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教约》:最好的教育是庄严己心|四合院学习法

正德十三年四月,阳明先生讨伐三浰贼寇,正式班师。匪患稍平之际,阳明先生提出,当地“民风不善”,皆因“教化未明”。为此,先生兴办教育,立社学,化育人心,意在除却百姓心中之“贼”。

在致良知四合院,我们常说,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成为教育家。先生这篇《教约》,可谓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本辅导手册。“学而时习之”到底学的是什么、习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心上之乐?今日大讲堂,立平、海峰、海杰三位老师,将带我们领略圣人的教育之道。

世人提到阳明先生,大多是想到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家,或是创立一门学问的哲学家,但学习过《教约》之后,便会真切感受到阳明先生本质上是一名教育家。

圣贤抑恶扬善,直接在心上用功。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古代教育中,是将德行放在第一位的。这可能会令我们很意外,因为现在学校的教育,都是首先看成绩,对知识性的内容关注比较多。

阳明学讲求事上磨炼。阳明先生对诵书、歌诗的过程要求得如此细致,本意不是让大家将一本书读得多么流畅,将一首歌唱得多么好听,而是每时每刻都让大家涵养这颗心,提升心性。

“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阳明先生要求习礼之时要有庄严感,根本目的是让大家庄严自己的内心,从内心到外表都一致起来,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

端庄即指“端身正意”,端正自己的那颗心,才能有端庄的容貌。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很多人读《教约》,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句。因为它与我们现在的填鸭式教学,实在反差太大。当下教育,对能接受二百字的学生,恨不得教给他两千字。然而题海战术会让学生耗尽精力,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后,便丧失了求知欲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常使精神力量有馀,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阳明先生指出,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特别重要。这种快乐不是普通的小快乐,而是精神上的不亦乐乎,是去掉心上障碍后的大快乐。

学而时习,学即觉,习即行。学而时习之,就是觉而时行之,知行合一,真正在心上有所得。我们要学习的,是由内而外去私欲、存天理,回到心之本体,感受那份由真心而生的自得之乐。庄严自己的心,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0)

相关推荐