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尔干,有一种遗憾叫彼得洛维奇(上)
温度篮球 深度原创
如果说篮球的人生婉若一场烟火,那我从没见过有谁能如他们般璀璨夺目,在出道时举世皆惊,于巅峰处分崩离析。
这群篮球的宠儿,却夹杂着命运的叹息,饱含着时代的缩影。让我们一起追忆吧,英年早逝的“篮球莫扎特”德拉岑·彼得洛维奇和欧洲篮球史上那支梦幻传奇。
巴尔干地区有句谚语,“要想拿到世界冠军,给南斯拉夫人一个球吧!”
在上世纪的最后三十年,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国际篮球荣誉。这其中最为璀璨的,当属80年代末期开始崭露头角的南斯拉夫篮球天才们。
1987年的U19世青赛,以伊里奇、库科奇和迪瓦茨带领南斯拉夫篮球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他们一路高奏凯歌最终夺魁,场均净胜对手三十多分,并且在小组赛和复赛中双杀由拉里约翰逊、手套佩顿领先的美国青年队。
库科奇的11记三分、迪瓦茨与拉德加双塔的行云流水震惊了世界篮坛。
而没有人意识到这只是美妙的前奏,一年后,他们真正的王将与这群年轻人相会,南斯拉夫最梦幻的黄金一代将正式拉开帷幕。
1988年,前南斯拉夫将国家男篮的训练营放在一个叫诺格拉小镇,这群刚拿下世青赛冠军的年轻人与他相遇了。
曾单场砍下127分的德拉岑·彼得洛维奇虽出道已久,但这个年少成名的篮球天才只比迪瓦茨们大四岁,篮球让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那是一支伟大的球队,我们从13岁就开始一起打球,自从在训练营里认识以后,每个球员都成了兄弟。后来我们一起进入国家队,第一次参加大赛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我们是欧洲的“梦之队”,没有哪个对手能战胜我们。——迪瓦茨
首尔奥运会中,南斯拉夫在四分之一赛以21分狂胜澳大利亚,在决赛中败给了“世界屋脊”萨博尼斯领军的苏联队,收获银牌。
领奖台上24岁的彼得洛维奇、20岁的迪瓦茨、库克奇们朝气蓬勃、笑颜如花,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崭新的篮球时代即将来临。
1988年,大鸟伯德曾率领凯尔特人队与南斯拉夫男篮打过一场热身赛。在比赛中,彼得罗维奇娴熟技术和强大的投射自信给伯德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1989年,南斯拉夫再次夺得欧锦赛冠军。同年,两个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篮球天才出现在大洋彼岸的NBA中。
迪瓦茨在1989年NBA选秀中首轮第26顺位被湖人选中,彼得洛维奇更是早在1986年被开拓者队第三轮选中。
在那个时代,无论你在世界大赛中获得怎样成就,但在大洋彼岸,没有人认为欧洲球员可以在NBA立足。
而迪瓦茨和彼得洛维奇成为最早的影响了自己的球队并最终证明自己的先行者,他们为后来的国际球员打开了NBA的大门。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行,很多时候,体育注定无法仅仅是体育。在南斯拉夫篮球崛起的同时,周边的世界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东欧的冷战悄然结束,共产主义悄然退出欧洲历史的舞台,而这一纽带的消失,让南斯拉夫本就脆弱的联盟变得岌岌可危。
赛族和克族的矛盾愈发尖锐,越来越多的克罗地亚人开始向往独立,种族也开始成为所有南斯拉夫人避讳的话题!
而这一切仿佛与在美国追逐篮球梦想的二人无关,天生具有着亲和的迪瓦茨迅速融入了洛杉矶,他广阔的视野和细腻的技术与魔术师的湖人队相得益彰。
而彼得洛维奇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滑翔机德雷克斯勒、波特、丹尼安吉、杨,加上彼得洛维奇,开拓者已经拥有了五名后卫。
从无与伦比的球队核心到一场比赛只能捞到15分钟的轮转球员,彼得洛维奇面对的是无比巨大的落差,除了更加玩命的投入训练,每天支撑他是无数个与迪瓦茨之间的电话。
1990年,活塞队拿下NBA总冠军,结束了NBA新秀赛季的二人回到南斯拉夫,信心百倍的备战阿根廷举办的世界男篮锦标赛。
但在几个月前,一场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足球赛中,双方的球迷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政治与种族的压力再次向体育逼压着降临。
在世锦赛半决赛上,南斯拉夫与美国队狭路相逢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莫宁莱特纳领衔的美国男篮,主帅则是声名显赫的老K教练——迈克-沙舍夫斯基。
最终,身材并不占优的南斯拉夫队依靠团队行云流水的配合以十分之差击败了美国队。
决赛中,南斯拉夫篮球队报了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一箭之仇,他们击败了强大的苏联队,登顶篮球世界之巅。
在决赛开始前,有无数的人举着克罗地亚的国旗疯狂涌入了场馆,球队的教练和领队曾反复提醒过所有球员不要对此发出任何评论,远离政治。
可就当南斯拉夫举队狂欢之际,有人举着一面克罗地亚的国旗冲进场内,试图靠近队员们,迪瓦茨走了过去,拦住了他。
我走过去说,这面旗帜不属于这里,他说了些关于我们(南斯拉夫)国旗的脏话,我很生气,就把那面旗帜抢过来扔掉了。我并不想针对谁,我只想维护我们球队的尊严,想表明我们是南斯拉夫的球队。——迪瓦茨
显然,迪瓦茨低估了这件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媒体的铺天盖地,政客的别有用心,让国旗事件不断被添油加料,迪瓦茨践踏了国旗,他朝旗帜吐了口水,他早有预谋这么干!他是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
一时间迪瓦茨成为了所有团体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他的队友们多是无奈的选择静默,而有的则逐渐的转身离去。
彼得洛维奇是一个很为克罗地亚自豪的人,迪瓦茨的这次举动在彼得洛维奇看来是有政治目的的,在那种氛围下,你很难再和他保持原有的关系——美国篮球记者Jan Hubb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