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保举老十四做大将军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听取了邬思道的建议,保举了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而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为雍正最终能够成为“九子夺嫡”的胜利者,进而在康熙去世后成功继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坚实的基础。
那么,雍正为什么要举荐身处“八爷党”的胤禵担任“大将军王”,他又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利益”,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细细道来。
起初雍正想要保举胤祥出任“大将军王”,而这更多的还是一种私心。
盘踞在西北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传尔丹率领的六万军队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决定从自己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封为“大将军王”,并让其统领西北大军前往平叛。
这时的雍正瞬间想到了与他关系密切的十三阿哥胤祥,毕竟他的弓马技艺远逊于胤祥,再加上胤祥曾有过统兵作战的经验,所以雍正保举胤祥出任“大将军王”确实是属于“举贤不避亲”,因为胤祥确实有这个能力去率兵平定叛乱。
然而,雍正这样的打算虽然有着一定的“于公”成分,但是这其中更多的还是出于他的私心。
一来,此时的胤祥仍然被康熙圈禁在宗人府之中,雍正在看到胤祥的凄凉处境时,心中也是极度的伤感与同情,他不希望自己的这位弟弟再在宗人府之中徒耗青春,他想看到的是胤祥能够重获自由,并且继续为康熙所重用。
二来,胤祥遭到康熙的圈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帮助雍正,所以雍正觉得他是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胤祥这位他最为亲密的战友和兄弟“解救”出来的。
三来,就是雍正也确实意识到了这个“大将军王”的重要性,毕竟这是要统领当时全国数量最大、战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谁拿下了“大将军王”,无疑将坐拥非常强大的支持力量,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同时也会在“九子夺嫡”中占据非常有利的主动位置。况且,此时的八阿哥胤禩等人也在积极谋划,妄图夺下这个“大将军王”,雍正自然不会将这个重要的战略“筹码”轻易放弃,他也要放手一搏。
只不过,雍正想要保举胤祥出任“大将军王”的举动却遭到了邬思道的强烈反对。
在邬思道看来,西北战场的惨败,并不全是传尔丹的责任,如果没有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的牵制与掣肘,传尔丹必然不至于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所以,如果是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将军王”,结局也必然是一样的。况且胤祥的喀尔喀蒙古大汗外孙的出身使其在竞争“大将军王”的过程中遭遇诸多的阻碍与反对,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胜算的,“大将军王”的人选只会出自“八爷党”。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将军王”的“谜底”已然确定的情况下,康熙还要让众位皇子和朝臣进行举荐,这其中也是有着他更为深层次的目的所在,这才是邬思道真正的关注点所在。
举荐“大将军王”,无疑是康熙对于雍正的又一次考验。
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已经是对局势洞若观火,他非常清楚,十四阿哥胤禵几乎就是“大将军王”的唯一人选。当然,胤禵本身就与十三阿哥胤祥一样文武双全,并且常年掌管兵部,由他出任“大将军王”,率领大军前往平叛本就无可厚非。
但在康熙看来,让册封胤禵为“大将军王”的过程,可以让其实现“一石三鸟”的目的。
首先,就是保证平叛的成功。
前文中也提到了,传尔丹的全军覆没,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八爷党”皇子们的掣肘,目的就是要抢夺西北大军的掌控权。所以,当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真正统领西北大军的时候,不仅仅是胤禵将会全力以赴,认真平定叛乱,同时,包括八阿哥胤禩在内的所有“八爷党”成员,也将采取同对待传尔丹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胤禵。
这样一来无疑就增加了朝廷胜利平叛的砝码,对于康熙来说,他的目的也能顺利达成。
其次,康熙也想借此机会来挑拨“八爷党”内部的关系。此时的朝堂上“八爷党”几乎是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在“百官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八爷党”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但实力依然不容小觑,而这不仅对康熙皇权威严的一种威胁,同时也将对未来皇位继承的走向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康熙并不想让这些“八爷党”皇子中的任何一位来做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他能够做的,就是从内部分化、瓦解“八爷党”中众位皇子之间的关系,而十四阿哥胤禵便是最佳的人选。一方面,胤禵有着自己的野心,并不甘于长时间的“寄人篱下”;而另一方面,相较于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他与八阿哥胤禩的关系相对较为疏远,并不是绝对的铁板一块。这些都为康熙从胤禵身上寻找突破口创造了条件。
果然,在胤褆当上“大将军王”后,胤禩等人就对胤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八爷党”的内讧,进而给雍正的顺利登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
再次,保举“大将军王”,实际上也是康熙对于雍正的一次考验。
在此之前,康熙一直要求雍正做“孤臣”,目的就是要雍正将整个国家、整个大清王朝放在心中,而不是一味的计较个人的处境与得失,更加不能够将个人的厌恶与情谊放在朝廷之前。从这个角度来看,康熙是非常不希望雍正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保举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将军王”的,因为于公于私,十四阿哥胤禵来做这个“大将军王”,才是最佳的选择。
与此同时,按照邬思道的说法,这个时候的康熙还在观察雍正是否有着“人君”的气度。
十四阿哥胤禵隶属于“八爷党”,尽管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终归是政敌,在皇位继承上,双方是竞争关系,并且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于自己离世后,自己的这些皇子们的处境感到了一丝担忧,他希望看到的是不管谁来继承皇位都能本着这份兄弟情谊,依旧善待乃至重用对方。相比于八阿哥胤禩等人,他更相信雍正能做到这一点。
而他等待着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无疑就是本着这样想法。一方面,他希望雍正能够展示出他的度量与胸怀,对胤禵予以认可与包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雍正和胤禵这对兄弟能够借此拉近关系,从而搅乱当前的“夺嫡”局势。
最终,康熙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结果,而雍正也从保举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的过程中,收获极为丰富。
雍正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为其顺利继承皇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在此之前,康熙仅仅是将雍正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的话,那么雍正保举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这一刻起,康熙已然决定将皇位传给雍正。
毕竟,雍正在这个时候所展示出来的“人君”气度也就此得到了康熙的认可,而这也正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雍正的表现可谓是让康熙对其加分不少。
当然,雍正的这一举动也成功的“蒙蔽”了十四阿哥胤禵,进而产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果。
其一,“八爷党”内部的裂痕出现了。
对于胤禵来说,他也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和考量的。在此之前,他曾在康熙面前与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看似是在为八阿哥胤禩出头,实则是将所有矛盾的焦点汇集在胤禩身上,同时也用“苦肉计”博取胤禩的感动,从而掩盖自己伪造太子手谕这件事情,可谓是用心良苦。
而如今,雍正主动表示愿意扶保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并且在二人生母德妃乌雅氏面前说明此事,以展示自己的帮助弟弟的决心,让胤禵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可以得到雍正的支持,进一步明确了脱离“八爷党”以谋求自立夺位的决心。
果然,从这个时候开始,“八爷党”的内讧出现了,先是八阿哥胤禩安插鄂伦岱在胤禵身边做了卧底,紧接着胤禵又不管不顾胤禩等人的劝阻,执意取得平叛胜利,最终导致了“毙鹰事件”的发生,结果是胤禵和胤禩闹了个两败俱伤,雍正则是坐收了渔翁之利。
其二,雍正拿下了陕甘总督这一重要职位。
雍正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并且极力举荐年羹尧来做这个陕甘总督,实际上这就是与胤禵的一场政治交易。当然,此时的胤禵对于雍正也是有着感激之情,不管是出于信任,还是出于满足雍正需求的角度来说,他也同意了雍正的安排。而年羹尧也在胤禵平叛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其极为重要的支持与帮助,只不过年羹尧的一切行动都是在雍正的部署下完成的。
可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真正目的,是要从粮饷、军需上对十四阿哥胤禵进行牵制,并且利用自己的职权形成对于胤禵及其统领的西北大军的第一道防线。于是,在康熙去世、雍正登上皇位后,马上安排年羹尧在西北实施戒严,并就此掐住了胤禵大军的粮草补给咽喉,使得胤褆全然没有了起兵造反的可能。
而这个时候的胤禵才明白,雍正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这步棋的阴险之处,可当他幡然悔悟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综上所述,雍正听从邬思道的建议,保举十四阿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看似是失去了让十三阿哥胤祥离开宗人府,重新获得自由的好机会,同时也将十数万大军的统领权拱手相让,然而,雍正却是从其中受益良多。
首先,他展现出来的“人君”气度,进一步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与信任,这也最终使得康熙下定决心,准备将皇位传给雍正;其次,雍正成功激发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夺嫡野心,而“八爷党”的内讧也就此产生,雍正可谓是坐收渔利;其三,雍正的亲信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实现了对胤禵的牵制与掣肘,最终确保了雍正的皇位稳固。
由此可见,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的确是为雍正日后的成功登基奠定了极为坚实基础,并且绝对是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的进程中最终胜出的关键一环。这里不得不佩服邬思道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