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艳|少年读书难

我的近视史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的,那个年代小学生还鲜有戴眼镜的,我近视的原因是酷爱看书用眼过度,但是想让我改变这个习惯却几无可能,于是只好任其发展,直至今日达到高度近视的程度。

我的小学时代是七十年代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军工企业里度过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要想找到一本完整规范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本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我几乎是见到带字的纸片都会贪婪的忘乎所以的看完。旧信件,报纸角,工具说明书,大字报……凡是有字的都会拿起来或是停下来一字不落的读完。

那时候要想买书只能从厂里自办的小商店里买。印象里多是连环画。从电影上截屏的那类比较贵,一般都在三毛钱以上,一毛多两毛多的大都是手绘本或印刷本。那时候父母的工资虽然不低,但是要赡养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还要接济在老家的亲戚,所以很少会给我买书的资金。所以我偶尔有钱绝不会舍得买电影截图本,宁愿选择买两本印刷本,回家看完后可以分别拿去与小伙伴换看两本他们拥有的图书。

有时候妈妈出差去外地会带给我几本图书,但是大多都是励志类的或是教学类的,连环画巜居里夫人》我是大约在1977年就拥有了,小学三年级妈妈从上海买回的《王老师教作文》一书,不但我翻看n遍烂熟于胸,甚至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教辅材料。妈妈甚至还在我小学时期就买回了历年高考试题解析,可惜我实在看不懂,那本书才确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后来终于可以订阅期刊杂志报纸了,我那望女成凤的妈妈给我订的竟然是《我们爱科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文艺妹子来说简直不啻于对牛弹琴,说实在的即使没书读对于天文地理那些东西我仍然是不感兴趣,现在想来真是对不起我那煞费苦心的妈妈,以至于最终也没能如她老人家所愿去读理工科,而是上了她最嗤之以鼻的中文系,此乃后话。

妈妈买的这些书在小伙伴之间是不受欢迎的,因此我也不可能用它们换来我喜爱的图书。好在妈妈还给我订了全年的中国少年报,这可是我最欢喜的一件大事。好像是每周三出报,于是每周三就会盼着中午放学,一打铃几乎飞奔回家,第一时间拿到妈妈从单位准时带回家的报纸。

此后,我再也没有读过那么好的报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