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元宵节
文 肖遥 图 安安/丰叶
元
宵
佳
节
元宵节是团圆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团圆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聚在一起吃个饭;还或许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但愿社会越进步,节日越纯粹。
元宵节,让我们坐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顿好吃的吧……享受食物和真情,满足舌尖和爱,远离功利,远离权力游戏和身份焦虑。
小咪说她公公有个习惯,每次吃饭都要让人请N多遍,第一遍是婆婆指挥家里小孩:“叫你爷爷吃饭!”小孩尖叫“爷爷吃饭!”,爷爷的反应一般是憋着不反应。
于是,儿子站起来去请老爷子,老爷子会微微颔首,模棱两可的表示他知道了,待全家人都落座,他还不现身,直到婆婆一声叫:“还要让人把你抬出来吗?”老头才颤巍巍的出来,坐在老位置上,从眼镜上面瞪圆眼睛,拖长腔调明知故问:“哪个是我的饭?”
小咪说她发现,每到饭口,老爷子就会躲进书房,她有一回进去叫,发现他眼巴巴地在等着人来请,见有人进来了赶紧装作看报纸,可是可是,他挡住脸的报纸是反的。
作为做了一辈子官的老爷子,也算是“人生赢家”了,在饭局上他从来都是被等待、被敬酒那位,每上一盘菜要先转到他面前来,每句话都捡着他爱听的说,即便退休了,架子还是习惯性地端起来。用小咪的话说是:“从前当领导,就是给人挑刺的,如今保持让别人不爽是爷的唯一强项了,不可荒废。”
老爷子这么装,大约是偏听偏信了圣人的“君子远庖厨”,为了成为君子,更为了给自己找点正经事儿来掩盖偷懒。
如此“远厨房、近书房”的传统心理,就像苏秦当年对付给他做饭做烦了的嫂子,嫂子嫌苏秦又懒又话唠,给苏秦做好饭端过去的时候甩了脸子,苏秦的小心灵受了刺激,去找鬼谷子学艺,后来混进体制内做了高级公务员,衣锦还乡见了嫂子,终于把从前那口恶气吐将出来。
他问嫂子“瞧瞧你从前怎么对我的?现在后悔了吧?”史书上把嫂子描绘的----羞愧到挠墙,其实仔细想想,嫂子有毛错?谁又不欠谁的。大家不过是亲戚,给你做饭是情分,不做也是本分。
苏秦能在嫂子面前如此得瑟,说明了一个现象,自古以来,技术型人才都拼不过口才型人物。
在单位里,同事阿威,属于技术宅男型,做事跟做菜一样麻利,每次领导交办的任务,他二话不说,一个人半天就做完了,同样的任务,老Q则会婉陈困难太多,牵扯较宽,需各方面配合才能在一周内做完。
于是,老Q上班休闲,下班假忙,挨到周末才去交差。结果,同事皆称老Q辛苦异常、值得表扬,领导也夸老Q废寝忘食、无私奉献。反倒衬的阿威好像在应付差事,敷衍了事。
可是谁都知道,如果像老Q用“小事做大,大事做难,加班加点,忙中偷闲”的频率在厨房里做菜,要么半天吃不到嘴里,要么会油糊、饭焦、菜莀。
食材比领导要敏感多了,它才不会听任人哼哼唧唧汇报、容忍人磨磨蹭蹭偷懒。话说回来,老Q就是小咪公公的复制版,他的业余时间全部投身于各种饭局,才没空自己做菜呢,别说做菜,即便玉粒金莼,也品不出滋味,因为,哥吃的不是菜,是人脉。
如今微博微信上,不但“吃货”多了,秀厨艺的也多了,人们貌似对味道格外重视起来,也许,在各种匪夷所思的体验中,人最终发现,只有舌尖上的体验是最靠谱最直观的。
咱弄不明白房价怎么就成天价了?股票为啥一路跌停,物价为啥直线飙升?就像弄不清苏秦是怎么煽乎六国的、老Q是怎样忽悠领导的,咱一边叹为观止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边吃顿麻辣烫刺激慰籍一下自己又懒又馋的笨舌头,虽然已经找不到家乡的小河,但咱吃得出来这道菜里有家乡的味道。
既然只有舌尖才能承载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对未来的所有期待。所以,小咪的公公每到饭口就缅怀自己失去的排场,老Q在饭局上给自己铺陈未来,但他们的舌头肯定没少抗议:与其成为苏秦这样美名曰“纵横家”的“嘴子哥”,不如承认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人”,下厨房给自己做点儿好吃的去。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