记载.内部根据服饰特点分为红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