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内庭穴,清胃泻火,理气和血

内庭穴位于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即为该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荥穴。

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因此得名内庭穴。

艾灸内庭穴可以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在中医学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疗牙龈肿痛、齿龈炎、扁桃体炎、胃痛、跖趾关节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肿痛等。在现代临床运用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内庭穴还有一首歌诀: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有些人经常会感到手脚冰凉、气血不畅,甚至厌烦嘈杂的人声,这种情况下艾灸此穴,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无论是养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

(0)

相关推荐

  • 减肥效穴—内庭穴

    内庭穴是胃经在足部的重要穴位,不仅能够改善胃肠疾病,而且对足背部疼痛等局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显示,内庭穴具有很好的泻胃火作用,是治疗因胃火导致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特效穴位,同时内庭穴能够抑 ...

  • 子宫肌瘤快快用艾灸!——祛寒、理气、排瘀,从根源取出病灶!

    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 ...

  • 『名医经验』袁长津临证专栏-吐血宜清胃泻火 补齐摄血

    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吐出或呕出.常夹有饮食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火犯胃,而损伤脉络所致.有部分因为中气虚损,血失统摄而致吐血.另外,某些急性热病出现热伤营血证时,亦可出现吐血. 辨治方药 胃中积热型 ...

  • 艾灸补、泻原理和方法。

    平台性质:传播为人处事正能量.智慧,权威企管,美容.养生专业知识及项目开发合作. 灸的补泻 对于艾灸的补泻,<灵枢·背腧>中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 ...

  • 【刮痧】刮痧 艾灸,一泻一补,逐离经之血,补脏腑之虚!

    一."痧"是什么? 我们在拍打或刮拭皮肤时,皮肤上常会出现小点子,颜色有粉红.深红.青紫.紫黑.黑色等,通常我们将这些小点子称为"痧". 在中文里," ...

  • 手上有条经是心脏“保护神”!刮痧 艾灸,一泻一补,胜过吃人参

    我们都知道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增智等功效,为"百补之王". 不过,人参性燥,服后极易上火,并非人人皆宜,更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其实,在中医看来,人体自带一条大补经络-- ...

  • 盲目艾灸会形成伏火、郁火。伏火在肝肾血脉...

    盲目艾灸会形成伏火.郁火.伏火在肝肾血脉,焦骨灼筋:郁火在体内,可导致三焦气机不畅,各种变证丛生. 余秋平教授经验:门诊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反映自己月经量变少,容易上火,指甲脆薄,皮肤干燥,鼻子 ...

  • 艾灸分补泻,你用对了吗?

    艾灸虽然操作简单 却也有补泻之分 怎样的灸法才是补,怎样才是泻? 什么病要用补法,什么病要用泻法? 这些你真的懂吗? ▼▼▼ 艾灸分补泻,你用对了吗? 何为补,何为泻? <针灸大成·艾灸补泻&g ...

  • 无为灸与艾灸的补泻

    网友阿梁对无为灸兴趣浓厚,长期实践.她有个朋友是科班出身,被她灸过后,又读了阅素灵先生的文章,生怕自己被阿梁的灸法给"泻"了,毕竟阅先生说: 绝大多数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补法而是泻 ...

  • 艾灸屋翳穴,止咳平喘,理气安神

    艾灸,也可称之为灸疗,是将晾干的艾叶打成绒状并卷制成艾条或艾柱,点燃后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具有温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