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男童被家人剪掉小鸡鸡,毁了一生!罪魁祸首竟是一句话

你是二胎吗?你知道二胎组合对姐姐/哥哥的伤害多大吗?你知道一句话的伤害有多大吗

这是这类话题中赞同很高的一个帖子,是一个姐姐的自述,在对待弟弟出生的过程中她承受了很多,不愿回去外婆家,害怕曾经院子里的哭声...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完全释怀,一字一句的倾诉引人心疼。

由于本人不愿转载,仅少言说明一下,感兴趣可搜索查看

3.5万的赞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有相同、相似经历,他们又会经历了什么?

爸爸妈妈有弟弟就不要你了。

爸爸妈妈是不是对弟弟比你好。

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

.......

就像这位朋友,这样的声音让她多年无法释怀。

本就是敏感时期的敏感关系,一句话,很可能就是关系崩盘的引子。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个新闻:

2016年,广州某村庄,3岁的姐姐剪掉了弟弟的生殖器。

这件事发生的起因,竟是旁人的一句“玩笑话”:

“你弟弟有小鸡鸡,你爸妈只爱你弟弟,不会要你了!”

一句戏弄,一句玩笑,却毁了3个人的生命:姐姐被妈妈责打失去生命,妈妈自责服毒结束生命。

而这样看似玩笑的戏弄,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甚至很多人还以此为乐,你是否也有听到过这类 “ 玩笑 ”。

■ “你妈妈不要你了哦。”

就是因为这句话,曾有孩子甚至把刚出生没几天的妹妹活活掐死。

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大人说的话?这在心理学上叫“权威暗示效应”——指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实验人员冒充一名化学家,并吹捧这名化学家德高望重。

这位假扮的化学家,告诉参与实验的学生,他手里的蒸馏水是一种化学物质,有气味。

他请能闻到这种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这瓶无色无味的蒸馏水,经过“权威人士”的暗示,就让多数学生认为它有气味了。

而在孩子的眼中,大人便是权威的代名词。

一个几岁的孩子,根本无法分辨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现实。

3岁到7岁的时候是孩子们性格成形的时期。同样人是把趋利避害刻进骨子里的动物。受过的伤,哪怕好了,疤痕还记得,疤掉了,大脑还记得,记忆模糊了,那种疼痛身体还记得,本能的告诉你远离,连大脑都不用经过。

1948年有一个恐怖实验,一只小白鼠进入有灯光的箱子会遭受电击,进入黑暗的箱子则会安全。

一段时间后,小白鼠只要放进白色隔间,即使没有电击的情况,也会出现明显的恐惧情绪,如产生排便、紧张、蜷缩成一团、发抖等症状。

同样的 “ 暗示 ” 在人也不少,你是否有听过 “ 你不听话警察就会把你抓走的 ” ,“ 你不听话医生会给你打针的 ” ...说的时候很容易,但是当孩子遇见危险,不敢向警察叔叔求救、十分抗拒去医院,对医生和护士十分抵触时,问题不就显露了吗?

江苏淮安一名8岁女童与家人走丢,被警察吓哭。

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在宝宝眼中也变成了“大怪兽”。

想想抖成一团的孩子,真的很心疼。

我们该如何反击

■ 让宝宝自己解决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宝宝自己去回击,当然这种方式更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

所以,在别人“逗”宝宝时,可以先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能自己应付,那果断放手,前往不要放手后再批评宝宝,以免退缩后再也不敢。

■ 想怼时,也别退缩

如果宝宝不敢上前回话,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挺身而出,就像有人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这时家长可以抱抱宝宝,并且很坚定的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你。”

并且教宝宝勇敢的告诉大人:你那样讲是不对的,这会让我很伤心的。

■ 直接带宝宝离开

只是一两句的调侃还罢,如果真碰到恶意中伤,甚至无法交流的人,说再多都徒劳。

直接带孩子离开,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记得离开后要多和宝宝交流,告诉孩子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拒绝,并告诉爸爸妈妈。

其实,在教孩子如何应对的同时,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与爱。

才是孩子应对很多困难与挫折,最有力量的底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