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一炷表虔诚,您知道一炷香的功夫是多久吗?
清香一炷表虔诚,“上香”是道教沟通人神之间的基本方法和礼仪。所谓“一炷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香在道教法物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道教上香礼仪,敬三炷清香,供奉祖师,以传内心之尊崇和虔敬。随着道教走入民间,“香”也被民众所接受,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寄托感情不可或缺的一样工具。
道教上香的含义
香云缭绕,腾空而上,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诸神。
道经说“宝香焚在金炉内,香烟缭绕达上苍”。这说明了“香”是人与神之间的通讯物,我们通过烧香,香烟袅袅能把我们的祈愿信息传达给神明,从而祈求神明保佑。因此道经中说“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来。”
道经中《祝香咒》云“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左手为阳,为大,表示对神明尊敬)。三柱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寸代表“寸心”,是指真心诚意,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这是指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因为“香”的本质是香而不臭。我们向神明敬香,就是表示要持守“香”的本质,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恶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不做亏心事;“口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口出脏话等。“心香”是心善而不恶,故无“心业”;“身香”是指是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口香”是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这就是修持“三香”,荡除“三业”的含义。
以前有一种香,点燃以后,香烟弥漫于空气中,能消灭空气中的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保护身体健康。
围绕香也有很多趣事和典故,比如人们常说“一柱香的功夫”,换做今天的时间概念是多久呢?古人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所以他们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是,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古代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还可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此外人们还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籇”。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籇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籇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籇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道观、寺院用作计时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用香计时,可谓古人智慧的结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语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以表祈求长寿、贺喜庆祝的朴素心愿,而这恰恰回归了用香的本意——祈祷上苍,降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