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滋阴佳品。

清热解毒药咱们介绍完了,今天开始介绍清热凉血药。主要是针对阴虚的。
相传: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一带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失去生命。
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这种药根块大而短,形状像山萝卜,颜色微黄,口味发苦。
送药人将此药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去采挖,用此药解救了百姓。
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
地黄又叫地髓,是说吸收了地气之精髓,一般土地在种过一年地黄后,地就变苦了,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地黄,必须等到至少八年后才能再种,因此就更显得地黄的珍贵。
《神农本草经》把地黄列为上品:“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药名】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本品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故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玄参、连翘、丹参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同用,如大黄散(《伤寒总病论》);
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石室秘录》);
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黄酒(《圣惠方》)。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
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黄膏(《古今医统》);
若配青蒿、鳖甲、知母等用,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用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如滋膵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
1.生地黄有降血糖作用。
2.生地黄有强心利尿作用。
3.生地黄有止血作用。
4.生地黄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5.生地黄有抗菌作用。
6.生地黄有“滋阴”作用。
7.生地黄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8.生地黄提取液对人扁桃体细胞的干扰素有诱生作用。
9.生地黄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离解作用。
10.生地黄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一般为表现为促进作用。
11.生地黄还有保肝、抗肿瘤、抗放射性损伤作用
【名医经验】猪蹄生地汤治便秘
取猪蹄一个斩碎,入锅煎至快熟透时,加入生地50~60g,再煎沸20分钟左右,加盐少许,喝汤吃猪蹄,1天分2次吃完。
一般服1~2天可愈。服后尚感药效不高时,可适增生地份量,或再加玄参10g;
对于久患便秘而体虚者,此方再加熟地6~9g,以防泄泻。
猪蹄生地汤不论寒热虚实,统治一切便秘症,男女老小皆宜。
方内生地性寒,味甘,滋阴、清热、凉血,导肠胃之郁火而不伤正,配以猪蹄扶正润肠,故大便自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