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花】春兰

春兰

(兰科兰属地生植物)

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

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

又名朵兰、扑地兰、幽兰、朵朵香、草兰,

是中国兰花中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人们最为喜欢的种类之一。

植株一般较小,假鳞茎较小,卵球形。

叶带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多单朵或两朵,不出架;

花色以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

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3月。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

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

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

广义的春兰还包括豆瓣兰、莲瓣兰、春剑,

它们的主产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区,植株花朵各有特色。

主要种类

线叶春兰(变种)

var. goeringii

叶宽2-4(-5)毫米,边缘具细齿,质地较硬。花单朵,极罕2朵,通常无香气。

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分布区与生境近似原变种。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

植物文化

春兰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春兰的传说。古人认为春兰“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春兰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春兰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春兰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春兰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春兰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春兰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春兰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个关于兰花的美丽传说:兰姑娘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大别山的深处,居住住着二个人,

一个是婆婆,一个是媳妇。

婆婆对媳妇兰姑娘很苛刻,

总说她不好好干活,动不动就惩罚,

不给吃喝,还得干重活。

有一次,兰姑娘舂米时,家里的一块糍粑被狗吃掉了。

婆婆诬陷是兰姑娘所为,打骂之下还是逼供不出来,

就惩罚兰姑娘一天舂米九斗。

到了晚上,兰姑娘还在干着重活。

整天都没有吃喝的兰姑娘,终于累倒了。

凶恶的婆婆气得跺脚,拿起大木棒,把兰姑娘打得晕倒在地。

婆婆还不解恨,说兰姑娘是装的,将她捆起来,

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拉出她的舌头,

用簪子狠狠地在兰姑娘的舌头上乱戳,

兰姑娘的嘴巴顿时一片血肉模糊…… 兰姑娘,

就这样死去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

在兰姑娘死去的山谷里,生长出了一株奇异的花草。

它淡妆素雅,悄悄地散发着了;阵清香。

这是兰花,人们都说这是兰姑娘的化身,

花蕊象舌头,上边有着血痕一样的红斑点。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