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英传记 新华艺专校史
新华艺专创建实属偶然,并非与美专分庭抗礼。那个年代沉淀于底层的泥沙,当社会阶层出现湍流时,自我上升意识高涨,想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之气概,激起波涛实现阶级跃进。十五年秋学子借机起事倾覆大船,创办新华艺专之举,实为在母船即将沉没之际,且遭数月无薪之囧,弃船逃生而已。
由潘伯英撰写的校史(第十八届新华艺专学生毕业纪念册)
民国十五年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不幸发生风潮,其时学校当局与学生各执一词,趋于极端,竞成不可收拾之局,该校遂宣告暂时停办,余亦与多数教员遂离校矣。旋因大部分学生请求己离校教职员诸闻韵、潘天寿、练为章、俞寄凡及伯英等设法救济,且该离团再三宣言不复校。同人等不忍坐视数百青年之失学,遂着手筹备,得俞兰生先生之助,于民国十五年冬遂有“新华”之产生也。
本校定名“新华”,即以艺坛另植新花之意!初则称院,赁屋于法租界金神父路。第一届招生,学生共有三百余名,一切校务由委员会负责处理。十七年冬,由校董会根据中央之令,改为校长制,更名为新华艺术大学,推选俞寄凡为校长。十八年秋添设女子音体专修科。原有国画系,西画糸,音乐糸,及艺术教育四糸之外,又试办雕塑糸,后因该糸学生不多,并入于艺教系。
在民国十八年之狄,遵部令又更名为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值国家多故,社会不景气,以致影响教育,本校亦不在例外。十九年冬,汪亚尘由欧洲归国,举行旅欧作品展览会于沪市,陈列两年余旅欧所作之精品二百余点,实为国内研究艺术者之模范也。
其时吾人正为谋新华团体事业之增进,广集旧日同志,力事扩充,经数月之集议,遂于民国二十年二月一日,重组校董会,添聘何成濬,于右任,王天木,徐朗西,史量才等为校董,推举徐朗西为校长,聘汪亚尘俞寄凡刘质平徐希一及伯英等负责办理校务。
二十年夏添校产十余亩于江湾水电路,由校长募足基金,积极改进校务,并添聘欧洲归国教授及国内名家十余人,襄助教职,声誉日隆,二十年冬,奉部令暂准于立案,结束女子音体校,添办工艺图案系同时期中又决定添办艺术师范学校,经本市教育局核准设立后,正式开办。
二十一年春,又在沪闵路北桥上海县政府贴邻购置地基三十余亩,同时在原有校舍傍另开广场,修正学校一切规程,根据教育部训令之指示重新整订校章,对于教务,组织教务改进委员会,一切设施与教导学生之学业,得日渐增进效率,此皆由汪教务慎重计划,毋稍懈倦之力也,对于校务则设立校务委员会,每月举行常会一次,定有三段改进计划,在五年内,冀以完成全国最有内容之艺术学校!
二十二年秋,教育部派员视察,同年十一月奉教育部一二四八七号训令更暂准于立案为准于立案!训令中有:“该校教职员能一致合作,学生精神颇能表现”等评语;本校同人等受宠若惊,从此益加奋勉。校务方面,除原有校舍全部修茸及改造外,另在新开校地上建新校舍一所。划作图书馆与研完所之用。对于图书,二年内己增至万余册。
二十三年春为纪念徐校长夫人,另开友淑图书室,添购新书,预约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及国学与绘图理论外,又定购法国及日本美术书籍数百种。同时添置学校各种设备,竭力充实内容。原有后操场拨为女生之运动场。最近又计划古物陈列室;已有校长捐入古物及古画三百余种,全部陈列,以供学生研究美术工艺品之参考。第二段校务计划拟定在北桥建筑新校舍。
本校创设以来已历八载,对于校务莫不合全校教职员与爱护新华之诸同人共同努力,至今日确具规模,毕业生已遍于国内,即南详各地之艺术教员,渊源所自,亦皆出于本校。总之,本校自二十年二月改组以来同人等兢兢业业,诚爱相共,决不敢自欺欺人。
默察时代潮流,今日之所为新生活运动,似当有健全艺术教育,才能达乎新生活运动之要旨,故同时应有新艺术运动,盖新生活运动之要旨,在乎振作民族之精种,艺术乃训练民族精种最适当之科学也。新艺术运动,须国内提倡艺术教育者皆能以身作则,实事求事在教育上努力,若空唱口号,假美术之名而专作丑术,欲创出代表时代有心魂之艺术,其可得乎。
八年以来,本校虽有细微成绩,决不以此为自满。今后更当磨砺向前,以诚相待,以爱相共,努力开辟艺术之光明大道,愿吾同人同赴之,愿吾同学共勉之!
1935年12月
参阅资料:
参阅之一
随着上海美专国画系逐步走上正轨,诸闻韵的艺术教育思想也在日益地变为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上海美专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进一步激发了诸闻韵新想法的产生。他意识到很有必要再多办些美术院校使得更多的人接受艺术教育,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艺术修养,并实现艺术救国的理想,既有利于宏扬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存中华民族的独立性。
上海美专由于裸体模特事件处于社会舆论批评的中心,更为糟糕的是美专已发不出教师的工资,有些甚至拖欠达半年之久,最终于1926爆发了一次风潮。遭受模特儿事件挫折的刘海粟,又面临学生们的驱逐。学生们认为他不务正业,并且要收回由学生出力募捐兴建的校舍,师生举行了罢课示威,于是一些教师提出另外组织一所艺专的想法。
1926年冬天,俞寄凡、诸闻韵、潘伯英、刘质平、潘天寿等人共同发起创办了新华艺术院(不久更名为新华艺专),开设了国画、西画、音乐、艺术教育四系,校长是俞寄凡,诸闻韵出任国画系主任。学校初创时期的困难可想而知,资金、师资、管理等大摊子事情都要落实。友人高剑父还特地为新华艺专题词“艺术救国”以示赞许,于右任先生也题词“诚爱”赠予新华艺专。
《诸闻韵》诸天觉,周飞强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06,第22页
参阅之二
符罗飞,1897年8月13日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贫苦渔民家庭,取名符福权。........
1922年病退回国,贫病交加,曾一度在杭州广化寺落发为僧两三个月。不满寺庙等级压迫而离开。回到上海暨南商科学校。由赵正平安排到江苏省教育会暨南招待所工作。因此有机会考入上海美专半工半读,接受正式的美术教育。第二年,因江苏省教育会暨南招待所取消,赵正平又安排他去南京暨南女子部做图画教员,上海美专的学习被迫停止。在南京,因“五卅运动”带学生到南京下关示威游行而与女校校长产生矛盾,离开南京回上海。
1924年返回上海在上海同济大学任预科美术教师。同时恢复在上海美专的学业。
1926年秋上海美专毕业。
1926年秋由于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潮,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法租界交通工运宣传员,支部书记刘平衡。(刘平衡1901-1931年,原名刘秉钧,中共党员。1922年任中共法租界部委书记。任中共法南区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候补委员。民国十六年十月被捕,民国二十年四月中旬被害于狱中)。
1926年秋符罗飞离开美专后在上海金神父路尾参与筹办新华艺术学校并任教。组织“云涛画会”。并与陈玲(沙可夫之妹,当时是“CY”)结婚。
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在法租界从事交通工人的宣传组织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由赵正平、陈昌宛介绍,改名“符中介”潜入杭州公安局当庶务一个多月,因受嫌疑,遂改投北伐军二师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宁汉分裂”时部队从蚌埠调回南京,转而攻打武汉。在印发的“赤化录”名单里有“符罗飞”的名字,途径芜湖时离开部队,回上海。刘平衡曾要他办一所小学作掩护,因形势紧张而放弃。秋天,携妻子赴新加坡,先后在新加坡养正中学及槟城益华小学教图画。..........
《符罗飞彩墨画选集》符和强符和平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第64页
参阅之三
上海新华艺专早已被侵华日军炸毁,后辈已经无从见到这所在1930年代闻名中华的艺术学府了。但新华艺专校友郑镜台、荣君立、林家春先生撰写的《在学潮风暴中产生的新华艺专》一文,简明述说了这所艺术院校的兴衰史。
1926年秋,国内正直新旧思想交替之际,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暴席卷全国,学潮迭起。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也在学潮之中而陷入瘫痪。许多爱艺术的青年因无学校可入,群起呼吁,请求老师出来为培育新人而建立艺术学校。
原上海美专教授诸闻韵、潘天寿、练为章、俞寄凡、潘伯英等为了青年学生奋起多方奔走积极筹备办学。并得到社会耆宿俞兰生的协助,一所拯救艺术、培育新人的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终于在是年12月18日宣告成立。
《李青萍画传》黄德泽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参阅之四
1926年11月,上海美专因西画系教师与中国画系学生发生纠纷而酿成学潮,后又扩大到部分学生与校方冲突。1927年3月,校长刘海粟登报声明“不再过问校务”,4月1日上海美专停办,至10月才重新复校。学潮引发了教师的分歧,由俞寄凡、张聿光、潘伯英、宋寿章与潘天寿等共同发起,于1927年底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院(1929年定名为上海新华艺专),潘天寿任艺术教育系主任。潘天寿在上海执教5年,作为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开拓者,曾在1924年8月和1926年10月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举行的两次会议上连续被选为评议委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当时美术教育界的地位和声望。
《战斗在大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07,第316页
参阅之五
李文宜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在信上还问到:“我还有两个问题不清楚:一是过去听说新华艺专师生原都是上海美专的师生,是从上海美专分裂出来另办一新华艺专的,但不知因何故而分出来另办一校?二是听说上海被日军侵占后,在上海打浦路的新华艺专校舍,曾被日人用大火烧毁了,有无此事? 您是新华艺专的创办人之一,可能知之甚详,因而不揣冒昧提问,您是否能示知?
对于这样一位好学生和好同志,而年过九十大寿还关心着、怀念着母校60余年前的兴衰,我便将我的所见所闻如实告诉她:1926年12月18日成立的新华艺专确是从上海美专分裂出来的,原因是学生不满教师的独裁,要求言论自由;要求膳费公开,如有剩余,还须退还给学生,不得从中克扣,不得任意增加学费,更不能任意开除学生等。但校方不仅不接受学生的要求,反而多次指使中国军警及法国巡捕镇压学生,井将学生赶出学校,将大门上锁,进而宣布提前放假,使大批学生流离失所。一批同情学生的教师向校方进言说,有的学生已临近毕业,这样做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等。校方则扬言:“你们谁有本事,可给他们另办一所大学好了,可使他们毕业。”在此情况下,以俞寄凡为代表的一批有正义感的教授,才决然毅然离开上海美专,才另创办一所新华艺术大学。“新华”二字寓意为一朵艺术“新花”。当时亚尘先生虽不满上海美专校方的粗暴作风,但由于情面难却,没马上离开美专。一年后.亚尘以赴欧考察艺术为名,也离开了美专,返沪后并接办新华艺专。
第二个问题也正如大家听说的那样,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炮击了中国军队据守的闸北区。接着日军的陆海空向上海华界地区全面进攻.并大举纵火焚烧华人设备。因日本人知道新华的师生抗日情绪高昂,至11月14日,美丽的新华艺专也被日人接连焚烧三次,使之成为一片瓦砾场。
《忆在上海新华艺专时》荣君立,《李文宜纪念文集》吴修平主编 群言出版社2000年 第191页
参阅之六
刘海粟还当上了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会长,一切似乎十分顺遂,刘海粟意气风发,亦想通过策办全国美展而一跃成为整个中国美术的领军人物。然而形势至1926年底急转直下,因社会大环境与美术界小环境的共振,上海美专学潮蜂起,美专教授俞寄凡等发表宣言与刘海粟划清界限,并带领一部分学生出走美专,另行成立新华艺术学院。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海粟在国共斗争、国民党左右派内讧、及美术界的派性之争中进退失据,以致锒铛入狱。数月后出狱,刘海粟又东渡避祸日本月余,至此萌生退意,并在1927年4月关闭上海美专。
《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商勇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04,第115页
参阅之七
1925年模特事件后,刘海粟的名声及权威受到极大的销蚀,这也是后来学潮风波的伏笔。1926年11月底,当北伐军进入上海之前,美专西洋画科主任王济远上课时,与其他年级擅入教室的学生郎应年发生争执,对峙中王济远打了该生一巴掌,因而迅速酿成一场学潮。校方开除郎应年等3名学生,在少数左翼学生的鼓动下,学生集会、罢课,并要求成立学生会。刘海粟坚拒。上海城防司令部插手抓走几个带头学生,而致事情闹大。其时上海城防司令部与工人纠察队时有摩擦,此事成为左翼学生与美专校方斗争的契点。12月张聿光等刘的竞争对手联合师范科主任俞寄凡议定,拟另设立“新艺术专科学校”,吸收流离失所的美专学生。
1927年3月,被开除的学生回校找刘海粟清算。学生故意激怒刘,刘用文明杖敲打学生,预先守候在门外的警察顺势逮捕刘。1927年3月下旬,刘海粟保释出狱,美专离校学生返校与学校当局再度发生冲突。4月初,刘海粟被以“反对北伐”“反对国民革命”为名通缉,刘海粟避难于英租界,宣布美专暂行停办。
《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商勇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04,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