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读经典,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作者:国学使者
壹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九弟被削官职,被勒令回家省亲,临别之际,曾国藩赠他一句千古格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进德与学问是曾国藩一生不曾放下的两件大事,他在给几位弟弟的家书中谈到“我辈读书,只为两件事:一是修身养性,包括诚心、正己、修身、齐家,以求无愧于父母;二是精研学业,包括学习诗词文章及其作法,以求保护自己。”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因为读书依然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但成效最高的自我提升方式。然而,现今的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也很少有人再去读经典。
记得一次参加国学课程,一人问:“你们组织的什么活动呀?”当他得知是学国学时,那人鄙夷地说:“学国学?那是一群神经病才会学的玩意儿!”
读经典,难道真的是守旧,是闲人的消遣吗?非也!终极“书虫”唐诺这样说过——读圣贤书,是向死人要答案。
贰
去年年底,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咋舌: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其中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近年来,“爱自己就要舍得为自己花钱”“做精致的自己”等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在连番的信息轰炸中,越来越多人消费膨胀,为了所谓的精致一步步掉进商家的陷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合适的消费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许多人的钱包撑不起自己消费的野心。《易经·彖传》记载:“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古人在经典中早就明确地提出来了,要效仿天地,按节制之道行事,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叁
又如让无数家长头疼的孩子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为让孩子全面发展,我们任凭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大量的培训班。就如食物一样,当我们大量进食,但没有相应的消化能力时,就会以虚胖来呈现出“我营养很好”的假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反呈下降趋势。其实,很多时候正是家长的揠苗助长,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易经·蒙卦》中早就告诫过我们“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对于孩子的学习,强迫只能起到暂时性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引导激发他学习的热情,才能长久。
肆
过度消费也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罢,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内心焦虑。我们焦虑,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当多元的信仰转变为金钱至上时,我们的内心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不知何去何从。于是我们不断向外求,寄希望于外在的物质,以期填补孤寂的内心;以他人的目标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稍有落后,便惶惶不可终日。
近几年,一些在他人看来已经非常成功的人,因一时失败而选择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英雄自古多磨难,很多时候,再咬牙牙,就柳暗花明了。张其成曾说“学懂《易经》的人,不会焦虑,不会自杀”,因为他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庄子也曾说过“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静下心来,做好当下,勇敢去面对困境就好了。就像周文王,他以德服众,却招来商纣王的记恨,最后大儿子被杀,82岁高龄的他被囚禁羑里九年。若换成我们,估计早已崩溃,可周文王不仅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还在狱中推演出了六十四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佛家认为世间繁华,皆如梦幻泡影;老子认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如果我们怀着这样的人生观,还会有何焦虑和恐惧?正如《心经》所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伍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格局决定命运”,格局是随着见识不断积累的,经典就是我们增长见识和积累经验的最廉价的方式。经典凝聚着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在里面,可以遇见无限的可能。
如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探讨的诸如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人勇敢等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正视的问题,他们的探讨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俗话说“音乐无国界”,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更是如此。1954年,新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参与日内瓦会议,电影招待会上,我国加了一场《梁祝哀史》。一听说中国电影在会上播放,外国人纷纷前来观看,然而才放映一会,原先挤得水泄不通的放映室逐渐变得空荡起来,因为大家都看不懂!
后来,周恩来想了一个办法——让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备注“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播放前用英文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正是通过经典中所讴歌的类似的价值观,让大家瞬间明白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这次播放最后取得圆满成功。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可以跨越时间的鸿沟,跨越国界,打开我们的视野,了解他们的三观和处世态度,从他们那里讨要智慧。
陆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界轻而易举就能扰乱我们,皆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安定,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经典始终在告诉我们三个人生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当然,经典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让我们知道该如何与自己、世界相处。
张其成曾说过:“少年读《论语》,修身成人以立业;中年读《道德经》,放下虚妄以逍遥;老年读《六祖坛经》,明心见性以知往;至于《易经》和《黄帝内经》,一则以知命,一则以养生,必须终其身而敬颂之。”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让自己与古代圣贤的思想相沟通,使人生更加智慧潇洒,乃至找寻到心灵的安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