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算机的第一批科技人员

“十二年科学远景发展规划”在计算机方面的具体措施有: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处,当年暑期分配大学毕业生、派一个技术代表团赴苏、安装苏联最新通用电子计算机(M-3),在大学建立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从1956年开始,开设以一年为期的计算机(和计算数学)训练班。任务还包括在高等学校设立计算技术专业。

1956 年6 月19 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隆重成立,三年时间逐项落实“科学规划”规定的任务,其中包括开办计算技术训练班培养专业人才,重点科研任务陆续展开。

1958 年9 月至1960 年上半年,根据科学规划的要求,上海市委决定在复旦大学举办“计算数学训练班”,作为建立上海地区计算技术队伍的基础,分为机器班、计算方法班、程序设计班。

训练班是在复旦大学数学系兴办的,但这是上海市委的决定,所以学员包括了三个大学。具体是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王零负责。

学员包括复旦大学数学系三四年级的学生41 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三四年级学生40人,上海师范学院三年级学生20 人,共计101 人。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王零

复旦大学计算机训练班部分学员

复旦大学计算机训练班学员1981年回校聚会

训练班开设了计算机原理、数值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学员徐研人回忆了讲课教师,复旦大学数学系教师陈火旺讲授数理逻辑、许自省讲授程序设计、宗月娴讲授计算方法,还有一位匈牙利专家讲授布尔代数。

陈火旺曾到北京大学数理逻辑训练班学习,师从胡世华,1997 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许自省和宗月娴都是计算所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学员;1959 年9 月,匈牙利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伊斯特万教授在复旦大学数理统计讨论班讲授数理统计学,布尔代数是否也是由他讲授,还需查证。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周彭年、王鸿仁、茆诗松也在训练班听过许自省讲授程序设计。1960 年4月,训练班学员以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的资历毕业,廖有为等留在计算数学教研组;徐研人、孙尧年等十人调入物理系无线电技术教研室。

复旦大学“计算数学训练班”101 名学员中,48 人分三批调入华东计算所。

1958 年11 月调入第一批陈仁甫、卢克盛、王小云、刘篷举、丁肇俊、李洪新、吴保鑫、朱祖德、顾金荣、朱学章、黄瑞华、何妙琴、龚弱民、马琪芳、徐效云等15 人,参加了沪Ⅰ型计算机研制,同时继续培训。

1959 年底调入第二批:谢玉和、杨益生、叶志涛、黄谨、黄重威、白尔锽、黄昌德、环蓉秀、黄一阳、尹周水、陈炳官、苏敏发、陈金鹏等13 人。

1960 年4 月调入第三批:瞿兆荣、陈涵生、王家增、裘怿源、严洪范、顾鼎铭、陆寿生、杨汉秀、王景寅、陈娜芬、钱鹤、华孝先、杨人魁、叶国宁、王宪文、谢仁兰、凌炳元、叶元庸、娄月琴、沈美铃等20 人。

华东计算所建所后,研制每秒一万次的“沪Ⅰ型计算机”,后改为仿制苏联M-3 计算机,1961 年春节,上海市委闵行会议决定由华东所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急需的五万次大型电子管J-501 计算机。1964 年10 月16 日,J-501 机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运算,通过国家鉴定,复旦大学计算机训练班的学员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凤阳路华东计算所旧址

华东计算所J-501 机鉴定会。(左三起)徐家福、姚锡珊、董铁宝、虞浦帆、吴有训、郭书文、刘连同、□□□、王芳荆(右三);

(左起)第二排:王唯和、沈慧琴、顾月雯、曹明明、徐英、顾秀芳、金文好、王琳丽、朱惠芳、周红秀;

第三排:□□□、□□□、沙景元、□□□、王诗钢、周财根、童振华、刘福琨、刘文明、□□□、李德元、王永亨、□□□;

第四排:吴宗保、□□□、叶志涛、黄宗伟、□□□、凌龙根、□□□、李维新、姚苏明、赵根生;

第五排:□□□、周建勋、杨益生、卢克盛、□□□、黄瑾、朱敬诠、吴文

(上图中杨益生、黄谨、叶志涛、卢克盛,均是复旦计算机训练班学员)

原训练班学员徐研人(左)、罗文比赴哈尔滨参加第4次计算机学术会议,路过北京。

作者拜访徐研人教授

原训练班学员瞿兆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