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回忆录推介之二十三】王勤:《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马达加斯加篇》(十)
【在场专刊】
前几期我们向读者推介的是《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马达加斯加篇》
一、临危受命
二、“战”前调研
三、背水一战
四、初战告捷
五、遭遇女骗子
六、醉人时刻
七、无债一身轻
八、点钱的快乐与烦恼
九、希望小学
十、老赵头
十一、大树下的较量
十二、相思桥
十三、乱中取胜
十四、化缘众生相
十五、岛国的人种与习俗
十六、体育的魅力
十七、学海无涯
本期我们向读者推介的是《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马达加斯加篇》(十)
十八、成功的背后
马达加斯加篇是整个回忆录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华章;也是王勤先生海外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最值得纪念的一段经历......
平台推介:
在场文学平台倾情推介的《难忘在海外的日子》,是资深外交官诗人王勤的一部关于海外外交生涯的力作。王勤先生工作的43中,有20年在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除了两年的法国留学,他把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18年奉献给了非洲人民,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
王勤先生用清新、自然、生动的笔触,把读者带到每一个工作过的非洲国家。读者如亲见那里的河流山川,亲历那里的异域风情;用平实、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艰苦哪怕大军压境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都用不慌不忙的文字娓娓道来。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旅者的游记,是一个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者的檄文,是一个心如菩萨善念永存的智者的禅语,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明者的情思,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送给读者的心灵鸡汤,是一个爱国者的赤子之作。
这部长达14万字的回忆录,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 法国留学篇
第二章 阿尔及利亚篇
第三章 突尼斯篇
第四章 马达加斯加篇
第五章 加蓬篇
第六章 卢旺达篇
第七章 海外见闻篇
讲述精彩故事,记录传奇人生。资深外交官王勤先生与您共赴非洲……
回忆在海外的日子之马达加斯加篇
(十)
十八、成功的背后
人们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女人。”坦率的讲,我还算不上成功的男人,但我的背后也站着一个人,她就是我的结发之妻。说实话,没有她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
我们的婚姻既不罗曼蒂克,也不轰轰烈烈。就是最普通的那一种。但她确是我上大学后第一个暗恋的对象。初识她是在北大一次迎新生的联欢晚会上。那时我是北大西语系二年级的学生。她是刚刚跨入校门的新生。
办公楼礼堂一片欢声笑语,学校为欢迎新生的到来正在举行隆重热烈的联欢晚会。她和她们班同学表演的是小合唱〈山丹丹的开花红艳艳〉。作为领唱,她的:“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吆,红艳艳。。。。。。”一出口,立刻吸引了观众的注目,我也伸长了脖子,向台上张望,嘈杂的礼堂马上变得鸦雀无声。她那带有陕北风味的歌声高亢火暴,跌宕激越。她的嗓音极富穿透力,中音区醇厚,高音区明亮。歌声充满激情,强烈又不失浓情,痛快恣意,令人耳目一新。如潮的掌声将晚会推向了高潮。我的手都拍麻了竟浑然不知。她不仅歌唱得好,人长得也标致;白皙的皮肤,光嫩发亮,晶莹如玉的前额宛如一池清澈的湖水,柳叶眉下的杏眼大而亮,微微上翘的鼻子小巧秀美,美丽的长发披散在圆润的双肩上象褐色的小小瀑布。尤其是她那双顾盼流芳的大眼睛,楚楚动人,让我第一次体会出什么叫“明眸善睐”。打那以后,她在我的心中就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我开始注意她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寻找一切机会接近她。但机会并不垂青我这个相貌平平的人,我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她并没有任何察觉,我也没有表达的机会。
单相思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滑过。上大三的时候,我终于等来了一次机会。我们学校到大兴县庞各庄参加劳动锻炼,我们两个班分在一个大队,并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主要是向农民宣传计划生育。她和另外两个同学表演一个小话剧,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表演相声。大家除了在一起排练外,还经常到各地巡回演出。虽然接触不多,但总算混了个脸熟,知道还有我这么一号人。一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乘坐手扶拖拉机回驻地。我乘机溜坐到她身边,找茬搭讪,套近乎。“总靠脸熟得等到哪天呐。”我心里说。可我这个人比较内向,口拙舌笨,到紧要关口经常掉链子。这一次也不例外。该表达的没表达出来,不该表达的却囉哩巴梭地说了一大堆。结果,人家也没弄清我的真实用意。机会就这样白白地错过了。
时光无痕,岁月如梭。我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留校教师,还当上了专业党支部书记。年龄大了,身份变了,给我介绍对象的和想给我当对象的人也多了起来,但这一切都丝毫不能动摇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就是我当时常常在心中默念的决心。为此,我婉言谢绝了好几个主动向我示爱的女孩。我有信心和耐心,我在等待这份姻缘。说实话,我对北京的女孩并不怎么感冒,但她是个例外。她吸引我的地方并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主要的是她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心直口快,善解人意。她属于美丽又善良的那一种女孩。这是暗恋中的我悉心观察到的。每天清晨,围绕未名湖晨练的队伍里,她都是“尾巴”,看得出体力明显不如别人,但这并不影响她在我心目中美好形象。上帝既然每每给我机会,我就一定要把握好,决不能轻易丢失。
不久,我成了她们班的听力课教师,开门办学又使我成了她们伙食小组的成员,一天三顿饭,顿顿在一起。她要求入党,我是书记,她又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这个书记帮助的对象。书记找积极分子份子谈谈话应该顺理成章吧。冥冥之中,总觉得有股力量在鬼使神差地推着我往她身边走。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呢。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也难脱俗。你不信命,可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你想逃都逃不掉。
一天晚上,天上玉盘高悬,地下清光如水,校园内,花草树木历历可辨。我和她踏月漫步在未名湖畔。从交谈中得知,他爸爸是干部,妈妈是街道干部,而且是党支部书记,但长年患病在家,为治病欠债很多。她是老大,下有一弟弟和一个妹妹,扛家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她稚嫩的肩上。由于家庭问题的纠缠和学习上的压力,她的心里负担很重,虽然班上已有不少人都在偷偷摸摸地谈恋爱,但作为班上的老大,她还紧闭感情的闸门,未敢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始终把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在那个人性扭曲的年代,大学里谈恋爱是不允许的。不少人因为“出格”被系里领导在全系大会上点名。所以,很多学生的恋情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作为专业书记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我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有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我也一直克制着,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但,通过谈话,我们拉近了相互的距离,我隐隐约约地觉察出她对我的好感。这次谈话增强了我的信心,鼓舞了我情绪。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一直处在亢奋的状态中,心情舒畅,好象干什么都不觉得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连投篮球都比平时准。
为了摸清她的家庭住址和她的家庭情况,我还煞费苦心地利用家访的机会,提前拜见了未来的岳父、母大人。当然他们只知道我是北大的老师前来家访,并不晓得来访者的真实意图。直到现在,我们一谈起这件事,她就说我当年的家访是包藏祸心,不怀好意。直到七五年,我被列入赴法留学的名单,准备出国时才感到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不挑明,机会将会与我擦肩而过,留下终生的遗憾。再说,她们已临近毕业,即将挣脱戒律的束缚。思虑再三,我决定打开窗户说亮话。
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准确地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骑着一辆自行车,披着一身彩霞,从西郊来到前门一带的珠市口大街,算是只身相亲吧。
七月份是北京最热的季节。傍晚十分,尽管艳阳已渐渐隐在高高的西山脊梁后面,但暑气还是包裹着出行的人们。一个多小时行程,我已大汗淋漓。当最终推开那扇我企盼已久的家门时,我的衬衫已经湿透了。我的那个她象有什么预感似的一天没出门,一天心神不定。直到我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才似有所悟。一进家门,她就忙前忙后地打水、递毛巾,让我洗脸,就象妻子迎下班回家的丈夫一样。天热,可我的心里更热。说真的,我们象是心有灵犀。好象都在等待什么。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花前月下,爱情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那一晚,我们似有说不完的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爱情的甜蜜,也第一次感觉到时间过得是那么快。在不得不分手的时候,她从身后象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封信,塞到我的手里,一再叮嘱要到家后再看。我哪里忍得住,只骑了20分钟的样子,就把自行车停靠在一个电线杆子旁,迫不及待地掏出信,就着微弱昏黄的路灯,贪婪地看起来。第一次看见她写的字:潇洒、漂亮,字体刚劲、有力、俊洁,雄浑朴拙,颇具男子汉的笔峰,洒脱耐看。另外,文笔也很好,加上滚烫的句子,直看得我脸红心跳。从信中得知,她对我早有好感,只是囿于校纪和我的态度而未敢造次。再说,谈恋爱,都是男追女,哪有女子先开口的。她是在我发出求爱信号以后,才芳心萌动的。握着她的信,我手发抖,心发颤,人骑到车子上,心还在嘭嘭乱跳。徐徐的晚风,吹散了白天的燠热。放眼四顾,灯火通明的长安街显得更加宽阔、迷人,西单商业街的霓虹灯闪烁得更加灿烂辉煌,涌动的车流、人流是那么的欢快、愉悦,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整个京城都在分享我们的快乐,祝福我们的初恋。
打那以后,昆明湖上,长城脚下,天安门广场。。。。。。到处都留有我们相依相伴的身影。我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共同感受和经历着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我们的爱情结晶是在我们走进围城后的第二年问世的。刚出生时,小家伙只有五斤四两,个头不小,就是瘦。说句不中听的话,整个一个皱巴老头。第一眼看到她时,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不是滋味。心想:女孩就女孩吧,怎么还这么难看呢。不象别的父亲那么高兴、激动,我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难受去了。从不抽烟的我破天荒地买了一包烟,连抽了3支,情绪才略微平静了一点。可能是过量,三支烟过后又难受了小半天我才缓过点劲来。回到家里,岳母大人忙不迭地问:“怎么样?怎么样?”我有气无力地说:“别提了,难看死了,跟抽巴老头似的。”老人家一愣,忙安慰我说:“不会的,小孩刚出生,都这样,养养就好看了。”
学校聘来的两个法国外教,听说我喜得千斤的消息后多次提出,要到医院看望、祝贺。这事还真让我有点为难。须知,这点小事要搁现在根本不算什么,可那时的中国,还不象现在这样开放,左的流毒还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凡跟外国人接触的活动都叫外事活动,都要逐级汇报,重要事项还要层层审批。还好,北大的领导很开化,不但很快批准了我的申请,还建议我邀请他们到我家里作客,费用公家补助一半。以我的经验,校方同意只完成了事情的一半,还须征得医院外事办和街道居委会的同意才行。为此,我又跑了一趟医院和居委会。居委会的老大妈听说有接待外宾的任务还挺高兴,很痛快就答应了。医院那边费了点周折。开始院长不同意。说他们医院刚刚恢复(文革中搬迁),百废待兴,条件简陋,接待外宾规格不够。弄不好,不仅给医院丢脸,也给国家脸上摸黑。我说,这两位外国教员都是我的同行,关系不错,听说我当了爸爸都很高兴。来你们这看看我的夫人和孩子,表示表示祝贺也是人之常情。他们中有一个人是法国红十字会的会员,对婴儿护理很感兴趣,想借机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情况,作些考察交流。条件简陋将来是可以改变的,外国人来看看说不上对你们的工作还是一个促进呢。可能是我的后一句话起了一点作用。院长终于点头应允了。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两个老外来到了医院。一进院,感觉有些变化。经过清扫的院子比原来干净了许多,人行道两边好象多了几盆花。产妇住院处的楼道刚刚洒过水,给人清新、凉爽的感觉。来到爱人的病房,发现她人不在,正要向别人打听情况时,见护士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一把抓住我的手说:“你爱人已搬走了,跟我来,在这边。”我们三人跟着护士长转了几个弯,来到一间病房前,护士长用手指了指房门说:“进去吧,你爱人在这呢。”进去一看,偌大个房间,只有她一人孤零零地坐在床上,床头桌上还摆放着一盆鲜花。老外不傻,走了两个房间一比较就知道这是院方为迎接他们的到来,特意安排的。那边是六个妈妈住一间,这边是单间,这不是秃脑瓜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等于是孩儿她妈借老外的光,享受了一把高干待遇。说来也好笑,老外一走,孩儿她妈就又乖乖地回老地方,和群众打成一片去了。可见中国人的虚伪到了何等地步。
老外来家做客那一天也挺逗。那时的老外还是稀罕物,就是大街上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得着。更何况我们住的是个很普通的大杂院。当时曾听说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地小朋友到北京,第一次看见黑人时特别惊奇,情不自禁地走到那个黑人跟前,用他的小手在那个黑人的手上蹭了两下,看看没掉色,惊得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一进院的感觉跟去医院那天一样,所不同的是,好象家家户户都打扫过卫生。原来在大院里制作中草药的那些老大妈们老早就被街道工厂的领导们关进了一个小院子里,透过门缝还能看见她们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不停地向外张望。
为了迎接两个老外的到来,我的岳父母老早就张罗开了,使出浑身解数,准备了满满一桌子酒菜。两个老外被请到了炕上,不会盘腿,只好象日本人一样跪着。光使筷子就教了半天。从咯咯的笑声里能看出,他们非常开心,非常的高兴。特别是吃到拔丝土豆时,他们用手里的筷子不断地挑出许多细细的丝来,作出织毛衣的动作,象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照相机的闪光灯也伴随着满屋的欢声笑语不停地闪烁。宴会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这次家庭作客使两个外国人非常感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自打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天,他们就盼着能有一天到一个平头百姓家里看一看,切切实实地感受一下中国百姓的生活。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他们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当局精心挑选,精心安排的家庭,人工雕琢和虚伪的成分很多。这次到我家作客才使他们回到了真实,回到了现实。作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不知道王先生施了什么魔法,才让他们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说,热情好客,实事求是是中国人的本色,你们能有这样的感受证明我们离这一步已经不远了。
岳母腿脚不好,自女儿住院后就没有去过,外孙女长的什么样还不知道,被我那天吓过一次后,心一直吊在嗓子眼儿那。听说女儿出院,一大早,老人家就侯在门口等着。待一群人影出现后,老太太再也等不及了,三步并两步,一把就把孩子从女儿手里夺过去了:“我看看,我看看,我看看我孙子到底有多难看。这不挺好的吗,这不挺好的吗。”见到隔代人,老太太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还真是,这孩子出院以后,经她妈妈和姥姥精心调养后,一天一个样,小脸蛋越来越鼓,人也越来越白。一天,姥姥带着孩子到院子里晒太阳。老远就听一个老太太在夸自己的孙女白:“哎吆,这小白孩儿,你个小白孩儿啊。。。。。”话还没说完就见姥姥也抱着个小白孩过来了。不看还罢,一看我家孩子比她家的还白,老太太马上改口说:“吆!咱可不敢再夸口了,敢情这又来个富强粉(北京人把特等面粉叫富强粉)。”
我们的女儿两岁半的那一年,我第一次作为外交官被派到阿尔及利亚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半。实际上四年还没到的时候,我就开始申请回国。但,每次提要求,都被参赞给挡回来。他太喜欢我,我也确实干得十分出色。两人配合默契,四年里我不断得到嘉奖,已连升两级,这在外交官中是很少见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更何况,家中老婆孩子都在望眼欲穿地等着我呢。不让我走,我就天天找他。一天,看完电影已晚上10点多钟,我尾随老两口到他们家中。我坐在他们家没有走的意思。看着他们洗脚、舖床。我向参赞下了最后通牒,今天,你不给我一个明确的说法,我就不走了,看着你们老两口睡觉。参赞被我逼的没办法了,才答应向国内打报告,由国内决定。我这才放过他们一码。等我离任回国的时候,孩子已经7岁,上小学二年级了。等到孩子10岁的时候,我又到了突尼斯,一干就是三年半。可以这么说孩子基本上都是妻子拉扯大的,这期间的付出和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我刚去啊尔及利亚的那一年。一次,妻子抱着女儿挤公共汽车回家。车上的人很多。到站下车时,由于后面的乘客向前拥,妻子一脚蹬空,从车梯上滚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出于母性的本能,即使惯性那么大,她也没有扔掉手中的孩子。结果孩子安然无恙,自己却磕破了膝盖,疼痛难忍,抱着孩子坐在地下,半晌才哭出声来。这时,不少乘客都被这样的母爱场面所感动,纷纷上前搀扶她。还有的人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这次跟我到马岛来,妻子也是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身为副教授,系办公室主任兼学生班主任,应该说,她的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担任办公室主任后,系里的后勤保障工作井井有条,学校、和系里对她的工作赞赏有加。
她那个班的学生20几个,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学生们的年龄都和我们的女儿差不多。她把同学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同学们也都把她当成妈妈。
记得他们刚入校那会儿,天气一天天渐冷,不少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衫。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回家和我商量能否找人捐赠点御寒衣物。我们不仅翻箱倒柜在家找,还发动本单位和一些热心朋友帮忙,不少人都伸出了热情的手,帮助孩子们度过了来京后的第一个严冬。还有一次,他们班许多学生无偿献血,没钱补充营养,她就买来牛肉,自己动手,炖给孩子们吃。她还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营养品。有的学生病了,她也是忙前忙后地帮助联系医院,不停地探视、安慰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谁有困难都愿意找她帮忙,谁有知心话都愿意向她倾诉。她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和知心朋友。助人为乐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她对学生的教育似春风随雨,润物无声,其嘉言懿行全都融化在平平淡淡的关爱之中。学生们也都用发奋苦读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视他们为己出的老师。20几人的毕业班,就有12人考上了研究生,5人出国,其他人也都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样的报答让我们高兴,更令她欣慰。直到现在,满天下的“桃李”们都还同我们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我电脑的邮箱里盛满的都是学生们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她喜欢自己的工作,系里也需要她。办公室主任这个位子在她走后整整空了一年多没有安排人,其实就是希望她还能回来,重操旧业。她能义无返顾地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对我来说又是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毕竟,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们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两人到了这把年纪,再也经不起这种分离之苦了。的确,她来后,我的心里塌实多了。有人照顾我的后勤,我每天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甜蜜的事业之中去。不仅如此,她还为我分担了财务、库房管理、庭院规划等,而这些,原来都是我一人忙活的事。
昔日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庭园,经她的规划和安排已成了景色清幽的大花园。成了中资机构的同人乃至马国官员们流连忘返的好去处。“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放在这儿更显贴切。这里依山傍水,森林密布,摇苍飞翠,遮天蔽日,深幽秘邃。小径曲绕,百鸟时鸣。
进得门来,映入眼帘的是棵硕大的荔枝树。椭圆型的叶子挨挨挤挤,鲜嫩欲滴。洁白的小花,星星般撒落在绿冠上,晶莹照人。园内绿草如茵,果树飘香。香蕉、葡萄、桂圆、柿子、琵琶、李子、桃,一应俱全。椭圆型花坛内,杜鹃、白菊、十三太保、月季、芍药,奇花织锦,斗艳争奇。围墙一偶,绿竹婆娑,燕啼莺啭。藏在树墙中的一品红到了每年的十月,恰似初升的太阳,喷火蒸霞。游泳池旁是一溜栅栏,上面爬满了红、紫、白三色相间的牵牛花。内中分畦列块,遍植佳蔬。北京黄瓜顶花带刺儿,水灵喜人。竹竿绑成的支架上,缀满天津扁豆和丝瓜,绿油油的叶子沐浴在温馨的朝阳里,给人一种超尘出世的幽静感。湖北青菜台、紫菜台黄花绽放,上面蜂来蝶往,嘤嗡喧扰。宛如一幅巧夺天工的田园风光画!
站在二楼阳台上,极目远眺,便见湖水如镜,烟波浩淼。一艘摩托快艇象插上了翅膀一样贴着湖面飞驰着,碎银子似的浪花飞溅着,在灿烂的阳光下,卷起了一团团色彩缤纷的烟雾。当地人或荡起小舟,缓缓行进,或甩动手中的鱼竿,悠闲垂钓。蓝天白云下的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粼粼的亮光。游动的小舟、水上荷花、贴着水面疾飞的小鸟、岸边垂柳浑如一个巨型盆景。
夕阳西下的景色更是绚丽多彩,令人心荡神摇。橘红色的云带热烈而又凝重地布满西天。落日,以她眩目的艳丽和欢快的威严,把万束金箭从长长的云带后面,成扇面射向蔚蓝色的苍穹。
待到月上中天,清辉漫地之时,园内的景致又是另一番情趣。高大的玉兰树释放出的阵阵幽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一株株花满枝头的桃树雾烟飘渺,仿佛罩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似仙女下凡,越发妩媚。徜徉在花草绿树之间恍若置身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难怪,一个购糖女客户,来这里买糖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倾倒,竟忘记是干什么来了。闭口不谈买糖的事,而是掏出手机叫来她当摄影师的弟弟,在我们楼顶上架起了家伙拍上了风光片,说是要在她主持的电视节目里播放。还有一个曾在此居住过的老牌外交官,随团来这里旧地重游。到达时已夕阳西下,光线渐暗。他下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与主人寒暄叙旧,而是满世界拍照,惟恐错过这个宝贵的时光,留下什么遗憾。在这工作过多年的老参赞,回访故居时,转来转去竟然分不清,哪个是他原来的办公室,哪个是他的卧室!
妻子的功劳确实不小,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那样:“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愿意在心底里对她说一声:“谢谢!”
为感谢妻子为我所作出的牺牲,在她50岁生日之际,我献上了盘旋在.我脑际许久挥之不去的心里话:
思念是温柔的风将我呼唤
莲蒂情深花好月圆
我爱你那一泓碧水的双眼
深藏着对我的眷恋
深似清澈见底的泉水
将爱情之花浇灌
你曾经说过
爱情是你我共同拥有的春天
注:马达加斯加篇到这期就结束了,下期我们开始向广大读者推介《加蓬篇》
【作者简介】王勤,男,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现居北京。退休前曾长驻国外使馆工作,历任秘书、参赞等职。有《难忘在海外的日子》、《并蒂莲》等专著。《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现代文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援助》杂志编委。《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微信号:wq19510523
手机:13911393737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三月雪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