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济‖初心
初心
作者|马济
走了几个单位,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很怀念大学刚毕业参工的那段日子。那时,我考起特岗教师后,被选派到一个偏远乡镇的村小教书。村小没有寝室,我住在镇上的学校里,每天上下班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那还真的锻炼我的意志和身体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冬天,校园的老槐树、银杏树的叶子落得精光,操场是土坝子,几十个孩子在坝子里却玩得异常开心。我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到校园空落、田野萧条,但是还有这么一群孩子和几个老师坚守在这样的小学校,一时间,让我极喜欢这种落寞而富有苍凉的氛围。
屋外其实很冷,西北风在山顶刮个不停。幼儿代课的老教师把蜂窝煤炉火烧得旺旺的,连接炉子的一截火墙被烘烤得暖暖的,几个女老师便围坐在火炉旁有说有笑的批改作业。而我当时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一时间没有感受到寒风带来的凛冽,反而是我看到刚才的一切,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是初心吧。
在读教育专业的时候,我就立志毕业后不管走上什么样的岗位,都应该坚守初心,有使命,有担当,因此在教育岗位,我秉承父亲优良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在教好书的同时,坚持我的文学爱好,经常一字一句,描摹自己从教带来的乐趣,哪怕是在最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我也丝毫没有一点倦怠和抱怨。
教书累了的时候,就读书写作,写诗、写散文、写通讯。那时,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一个人住在那间不到35平米的寝室,冬天的每个晚上,我喜欢烧一壶开水,水里加点食盐,然后把脚伸进去,用泡脚来消除我一天的疲劳。在泡脚的这个时候,外面的风呼呼地打着口哨,但我后背是热的,手脚是热的,内心是热的,我就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打开笔记本,这个时候我感觉非常有灵感,忘记了那些杂乱无章的琐事,开始我的诗歌创作。好多时候,有些书读得我热泪盈眶,在那个偏僻的小镇,我独自一人,从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孤独,感觉自己跟天地万物都在往来,并且活得安静而富有、有书读,有诗写,足矣!
有了初心,就有使命。
后来,我被借调到了县城,贷款买了房子,就把一个小房间布置成了书房,书房里东西不多,除了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剩下的就是笔墨纸砚书。因为初到城里上班,机关和学校完全不一样,教书很单一,机关办公室的工作繁、多、杂,对工作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每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回家后呆在书房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不管怎样,我都坚持在空闲之余,看上一会书,哪怕是记住一段美好的句子,或者了解一段有趣的历史,我都觉得很是满足。
有人说:“能在书房里长年累月坐下来的人,其人内心必然是安静的,孤独的。”其实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我平时照样和同事们一起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尽兴时一样疯疯癫癫。但我读书的时候,我必须会让自己安静,这样才算契合了书房的气质,安静地读书才能读出味道,才能读出书中的真正内涵。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写着写着,我就沉浸在文字中,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文字带给我新的思想。
后来我又换了单位,彻底与教育行业脱节了。但我却这样认为,并不是我忘了初心、忘了使命,而是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无论做什么,只要静下心来,把工作当事业,不管多少年,这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就像我一个爱好文学的追梦人,我觉得,书房同样是安置灵魂、守住初心的地方。
有时候,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城市的霓虹灯、面对逢场作戏的应酬,我依然没有淡去小小书房里的那一份安静,回家后,用喝点清茶、看会文字、练点书法的方式纵情一下自己劳累的身体,也收敛一下自己灵魂和欲望。
所以,我时常这样认为,我那小小的初心,就是继续沉浸在那一小间安静而又汗牛充栋的书房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马济,又名阿马劳次,男,90后,土家族,笔名枫晴、葳蕤,四川宣汉人。从小喜欢写作,尤其酷爱诗歌,其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散文诗》《南充文学》《长江诗歌》《潮头文学》《大别山诗刊》《齐鲁诗刊》《巴山文艺》《阿坝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大巴山诗刊》《川东文学》等网络报刊杂志。诗观:写诗对我而言,只是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面对繁琐而厚重的文字,诗歌往往显得简单、凝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