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八):感冒
龙野一雄简介: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金匮要略解说》《汉方入门讲座》《汉方处方集》《新撰类聚方》《日本医学史》《汉方医学大系》等。
感冒
其一
我教给学生,感冒治疗必须一次、最多在一天内治愈,所以来跟我学习者大体上练就了这种本领。
患感冒而首选汉方者几乎没有,一般多为或普通治疗无效,或因其他疾病用汉方治愈,这次感冒亦选汉方。此时,如果迅速治愈,可以获得更多的信任,如果迟迟不见效果,就会被说成连感冒都治不好,反而被质疑水平高低。常说道,会治感冒即可独当一面了,但感冒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
我曾经用真武汤一天治愈一名患者的感冒,但该患者来我处诊治前已在某药店连续购服了一个月的葛根汤,是不是药店顾虑快速治愈便无法卖药赚钱呢。这几年来,该患者不论有了什么病,马上来我处诊察。
在感冒治疗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总有一些常用处方不经思考就跳出来,所以一般顺序是从这些处方开始,再进入平时少用的处方。每位医生都有自己有心得的处方,我平时常用的处方如下。
病人来诊,一定要询问:
1,以发热、怕冷、头痛为主吗?
2,只是头沉重,无头痛吗?
3,咽喉疼痛吗?
4,打喷嚏吗?
5,咳嗽吗?
6,食欲如何?
不要认定是感冒即可,必须对疾病的状态做更详细些的了解。听患者说“感冒了”或问一下“嗓子疼不疼”之后,还有如下的追问和判断。
一 高热,恶寒,伴头痛者
这种状态称为表证,诊察可发现脉浮数。然后,
1,从后头部至肩部强凝 = 葛根汤
此为项背拘强,以前经常使用葛根汤,但近来使用葛根汤的场合明显减少。
2,发热,但恶寒、头痛不明显 = 桂枝二麻黄一汤
3,发热(体温高),头痛,但自觉无热感 = 四逆汤
有发热(体温高)但面色苍白,无自觉发热而像平常一样外出,一测体温大吃一惊。足冷,脉迟。虽然有时体温升高时也可以出现面红赤、脉搏加快倾向,但整体上体温与证候明显处于矛盾状态是这种类型的特点。
一般会觉得,像四逆汤这种用于危重病的方剂平时使用机会很少吧,但实际并非如此,四逆汤是个很常用的方剂。略加考虑便会明白,四逆汤是在甘草和干姜这二味很平常的药物中加入附子而已。真武汤、八味肾气丸等有附子配伍的方剂可以经常使用,四逆汤也绝不可怕,并且不存在危险。
4,仅以恶寒为主 = 麻黄附子细辛汤
脉沉而弱,其他证候如发热感少、足冷等与四逆汤证相似。四逆汤无恶寒,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恶寒为主。四逆汤脉迟,麻黄附子细辛汤脉沉弱。这些鉴别点如果不特意去诊察则容易忽略,有时仅辨别出恶寒有无之后便可大致区别开来了。
二 仅头沉重,无头痛 = 白术附子汤
发热并不太高,但总觉得有些头晕,吃饭时不知其味道。该处方使用者不多,但疗效果会令人惊奇。
三 咽喉疼痛
这里咽喉疼痛包括咽喉卡他性反应和扁桃体炎。
1,咽喉疼痛,伴有些许的热感和头痛,无恶寒等其他证候 = 半夏汤
如果无发热可给予甘草汤,但感冒时几乎不使用甘草汤。
2,咽喉疼痛,伴恶寒 = 麻黄附子甘草汤
脉沉弱,即使体温高也无明显自觉发热感。足冷。
3,足冷明显,上热下寒轰热感,咽喉也疼痛 = 通脉四逆汤
若上热下寒面赤轰热感,易与麦门冬汤证等混淆,但麦门冬汤证无足冷,通脉四逆汤证的场合足冷且脉明显沉弱。
四 喷嚏频繁
或者发生急性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因感冒而加重,出现多量清鼻涕和频繁喷嚏。这种情况很常见,不知何故一般的教科书并无记述。
1,发热、恶寒均有,并出现喷嚏 = 小青龙汤
多伴有咳嗽,另出现胃部振水音、小便减少、脉浮弱等可供参考。
2,仅见鼻流清涕、喷嚏 = 麻黄细辛附子汤
有时伴有恶寒,但一般无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若足冷者脉当沉弱。
3,仅见喷嚏,余无其他证候 = 甘草干姜汤
无发热及恶寒,有时尿频,足冷,脉沉弱。
五 咳嗽
咳嗽的治疗出乎意料地麻烦,现代医学开发出多种咳嗽药,但还没有真正用起来得心应手者。汉方药可以治好如可待因类也止不住的咳嗽,如果能够实现这种效果,对汉方的信用便进一步加强,请务必认真学习,吃透要点。
1,咳嗽的状况
少许咳嗽 可以忽略。例如,葛根汤适应证中出现轻微少许咳嗽,忽略亦无妨,没有必要加桔梗等药物。
一般程度咳嗽 普通程度的咳嗽宜用柴胡剂。使用真武汤类附子剂机会的比例较少。
呛咳 因气盛而发生。可使用配伍五味子、细辛、干姜、麦门冬、皂荚等药物的方剂。
喘鸣 多使用配伍柴胡、麻黄等药物的方剂。
稀薄痰多因水、寒,多使用配伍干姜、细辛等药物的方剂;浓痰多因热,多使用配伍柴胡、桔梗等药物的方剂。
2,其他并存的症状
例如,如果有尿量减少则予真武汤、胸胁苦满则予柴胡剂、胃部振水音则予配伍茯苓、干姜的方剂。
3,其他如脉象、寒热、虚实、气水等诸方面也是应当考虑的,限于篇幅,在此予以省略。
另,普通咳嗽与呛咳
1,普通的咳嗽和痰
1)痰粘难以咯出,食欲不振,肋弓下不适(谓之胸胁苦满) = 小柴胡汤
2)具有一定程度的喘鸣倾向,痰稀薄者 = 小青龙汤
或伴有表证,或无表证。有时可伴有胃部振水音、小便减少。
2,呛咳
1)前述小柴胡汤适应证加之明显呛咳者 =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2)前述小青龙汤适应证加之明显呛咳者 = 小青龙加石膏汤
3)咽喉刺激感、颜面红赤、呛咳者 = 麦门冬汤
4)呛咳甚面色憋红、胃部振水音与小便减少明显者= 苓甘姜味辛汤
5)呛咳,无颜面红、余无他证者 = 皂荚丸
六 食欲不振
多适用小柴胡汤。
当然,仅这样并不能尽治感冒,越学习可以越多地掌握快速而准确的治愈方法,但也体会到其中渐渐增加的难度。
一句话概括来讲。
冬天感冒,使用麻黄剂(麻黄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
或者使用附子剂(真武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术附子汤等)。
夏季感冒使用桂枝剂及其他(如桂枝汤、防己黄芪汤等)。
暖冬异常天气使用泻下剂的调胃承气汤等多有效。
我建议汉方初学者首先从感冒治疗入手,经过相当训练之后可掌握良好的治疗感冒的医术。
其二
感冒的自身经历
白术附子汤对于头部沉重很有效。一般服药一次即可治愈。如果兼有头痛,则可使用白术附子汤的源头处方桂枝附子汤,很有效。一般不必拘泥于大小便的多少。
我自己前天患感冒,多清鼻涕,喷嚏不断。脉浮而弱,宜桂枝。清鼻涕多,为寒气,足亦冷,应温肺,宜干姜。遂从配伍桂枝和干姜的处方里选用桂枝人参汤,服药一次,鼻涕喷嚏均止住。含有桂枝、干姜的处方很多,如小青龙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但每个方剂都有各自的适应症状,鉴别并不困难,桂枝人参汤亦可在表热胃寒的场合使用。
数年前一次感冒,出现恶心、头痛,服用吴茱萸汤,无效,后因烦躁吐逆改方为甘草干姜汤,服用一次而愈。
咽喉疼痛而使用麻黄甘草附子汤的启发点在甘草汤。甘草一味的甘草汤治疗咽喉疼痛,所以若在表寒之恶寒、脉沉状态下,含有甘草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有效。
咽喉疼痛而使用通脉四逆汤治疗,这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从治疗我女儿的感冒开始,也可以说女儿生病教会了这个方法。通脉四逆汤绝不是仅在重病时使用,轻症感冒也有许多使用机会。
约三十五年前,我家的孩子患百日咳,曾束手无策。从那时起留意咳嗽的治疗,发现皂荚丸是个很难得的方剂。使用特征是脉沉弱、无其他任何症状的单纯呛咳的场合。
曾有一例二岁的孩子,患哮喘病,整夜呛咳,一个月来用了多种方法也未见明显效果,但使用皂荚丸,一次四粒,一日三次,仅二天便爽快地治愈。我一般使用药店出售的皂荚丸,颇得患者的称赞。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用于肺寒而痰稀薄、足冷、气上冲而呛咳者。小柴胡汤用于肺热,痰浓、无足冷、普通咳嗽者。同一个咳嗽症状,因肺寒、热之不同而给予不同治疗。
从小青龙汤到无表热而减去桂枝麻黄的苓甘姜味辛汤,此亦为里有水上冲而致。
使用抗生素一度热退而复发高热者,收拾起来很棘手,多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收效。如果认为小柴胡汤是对于肝脏和脾胃机能障碍的药物,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是对于肝脏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机能障碍的药物,是否妥当呢。
暖冬气候反常时的流感,如果口唇红赤而干燥,带有一种光泽的话,有大概昨日一日未排便程度的便秘,用调胃承气汤服用一次即可退热。但此时必须脉大,仅见发热而无恶寒、咳嗽等其他症状。也许有人会说,根本不相信泻下剂一次可以治愈流感,但希望其在表示信与不信之前先看看事实。
感冒治疗并不限于这里论及的处方,参考《新撰类聚方》的感冒、流感篇,可见到多量的方剂。我们应该至少使这里的若干方剂成为自己使用熟练的、拿手的处方。
(译自《汉方医学大系》③治疗篇,收载入《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呼吸系疾病篇)》)
附:“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文汇系列
书1,《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一)》,6万字,现代汉方大家对伤寒派腹诊最具权威性论述。
书2,《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呼吸系疾病篇)》,9万字,龙野一雄先生经方治疗呼吸系疾病论著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